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助時間:2005年4月3日
受援者: 蜂麗枝
項目介紹:
“母嬰平安120行動”項目是通過建立母嬰綜合保障體系,對貧困母嬰分娩實行分類補貼,對貧困産後母嬰進行物資援助,為項目區醫療機構配備基本的醫療設備,對項目區醫務人員進行培訓,全面提高貧困社區母嬰生命保障水平和健康水平,促進鄉村人口素質提升,減緩因母嬰生命出現問題而返貧的狀況,促進愛心的奉獻和人類文明與和諧的發展。
援助故事-生命的接力
2005年3月31日上午10點半,在雲南省玉龍縣婦幼保健院黎明鄉黎光村25歲的産婦蜂麗枝終於生下了一個重六斤七兩的男孩。蜂麗枝經過一次長達14個鐘頭的生命接力,最終算有了圓滿的結局。
蜂麗枝家住玉龍縣最偏遠的黎明鄉黎光村的一個自然村,海拔2760米,從她家出發先走路再搭車最快也要4個鐘頭才能到鄉里。全家年收入不足600元。
蜂麗枝懷孕後檢查一切都正常,預産期是4月3日。但是3月30日晚上8點,黎光村婦保員熊芳接到電話:蜂麗枝出現陣痛已經兩天了,孩子還是沒有生下來。熊芳一面與鄉衛生院聯絡,一面找來本村的拖拉機往山上趕。由於自己8個月大的孩子需要吃奶又沒人照看,她只好將孩子背在身上。孕婦家所在的自然村離行政村有17公里,全部是陡坡,鄉村公路只能通到離産婦家還有6公里的山腳下。
熊芳對這條上山的路並不陌生,她工作中的主要任務就是定期為村內的每一名孕婦做産檢並動員她們住院分娩,僅蜂麗枝的家她就去過3次了。但這次是在漆黑的夜裏走路,只能用手電筒微弱的亮光照明,前方急促的狗叫多少能指明方向,但也可能暗藏著危險,熊芳在路上拾起一根棍子,為了在山道上有所支撐並對付來襲的惡犬。山越爬越陡,走了一個多鐘頭才遇見了下山迎接的村民。到達蜂麗枝家時已經是晚上11點10分。
蜂麗枝的“産床”由木板簡單拼成,離地只有20公分。屋中火塘冒出的煙霧讓剛進屋的人睜不開眼睛。蜂麗枝的母親坐在一條板凳上從身後將她抱緊,4、5個女人在周圍幫忙,有的拉手有的壓腳,一群人正在用土法為她接生。蜂表情痛苦萬分,她出現産痛已經2天,孩子就是生不出來。
熊芳立即對産婦進行了檢查發現嬰兒已經夾在産道中,甚至都能看到頭。她判斷這是由於産婦盆腔狹窄造成的,加上産婦在宮口還未開全時就開始用力,等到全開時已經沒有力氣,就造成了難産,好在嬰兒胎心還很正常。産婦的情況需要立即轉到醫院生産,大家都動了起來,女人們幫助産婦穿衣服、準備一些生活用品,男人們開始扎擔架並下山去聯絡車輛和通知鄉衛生院。淩晨2點,下山的人回來告訴説沒有聯絡到車,這就意味著要抬3個鐘頭以上才能到黎光行政村,在那兒才有可能找到車再送往鄉衛生院。熊芳毅然決定讓産婦轉院,作出這個決定對這個24歲只上過衛校的村婦保員來説壓力很大,如果在轉院途中有什麼閃失她將有很難講清責任。
村中迅速動員起了一支20多人組成的護送隊,許多人都是在睡夢中被叫醒的,抬擔架的都是壯年男子,婦女們則負責打手電筒和背生活用品。為了讓産婦在60度的斜坡中不移動,她被緊緊的綁在擔架上。一路上可以説是衝下山的,為了爭取時間就連換人時也沒有停留,在小跑中擔架由一個人肩上換到另一人的肩上,換下來的人還跟著預備再接班。在山路上的3個多鐘頭裏,只停過兩次都是為了檢查産婦和胎兒的情況。到黎光村時已經是淩晨5點多,居然很順利的找到了一輛拖拉機。
5點半到了鄉衛生院,事前衛生院已經得到口信,院裏做好準備等著産婦到來。在鄉衛生院做檢查後,鄉衛生院覺得不具備接生這樣的難産産婦的能力和條件,決定再轉院到離黎明鄉有60多公里的石鼓鎮中心衛生院。當時沒
有辦法找到社會車輛,鄉衛生院立即與鄉政府聯絡,調用了鄉政府的一輛老式北京吉普車。為了保證産婦安全,衛生院院長隨車做護送。上午7點到達石鼓鎮中心衛生院,醫護人員還沒有上班,值班的醫生用電話叫來婦産科大夫。經檢查胎兒的情況已經很危急,孩子即便是生下來,以石鼓中心院的條件,也不具有搶救的能力,需要馬上再轉到縣婦幼保健院。
精疲力盡的蜂麗枝被再次抬上老式吉普,司機像發了瘋一樣在公路上狂飆,他知道現在時間就是生命。上午9點總算到了縣婦幼保健院,醫生護士已經在門口等候多時了,直接將産婦推進了産房。大家在産房外焦急等待時,熊芳被叫了進去。産婦是傈僳族聽不懂醫生和護士的話,只好讓熊芳當翻譯,她換上醫院的白大褂站在産婦頭旁,一直等到生産結束。10點半孩子終於出世了,産婦的情況沒有問題,但孩子出現中度窒息,醫生們又開始對孩子進行搶救,直到中午才算是母子平安。由於蜂是早破水採用胎吸助産,母嬰項目給她補助了400元。
中午時分,孩子的父親抱著剛出生的嬰兒,笑得合不上嘴。村婦保員熊芳卻背著孩子趕往長途汽車站等候回黎明鄉的班車,估計她能趕上與家人吃晚飯。
責編:劉子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