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油畫人物志龐濤》 
——畫之間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09日 14:56 來源:《藝術品投資》

     
    [內容速覽]繪畫能不能把點線面色,變成音符一樣,把它組合起來,使得給你一種情緒的感染。

——龐濤

龐濤作品賞析    龐濤的父親——龐熏琹作品賞析

龐濤

 

CCTV.com消息(《藝術品投資》):2005年法國印象派繪畫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辦,這是中法美術史上近百年來最隆重的一次文化交流盛事。

 

巴黎西方的文化之都,1985年龐濤來到了塞納河畔, 1925年的巴黎曾經有一大批中國青年在這裡留學,82年前龐濤的父親龐熏琹也來過巴黎,那一年龐熏琹剛好19歲。對於這次巴黎之行,龐濤説她是沿著父親走過的印記來巴黎尋夢的,尋找父親龐熏琹藝術生命的起源。

 

這一年,龐濤曆盡週折終於在巴黎格郎歇米歐爾學院找到了聽父親説過無數遍的那間畫室。

 

龐濤:我一下推開一個門,我一看簡直是驚呆了,完全是一摸一樣。而且我父親從前説,他説,“他就在那個爐子旁邊那個矮凳子上頭畫畫。”那個爐子,那個燒這個煤的爐子,都幾十年都不用了。那爐子還在那擱著。,你一看以後呢,你就覺得那個時間的歲月的痕跡就在那。

 

《青銅啟示錄》

 

龐濤的藝術創作在中囯美術界獨樹一幟,作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從1953年開始從事美術色彩學的教學和研究,她的作品注重形式感和節奏感,具有鮮明的時代氣息,她的代表作《青銅啟示錄》《寶藏》《交織的淚》既有現實主義的想象,又蘊含著中國古老文化的本源.由於受父母親的影響,龐濤的藝術追求更多體現在對生活的感懷和哲理之中,她説80年前還沒有創新這個詞,而她就從父親那裏了解了創新的含義:不是事物的創新,而是生命的創新。

 

《交織的淚》

 

龐濤:我父親龐熏,母親丘堤都是畫畫的。所以説這種熏陶,可能是自然而然的吧。那生下來以後,就看著他們在那畫油畫。後來就是逃難,我3歲的時候還不到,3歲就開始日本侵略,然後就東奔西跑什麼的。那這個時候就很少看到油畫了。

 

常熟,中國的古琴之鄉,千百年來在這水巷之間,不知走出多少享譽中外的文人雅士。在常熟有七條美麗的河,當地人管它叫七弦,龐濤的家就在這七弦的第一弦上.1930年,父親龐熏琹從法國回到常熟,第二年,龐濤就在這條水巷裏降生了.回到故鄉的龐熏琹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想用自己在巴黎留學學到的藝術報效祖國,為此,他組織了中國第一個現代藝術社團決瀾社。

 

龐濤:決瀾社是也可以説是中國比較早,最早的一個有宣言。每年要搞展覽,很明確是搞藝術運動,這樣的一個組織。追求現代藝術的,但是它現代藝術,也關心當時的人民生活。面臨的侵略,然後,面臨的自然災害,我父親的很多畫裏頭都表現了這個。用一種現代藝術的語言,去表現現實上的生活的東西。

 

龐濤説父親的性格影響了她的一生,她的藝術之路和父親的命運緊緊的聯絡在一起,這兩年,龐濤停下了自己的創作,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整理父母親的作品上,龐熏琹在中國有“前衛藝術之父和中國近現代藝術巨匠”的美譽,然而,當年龐熏琹的創作卻並非一帆風順,每當整理父親作品時,睹物相思,龐濤都是感慨萬千。

 

那個時候是爭論非常非常厲害,有的人就跟了他,有的人就絕對反對他。所以在他31年的作品裏頭,這一部分他也就把他概括起來,就是説是<如此巴黎>,如此巴黎。巴黎是個花花世界一樣,藝術上的各種各樣的都綜合在裏頭。

 

回到家鄉的龐熏琹,一開始沒有找到工作。據説,蔡元培曾推薦龐熏琹去找當時杭州美專的掌門人林風眠,可到了林家,已經按下門鈴的龐熏琹又離開了,他後來告訴女兒,我想靠自己的能力去謀生,然而,當龐熏琹準備一展宏圖的時候,抗日戰爭爆發了, 龐熏琹被迫帶著妻兒老小離開故土,開始了背井離鄉的逃難生活。

 

龐濤:我弟弟不到1歲,我當時不到3歲就開始逃難了。跟著國立藝專往後撤,一直從湖南,湖南完了到貴州,貴州完了到昆明,昆明完了以後我們又到了四川。

 

《三女性》

 

在逃難的日子裏,龐熏琹一家人歷經苦難,在龐濤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龐濤説,那時不停地在搬家,從一個城市轉到另一個城市,逃難中父親的五百多幅油畫全部丟失了,然而,儘管國難當頭,龐熏琹依然沒有放棄對藝術的追求,和對國家命運的思索,《三女性》《無題》是龐熏琹1937年創作的作品,它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這幅《無題》更是在當時引起了中國社會深層次的思考。

 

《無題》

 

龐濤:一個是侵略我們的外國的勢力,一個是國內的腐敗的黑暗的勢力,一個是封建的勢力。他説這三個手指,就是代表了這麼三個勢力。壓榨機下來然後還畫了一個機器人,他説機器人就是説明,當時的資本主義發達的工業國家,他們的工業的商品,都用運到我們中國來了。中國是一個很落後的農業國,愁眉苦臉四面都壓著你擠著你。

 

這種不平凡的生活經歷也讓龐濤在後來的藝術創作中,不斷地思考藝術創新的現實意義。於是創造更加富有時代風韻的作品也成了龐濤的藝術追求,她把目光集中在關注人類自身的文化和由這種文化衍生出來的社會情緒上,她的作品從《擋不住的光》《交織的淚》《青銅啟示錄》每一幅作品都有著深刻的思想內涵。她説藝術家的創作離開社會生活,再好的技法也會失去藝術魅力和價值。

 

這些作品是龐濤70年生命經歷的凝聚,是在思索中創作出來的,小時侯,父親並沒有教過自己如何畫畫,那年代也根本不可能有時間專門坐下來畫畫,但是,她在父親那裏學會了怎樣觀察生活,怎樣選擇自己的創作意圖,這樣的啟蒙從3歲時就開始了。

 

龐濤:畫的那些畫,那時候畫的畫。我看看這是3歲半,説是對著他寫生畫的,那時候我還不到4歲呢3歲多。那時候我是抬頭看著人的鼻子,全是這樣。我記得我小的時候,看著馬腿到底是怎麼走的?我就記得塵土飛揚的,那土路都是,有馬車有馬有驢子有騾有牛。牛車什麼過去,整整在那看了一上午。就看那馬腿我實在是搞不清楚,我才4歲我根本就沒看明白。我父親看明白沒有我也不知道。但是我們那一天上午什麼也沒幹,就在那土路邊上蹲著就是看著馬腿兒,看著那個腿怎麼走。

 

1949年初冬的北京,迎來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少年時代的龐濤在這時已經展露出過人的藝術天份,那一年只有15歲的龐濤,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中央美術學院,她的同學裏就有後來成為美術大家的靳尚誼、聞立鵬,然而,儘管經歷了中央美院嚴格的訓練,龐濤卻走了一條不同尋常的創作道路。

 

龐濤:我們原來都是在中央美術學院畢業的,都是很嚴格的基礎訓練。所以為什麼,我當時53年畢業的,53年畢業以後就是研究生兩年。那研究生期間就是邊做研究生邊教學。那個時候研究生完了以後,我當時就想變化,我就不想搞寫實的了。

 

在中央美術學院,龐濤不但奠定了事業的基礎,也找到了感情的歸宿,她的先生林崗留學前蘇聯列賓美術學院,是中國具有代表性的現實主義油畫家,龐濤説在和林崗結合的時候,他們的創作風格根本不相同,但正是這種不同,使她們有了更多的爭論, 更多的思索和融合,林崗老師的歷史題材作品到今天仍具有很鮮明的時代意義。

 

龐濤:30、40歲最主要的精力放在那上面了。畫革命歷史畫呀,畫了不少。後來為什麼有表現主義那個味道呢?那更能直接的用色彩用色塊,用黑白用線條更直接的來表現情緒。

 

1985年以後,龐濤曾8次來過巴黎,沿著父親走過的路,龐濤在思索和感悟中,品味著西方現實主義創作的意境所在,當年就在這座博物館裏,只有19歲的父親也想舉辦畫展,一位法國著名的評論家這樣回答龐熏琹。

 

龐濤:我問你,你對你中國自己的文化了解有多少?他説很少。你對你自己中國的幾千年的藝術了解多少?他也説很少。他説我勸你你回去,你先把你自己中國的東西了解透了,過了10年以後你再到巴黎來開畫展。你不用找我,我自會給你寫文章。

 

父親的人生經歷觸動著龐濤,在遠離祖國的歐洲,龐濤領悟到了中國傳統藝術的博大精深,她開始尋找屬於自己的藝術語言,用自己的思索去表達她對中國文化的理解,當她把中國古代造型和西方現代藝術結合在一起的時候,龐濤的藝術煥發出奪目的光彩,她用畫筆譜寫出了理想和現實,感情與意境,完美融洽的燦爛樂章。

 

龐濤:最開始的時候,墾丁斯基他是從音樂上頭來,音樂是抽象的。它表現像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樂。它表現打雷,並不是真的就是轟轟轟的這個雷聲。不是這樣的,它通過音符。但是繪畫能不能把點線面色,變成音符一樣,把它組合起來,使得給你一種情緒的感染。

 

2000年,上海黃蒲區圖書館迎來了一次具有特殊意義的展覽,龐熏琹三代九人藝術展在這裡展出,在千年到來的時候,這次展覽具有特殊的意義,龐濤説她的性格非常沉靜,從小到大幾乎沒哭過,然而,這次展覽她哭了,並且不能自製。在展覽上,她想到了父母親一生的藝術追求,今天,看著一家三代九口人,把父親曾經的理想完美的傳承下來,她的激動與感懷是發自心底的。

 

在美國紐約曼哈頓的中國2000藝術畫廊,美國評論家看了龐濤的《青銅啟示錄》後説:“龐濤創造了一個由最古老的中國藝術形式啟發下的構圖平衡著的新與舊,傳統與創新,具象與抽象。”不平凡的人生經歷,讓龐濤的藝術生命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會。

 

龐濤:齊白石要説畫一個蝦米都是活的,都在水裏頭也沒畫水,就是白的紙也一條一條魚。這麼一弄,白紙就是水,白紙就是天。

 

這幾年,已經退休的龐濤非常關注中國的城市設計,當年父親最崇高的願望就是建一座中國自己的設計學院,這些文樣都是父親當年設計的,今天看來仍然為後人所推崇.

 

小時侯,別人寄給父親的信件她都把郵票收集起來,每次父親都會站在她身邊告訴她郵票上的故事,70年過去了,集郵一直伴隨著龐濤。

 

  龐濤:後來的集郵,我就是更多看哪些設計的好,哪些是設計的不好。好看的擱一個冊子,不好看的歸一個冊子。84年我到巴黎的時候,我去看了以後,我也覺得好像更理解我父親,當時為什麼會這樣的來思考一些問題。

 

當年父親從西方取回的藝術火種,早已和中國傳統文化相融一體,走過半世紀從呱呱墜地的嬰兒成長為中國現代藝術的油畫家,龐濤説是父親的藝術生命經歷啟蒙、感染、激勵著她不斷的探索攀登藝術的最高境界,家與繪畫之間自然地融為了一體,每一幅作品其實都是平凡生活中的生命啟示。

 

 

 

 

 

責編:張曦健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