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油畫人物志宋惠民》 
——心中聖山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19日 10:20 來源:《藝術品投資》

     
    [內容速覽]如果我這一輩子裏,我能畫出幾張好畫,我感覺我這輩子就沒白活,就是你想追求那種完美的極致。那可能需要你一生的努力,一生的奮鬥一生的勞動。那麼也可能追到,也可能追求不到。但是我總覺得這個過程裏邊,我得到了很大的滿足。

——宋惠民

  

宋惠民作品賞析

 

宋惠民

 

CCTV.com消息(《藝術品投資》):2007年春節,宋惠民再一次來到錦州遼沈戰役紀念館,20年前宋惠民在這裡和他的夥伴一起完成了中囯美術史上的創舉,全景畫《攻克錦州》。

 

宋惠民:我們這幅全景畫呢,全景畫最早啟源於英國,叫作倫敦全景。引入中國的時候這是第一幅全景畫。它是由中國軍事博物館,魯迅美術學院,瀋陽軍區的九位資深畫家,分成九個部分歷時三年完成的。

 

《攻克錦州》

 

這副鴻篇巨制真實的再現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克錦州的壯麗戰爭場面,引領人們進入了一個特定的歷史時空,今天,當宋恵民再次站在這裡依然心情澎湃。那是1986年,剛剛擔任魯迅美術學院院長的宋恵民接受了一項讓他牢記一生的特殊任務:以《攻克錦州》為藝術原型,創作一副全景畫來紀念遼沈戰役勝利40週年。

 

宋惠民:它這個周長呢是124米高17米,也就是整個高度相當4層樓的高度。當時作這畫的時候,都得坐著升降機升到16米的時候然後再畫。當時畫的東西也不是一般的畫筆,都是很寬的刷子。畫桿很長,有的時候畫起畫來以後反復磨手,手上都是血泡,所以説畫全景畫確實是巨大的藝術工程。

 

攻克錦州是歷時52天的遼沈戰役中最為關鍵的戰鬥。錦州的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用油畫重塑這段過去了40年的歷史事件,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繪製全景畫,這在中國油畫史上還是第一次。

 

宋惠民:全景畫那得需要好多個教師,各門類的學科大夥融在一起。很默契的很能夠有拋掉自我,而投到整體裏面去完成這個任務。老實説在藝術上都突出個性,那麼這麼多的畫家融在一起,要完成一個作業而且形成一種風格,這要做出很大的犧牲。而且對個人來説一方面要創造,第二要有很大的克制這個過程是很難的。

 

全景畫起源於歐洲,1799年畫家比埃爾普列伏特畫的全景畫《從圖勒裏公園看到的巴黎風景》曾轟動法國,這距離中國畫家開始創作第一幅全景畫已經過去了將近200年,而此時宋惠民領導的創作小組對畫全景畫沒有任何經驗,時任中央顧問委員會的伍修權將軍特意幫助創作小組聯絡了赴前蘇聯考察。

 

創作初期宋恵民常常夜不能寐,他在思索怎麼突破全景畫技術和繪畫藝術的融合,走出一條具有時代感和鮮明藝術特點的中國全景畫創作道路,他説既然歷史的使命幸運的落在了我們肩上,作為藝術家責無旁貸要把自己的智慧與才華在這副攻克錦州的全景畫中體現出來。

 

宋惠民:完成幅全景畫和家裏繪畫是不一樣的,畫這些畫是個人的一種陶醉一種滿足,那麼畫全景畫感覺是一種使命感,是一種責任完成以後呢是感覺,就是那個在事業心上得到了很大滿足,就感到完成了很光榮的任務。就好象一個工人建了個摩天大樓,建了一個跨海大橋一樣,全景畫就相當於一個巨大的藝術工程。但這種東西誰也不能夠,你可以説你參與了這個畫,但這個呢它不是屬於你個人。

 

這副為紀念遼沈戰役勝利四十週年而創作的全景畫,受到了中國美術界的高度關注,沒有任何創作經驗題材又如此重大,宋惠民説當時創作小組的每一個人都深知自己肩上的責任,他們不僅要完成任務,而且要創造中國自己的全景畫,這是那個時代賦予中國畫家的機遇,錯過了每個人都會後悔一生的。

 

歐洲考察回來後,宋恵民帶領創作組經過夜以繼日的奮戰,很快就拿出了攻克錦州全景畫素描稿,並且得到了經歷過遼沈戰役的將軍們的肯定,這為他們最終完成創作建立了堅定的信心。

 

宋惠民:中國的畫家相當的聰明。這些東西一掌握以後,馬上就能進入到這種狀態裏邊從事這個創作。最後我們完成的全景畫的結果呢,那麼現在呢,被世界全景畫學會的主要成員,兩位主席都稱之為這是世界上一流的全景畫,是最好的一幅全景畫。

 

這座由延安魯迅藝術學院傳承下來的魯迅美術學院曾經走出過許多中國知名的藝術人才,從1962年走進魯迅美術學院,宋惠民一生和這所學校結下了不解之緣,從學生成長為教師,從油畫系主任到魯迅美術學院院長,儘管角色在不停的轉換,然而,宋惠民對油畫藝術的執著追求卻從來不曾改變,他説我生命中最崇高的職業就是畫家,宋惠民的作品有著鮮明時代特徵和充滿著地域文化的磅薄氣勢,他的許多作品為美術界所追捧並且被人民大會堂和中國美術館收藏。

 

宋惠民:魯迅美術學院經過幾十年時代的演變,對魯藝的那種精神,還仍然是這個學校的立校之本。在我自身成長過程當中也是這樣。那麼對於魯藝來説呢,它那個對創作的態度都十分的認真,尤其對待生活對待時代。那麼直到現在為止,我感覺還是非常的貼近。

 

1965年當宋惠民大學三年級開始社會實踐的時候,他選擇了到鞍山鋼鐵公司體驗生活,走進工廠宋惠民被這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深深的打動了,在那段日子裏他幾乎走遍了鞍鋼的每一個車間,當時許多工人都對這個會畫畫的學徒工充滿了好感,在車間裏他為工人師傅畫肖像幾乎是有求必應,白天他和工人師傅一起勞動,晚上回到宿舍,就把白天的勞動場景用畫筆記錄下來,這次不平凡的經歷奠定了宋惠民以後幾十年的創作態度,至到今天都難以忘懷。

 

宋惠民:畢業以後連續幾年,我就是年年去鞍鋼體驗生活。那個時候和煉鋼工人一起吃,一起住一起到平爐車間去勞動。在那裏我覺得還是一個融煉的一個過程。所以對我來説無論是在性格上,在人生觀上都有很大的一個磨練過程。老實説我有張版畫叫溶爐,確實是經過那會是一個提升的過程,所以這樣的話使得我們這一代人,老實説確實很能吃苦。

 

在中國美術界,宋惠民以勤奮和善於對藝術生活深層次的思考著稱, 這幅叫作聖山的作品在美術界曾引起強烈反響,他以深沉的感情,用巨幅畫的形式,刻畫出一個在聖山映襯下的具有強烈視覺震撼力的母親形象。

 

宋惠民:這個畫的是個老母親,你看這乳房都癟了身上都褶了。但是她非常的虔誠。她後面有聖山有聖湖,她很虔誠的做一些祈禱,表示一種內心的願望。但是做為這個母親的形象,大家很自然而然的就了解到,她所祈求的不是她個人。

 

從走進魯迅美術學院到今天,五十年裏宋惠民從大漠深處到東北的黑山白水之間不斷的尋找著創作的靈感,他説他一直喜愛原始生態的自然景象,它帶給人的那種豁達豪邁的意境會讓人的心靈得到昇華,領略宋惠民的油畫作品,大自然與生命相諧共榮超越時空的精彩畫面帶給人們不同的精神享受。

 

宋惠民:我的風景很少是直接把自然的東西,直接搬過來的。基本上都是通過我的理解,我的認識以後,就是我要畫我心中的風景。我要創造一個風景,而不是把自然搬過來的風景。我的風景多種多樣的,有的時候我的風景充滿著歷史感。在我的感覺畫那裏面實際上,內心貫穿著是一種五千年中國文化雄厚的東西,就是那種心情感受去畫。

 

《聖山》

 

每天宋惠民都是早晨八點準時來到畫室裏,在他的生活中除了畫畫還是畫畫,儘管已經步入花甲之年,但他説他有著三十歲時一樣的創作激情與衝動,他創作的每件作品都是經歷反復揣摩與思考和不斷的修改與完善完成的,從《聖山》到《神往情移》再到這幅具有鮮明時代特徵的作品《新生活》,宋惠民説每一幅作品都是他對生活的感悟和哲理的凝聚,他創作的激情就來自五十年創作生涯中對生活的體驗。

 

《神往情移》

 

《新生活》

 

宋惠民:我畫我身邊的人物,畫的風景畫的靜物,這些都是我情致使然,而且畫的時候也是一種陶醉。老實説我畫畫真是入境,這腦袋裏全是畫面那些東西,所以時間過得也很快。風景和人物都是我心情的一種,一個是愛好一個是一種需要,而是一種自身的滿足,老實説不管是初一十五大年三十,還是星期天禮拜六,我全在這畫室裏。如果我一天不坐在我這畫凳上,我就覺得心裏不安然,這一坐到畫凳上我覺得一切都沒了,都進去了而且也感到很幸福。

 

從八十年代初開始,宋惠民去過歐洲的許多地方,從巴黎到倫敦、羅馬、莫斯科都曾留下過宋惠民的足跡,在考察與觀摩西方現實主義繪畫藝術的過程中,它也在深入思考中國油畫藝術發展的方向,多年來他非常關注中國傳統的書法和繪畫成果,在歐洲他廣泛接觸古典與現代藝術,在與歐洲美術家的交流和探討之中 ,他切身感受到了對自已熱愛的民族藝術堅守的意義。

 

宋惠民:做一個油畫家中國的油畫家,首先還得立足於本土,立足於我們所熟悉的雄厚的生活基礎,這是一方面,再就是文化對中國五千年的文化,這個東西我感到是我們作為中國的油畫家所以能夠站得住一個最為堅實的一個基礎。

 

作為藝術家宋惠民有著非凡的人格魅力,在魯美,生活中他是兄長,在創作上他也樂於把自己的成果、體會與同事朋友分享,他把古典題材和民族風情融合在油畫創作中,塑造出了許多具有鮮明時代感的人物形象,1986年經過五年的醞釀,宋惠民創作的《曹雪芹》,在中國美術界受到高度評介。

 

宋惠民:我所畫的他是晚年喪妻喪子是吧,因此我畫的時候,他把自己的文稿最後氣憤的撕碎了扔到小河溝裏在水裏漂著,即是憤又是悲又是焦躁那種心情。所以我畫曹雪芹裏,我更想體現的在人性那一方面。

 

五十年的辛勤耕耘讓宋惠民在藝術創作的道路上結出了纍纍碩果,他的作品引領著中國美術現實主義的發展潮流,並且多次在國際國內美術展覽中獲獎,他的繪畫作品還挂進了人民大會堂的遼寧廳.富有人生哲理,體現時代風貌,凝聚生命真諦是宋惠民藝術創作中的完美追求。

 

宋惠民:如果我這一輩子裏,我能畫出幾張好畫,我感覺我這輩子就沒白活,就是你想追求那種完美的極致。那可能需要你一生的努力,一生的奮鬥一生的勞動。那麼也可能追到,也可能追求不到。但是我總覺得這個過程裏邊,我得到了很大的滿足。

 

五十年裏宋惠民一直在中國北方的土地上尋找著創作的靈感,生靈在時空間穿行,大森林在宋惠民筆下是那樣富有詩意,再過百年,後人們或許會走進森林尋找這樣的意境,這對宋惠民來説已經足夠了。

 

 

 

 

責編:張曦健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