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油畫人物志楊堯》 
——人與自然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24日 14:47 來源:《藝術品投資》

     
    [內容速覽]當時充滿著一種革命理想主義,怎麼生活都感覺那個時候是很朝氣的,感覺到處都充滿著希望和陽光。

——楊堯

  

楊堯《走進西部》系列作品

楊堯《情歸故里》系列作品

楊堯105畫室作品

楊堯作品賞析

楊堯

CCTV.com消息(《藝術品投資》):1957年8月2日,湖南常德的陽光格外明媚。下午的時候,一封來自中南美術專科學校附屬中學的錄取通知書送到了一位16歲少年的手上。

 

半個世紀過去了,當年的少年已成為了廣州美術學院的著名油畫藝術家。他的名字叫楊堯。而半個世紀前,那明媚的陽光也如影隨形,融化在楊堯的油畫藝術中。

 

楊堯現在每天呆在油畫工作室的時間至少在六個小時以上。2003年,中國美術館收藏了他的油畫作品《走進西部》。2005年,《走進西部》系列油畫再次在“當代中國畫油畫風景畫”展覽中受到關注。

 

《走進西部》系列作品

譚天:楊堯的作品,用色是非常明朗、飽滿的,這種美好純真的情懷非常打動人。我們看他的風景畫,總能感受到那是一片陽光燦爛的天地。

 

楊堯喜歡用飽滿的金色基調描繪西部廣袤深遠的大地。當表現南方鄉村時,他偏愛柔和的綠色,在恬靜平淡的意象背後,是畫家對故鄉的追憶與眷戀。楊堯在自己的隨筆中,對家鄉是這樣描寫的:“它的美是溶化在山水裏的,好像輕輕的一搖動,就要漾出來似的。家鄉的風景,是我藝術上最好的啟蒙老師。”

 

常德,古稱武陵。它的秀麗風光隨著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名滿天下。1941年,楊堯就出生在這座湘西沅江之濱的小城裏。

 

1954年,13歲的楊堯順利考上了湖南常德市第一中學。常德一中是當地最好的重點中學,上清華北大是學校裏大多數學生的理想。可是,楊堯卻一心要考美術學院。

 

楊堯:當我告訴我媽媽去學畫畫的時候,我媽媽就瞪著望著我,去畫畫有什麼用啊,我也瞪著眼睛望著他,我想了半天,我也不知道有什麼用?只不過老師説畫畫好,做畫家很好,早上也畫,晚上也畫,很愉快,很美吧,再也回答不出什麼東西來了

 

1957年,楊堯來到武漢,開始在中南美術專科學校系統地學習美術。那時候,學校特意開墾了15畝地,用來種植農作物。而楊堯的課程表中,也有一個特別的課程——勞動課。

 

楊堯:在我們教學當中有一個放工具的房,裏面有鋤頭、叉鏟子、籮筐這些東西,一到勞動課,大家都去了,都非常愉快,一勞動都很輕鬆,大家都在喊、叫,尤其是收穫的時候,一挖就是一個番薯,一掰就是一個玉米,大家都感覺到一種收穫的喜悅。

 

正是這種看起來與繪畫關係不大的勞動課,培養了楊堯對土地的熱愛。而他和自然之間這種水乳交融的情感狀態,對他的性格和日後的藝術道路都産生了重要的影響。

 

楊堯:當時充滿著一種革命理想主義,怎麼生活都感覺那個時候是很朝氣的,感覺到處都充滿著希望和陽光。

 

1960年,中南美術專科學校從武漢遷入廣州,改名為廣州美術學院。這一年,楊堯升入到油畫係,開始接受蘇聯寫實主義油畫的嚴格訓練。

 

大學四年的勤學苦練,使楊堯獲得了嚴謹的造型能力和寫實技巧。1965年,楊堯大學畢業,留校任教。這時候,革命歷史題材成為楊堯油畫創作的重心。

 

1976年11月,為了創作大型油畫《毛主席重上井岡山》,楊堯與版畫家潘行健來到江西革命老區寫生。一進入井岡山,楊堯便全身心地投入到風景寫生當中,根本沒有意識到意外的險情正悄悄逼近他。

 

潘行健:我們住在一個哨所的所在地,那是一個非常土的房子。

 

楊堯:夏天有人居住,冬天就沒有居住了,我們就住在那裏面。

 

潘行健:在那種情況下畫一會兒手僵、腳僵,就原地跳,跳的身體有一點熱氣,手有一點熱氣,靈活一點再繼續畫。

 

楊堯有一天晚上,我跟潘教授吃完晚飯以後就休息,因為那裏既沒有收音機,更沒有什麼電視,天黑了就睡覺了,冷啊,就取暖。

 

潘行健:天太冷了,燒了一個炭盆,那天我們睡的比較早,楊堯先睡著了,我還沒睡著,還有點清醒的時候,覺得手動起來好像沒力,全身輕飄飄的,頭又暈乎乎的,我又叫楊堯,叫了幾聲沒應乎。

 

楊堯:我想自己爬起來,但是我的手腳都聽不使喚了,飄飄然然的,浮來浮去,要想動哪根本動不了,但是沒有痛苦,沒有太大的痛苦。

 

潘行健:當時叫不醒他,我就用力把他撐起來,其實不動的話,自己一點也不想動,但要動的時候,好像硬著頭皮命令自己動才能勉強的動一下。

 

楊堯:潘老師他還清醒,他可能意識到煤氣中毒了,他就首先把那個窗子推開。

 

潘行健:我記得是推開的,趴在床上把伸手把窗戶推開,一推開我知道最關鍵的問題解決了,如果推不開窗戶,我們兩個現在就不會在這裡,肯定那天晚上就完蛋了,推開窗戶以後,我就拼命吸了幾口氣,新鮮的空氣。

 

窗外涌入的新鮮空氣,拯救了瀕臨絕境的楊堯。上個世紀80年代,各種的西方造型藝術和現代美學觀念紛至沓來,而這些新的思想和觀念也如同一縷縷新鮮的空氣,激發了楊堯的藝術活力。

 

1983年,楊堯與廣東幾位青年畫家成立了“105畫室”。他們創作了一批抽象和表現意味的作品,完全與傳統的寫實主義油畫背道而馳。一時間,“105畫室”成為先鋒藝術的代名詞。

 

楊堯:轉換到新時代以後,我感覺他有一種動力希望自己不斷的變革,不能死守在一個地方。

 

潘行健:他對現在的東西,對時代的東西,對於藝術形式一些變化它非常敏感。

 

《寧靜的空間》

1984年,楊堯創作完成《寧靜的空間》,選入中國第一屆油畫展。同一年,楊堯的作品《沃土》,入選《第六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展》。大地和大地之上的生命,這些楊堯自幼喜愛的主題,經過藝術變形,呈現在了畫面上。

 

譚天:一片紅色的土壤上有一群綠色的小小的這種松樹的綠苗在成長,寓意著一個在中國當時政治環境下還生機勃勃,藝術生命的省長,我覺得這些作品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受到和美術界專家的好評,也奠定了楊堯在由中國的新時期油畫一個地位。

 

1993年到2001年,楊堯一直當任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主任。他在美術教育上,一直倡導一種多元化的教學思想,包容各種藝術觀念和試驗,發現並引導每個學生的個性化表達方式

 

范博:他當時跟我説一句話我印象特別深刻,他説很多教師帶自己研究生的時候,要求自己研究生學自己,他説你不要學我,你按照你的路子來走。

 

開放的學術眼光和因材施教的方式,讓廣州美術學院油畫係非常具有活力。面對後現代藝術潮流的到來,曾經一度以先鋒姿態亮相畫壇的楊堯,卻選擇了回歸的道路。

 

楊堯:我不能跟我的學生相比,我不能跟年輕藝術家相比,他們成長的路線跟我不一樣,他要表現反抗或者是一種孤獨了,我沒有那個感覺,即使我在最困難的時候,我也感覺到陽光燦爛,他們有很多各種各樣的想法,我沒有那麼多想法,我感覺世界已經非常美好了,比我們原來好的多了。

 

在人物、靜物和風景三個類型中,楊堯畫得最多的就是風景。2000年以後,楊堯創作了近百幅作品,其中九成以上都是風景畫。與大自然之間深刻的情感聯絡,使楊堯執著地用風景來詮釋世界的美好。

 

譚天:在那幅《遊艇》中,楊堯用細線畫出來的直線和橫線將畫面分割成大大小小的矩形和三角形,給畫面增添了構成的意味。雖然這些手段都不是激烈的,但在經典油畫藝術中,成熟的表現手法,要作一點點小的改動都需要做出非常大的努力的。

 

正是這看似平淡的改動,使得楊堯的風景作品具有了明顯的現代特徵。而以度假村為主題的小幅油畫則勾勒出當代生活中難得的恬靜和閒適。

 

楊堯的作品,被一種溫暖柔和的調子籠罩著。這種溫暖,從畫家內心深處散發出來,照亮了世界,也照亮了畫布。然而,他的風景作品中,卻很難發現人的影子。

 

楊堯:一有人畫面就熱鬧。我喜歡一個人靜靜地面對自然,欣賞自然。這樣畫畫,我就能更深刻地表現自然。我一方面是畫自然,一方面是畫我心裏的感受。

 

今天的楊堯,在藝術上依舊還是一位率真的少年,他行走在陽光裏,不斷描繪出人生的風景。

 

 

責編:張曦健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