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玄奘之路”探路先鋒(國內段)行程安排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02日 09:32 來源:


“玄奘之路”探路先鋒國內重點考察地段:(共約15到20天)


甘 肅
  長安(西安)——秦州(天水)——蘭州 ——涼州(武威)——瓜州(安西)
一) 長安:
  貞觀元年 627年,玄奘離開長安。隋唐的時代更迭對長安城的影響並不大。因此儘管是唐建國之初,城市的宏大氣勢並沒有因此減少,只是繁華未現。但當玄奘十余載回來時,長安城已體現出貞觀之治的盛世景象。
  玄奘的同行者:秦州僧孝達。孝達在長安學成涅槃經後返回秦州。玄奘與孝達同行至秦州。在秦州住了一晚上以後,遇到去蘭州的同行者。在蘭州住了一晚,接著跟著送官馬回涼州的人去涼州。在涼州,玄奘停留了一個多月。

二) 河西走廓
  大背景:佛教興盛、文化互通、商旅往來之地。
  河西走廊東起烏峭嶺,西至玉門關,長約900公里,為西北一塊東南走向的狹長平地,形如走廊,因位於黃河以西,故稱河西走廊。這是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這條路上,傳遞的不僅僅是華美的絲綢,矯健的馬匹,閃光的珠寶玉石;還有貝葉的經書,高髻長裙的佛像。
  蘭州之後,烏峭嶺、武威、張掖、酒泉、敦煌一線,連成著名的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上的玄奘沒有任何的經濟後盾。要取得食宿的便利,莫過於投宿寺廟,學識淵博的玄奘不難在河西地區找到熱情歡迎他的寺院和信徒。往來頻繁的西域商人也一定能夠向玄奘提供他需要的西域信息。在河西走廊上玄奘停留時間最長的一站是涼州(今武威)。王之渙《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三)涼州
  涼州(今武威):玄奘在涼州停留了一個多月。應邀開講《涅槃》、《般若》諸經。聽者為之傾倒,得金錢、銀錢、口馬無數。玄奘以一半為寺中燃燈之費,其餘施捨給各寺廟。
  天梯山石窟:中國最早的石窟,被稱為石窟之祖。位於武威市城高約40公里處。始創于北涼王沮渠蒙遜時期(401-432),在北魏、隋、唐和西夏時期均有擴建。
  鳩摩羅什寺:武威北大街西側。公元前385年,前秦大將呂光征西域,迎鳩摩羅什到涼州。在這裡講經達16年之久。後秦姚興弘始十五年(413年),鳩摩羅什圓寂于長安,遺言葬舌頭于武威,即鳩摩羅什寺塔下。鳩摩羅什是玄奘之前最有名的譯經家。玄奘所讀的許多經書便是鳩摩羅什所譯。玄奘到達涼州,一定曾參拜過此處。
  涼州古城:為清代遺址,但以更早時期的古城為基礎。

四)瓜州
  涼州都督李大亮得知玄奘欲出國西行,便據太宗“疆場未遠,禁約百姓,不許出塞”的敕令,逼令玄奘返回長安。河西地區的佛教大師惠威法師,派名叫惠琳和道整的兩個弟子將玄奘送出涼州。此後玄奘晝伏夜行,到達瓜州。
  瓜州:玄奘在瓜州受佛教徒刺史豐厚接待,停留一月有餘。涼州都督李大亮追捕令到涼州,但瓜州州吏李昌撕毀追捕文牒。隨後,玄奘跟前西域僧人石槃陀、帶著胡人的老馬出玉門關。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從瓜州向北行五十余裏,有下廣上狹的瓠蘆河。水流湍急,深不可渡。附近的玉門關是通往西域的必經之路。關外西北又有五個烽燧,各烽相距百里,中無水草。五烽之外即莫賀延磧伊吾國境。

    敦煌
  三危山:敦煌風景的體現。
  莫高窟220窟:與玄奘相關的主題。
  唐敦煌城遺址

  疏勒河:疏勒河流域位於歐亞大陸腹地,東鄰巴丹吉林沙漠,西連塔裏木盆地的塔克拉瑪幹沙漠,北為馬鬃山低山、丘陵、戈壁,南為祁連山崇山峻嶺,是我國極度乾旱地區之一。(女子十二樂坊有樂曲名為《疏勒河》)

  玉門關:王之煥:“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需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李白:“長風幾萬里,吹渡玉門關”;“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李白《 橫吹曲辭關山月》“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

  烽燧:兩漢時期,戰事頻繁,為了抵禦匈奴,加強邊關防務,鞏固中央集權,保證商業往來,加強同中亞各國的貿易,西漢政權從秦長城的終點臨洮開始,向西域地區設置亭障至羅布泊,並在河西走廊至敦煌修築長城禦敵,但當時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從東向西修造烽燧。
烽燧一般呈底寬上窄的方柱形。結構主要有四種:1、用黃膠土夯築成;2、用天然板土、石塊夾紅柳、胡楊枝壘築,每二三十厘米鋪一層蘆葦;3、完全用石塊築成,每層石塊間鋪蘆葦一層;4、較多的一種是用土坯砌成,每三至五層間隔一層蘆葦。烽燧一般都在七米以上,有的地方的烽燧殘高都在十米左右。烽遂頂部、四週有不高的女墻,形成一小層。烽臺上面有若干小房子,一般有塢(院墻)。烽燧的作用是傳遞消息,舉火報警,同時也為外來商隊、使者補充給養。


二、 玉門關外:
  玉門關和陽關以西,便是西域。對西域的定義各有不同。狹義的西域包括玉門關、陽關以西,蔥嶺以東,崑崙山脈以北,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地區;廣義的西域擴大到中亞、西亞和南亞的廣大地區,這片廣闊的區域裏分佈著大大小小的國家。不過,玄奘出行時,玉門關、陽關以西是西域。當玄奘回國時,唐王朝的疆域大大擴展,高昌王國被滅,在其舊地設立西州,因此玄奘口述的《大唐西域記》中西域的第一個國家是阿耆尼國(焉耆)。

一) 莫賀延磧
  玉門關外是荒無人煙的莫賀延磧,上無飛鳥,下無走獸,也沒有水草,沙海茫茫。在這樣的情況下,玄奘迷失方向,打翻了飲水,僅有一匹老馬為伴。夜裏“妖魅興火,燦若繁星”;白天“驚風擁沙,散時如雨”。四天五夜之後,憑藉老馬識途,終於找到水源,最終得以走出莫賀延磧的荒漠。

新 疆
二) 伊吾(哈密)
  玄奘到達的第一個西域國家是伊吾,這裡是胡人的土地。伊吾佛寺裏的老漢僧抱住玄奘痛哭,因為在暮年還能看到來自中原故土的人。——説明這裡的漢人不多。玄奘在伊吾住了十多天。(推測此時應該是隆冬十二月)
  哈密古稱昆莫,漢時稱伊吾或伊吾盧,唐稱伊州,元稱哈密力,明以後稱哈密。哈密地區是西域與中原的交通要衝,被稱為“西域襟喉”。

三) 高昌
  時間:歲末年初。
  環境:興盛的西域強國,寺廟林立。多胡人,貴族多漢人,男著胡服,女著華服。
  伊吾是高昌的屬國。高昌王麴文泰命伊吾國王把玄奘送往高昌,沿途貴臣迎接。此時高昌國力興盛,崇信佛法,佛寺林立,香火隆盛。
  玄奘到達時間:夜間。麴文泰親自出宮迎接,列燭將玄奘請入宮中後院,坐入一座重閣寶帳裏。玄奘在高昌停留二個月。當著國母張太妃的面,玄奘與高昌王結為兄弟。玄奘在高昌講《仁王般若經》一月。為宣講此經,高昌王特設大帳。太妃以下,國王及大臣按班次聽講。每次開講時,麴文泰都親自執香爐恭迎。

四) 阿耆尼國
  從高昌至阿耆尼國路過阿父師泉:“泉在道南沙崖。崖高數丈。水自半而出。相傳雲。舊有商侶數百在涂水盡。至此困乏不知所為。時眾中有一僧。不裹行資依眾乞活。眾議曰。是僧事佛。是故我曹供養。雖涉萬里無所赍攜。今我等熬然竟不憂念。宜共白之。僧曰。汝等欲得水者。宜各禮佛受三歸五戒。我為汝等登崖作水。眾既危困鹹從其命。受戒訖。僧教曰。吾上崖後汝等當喚阿父師為我下水。任須多少言之。其去少時眾人如教而請。須臾水下充足。大眾無不歡荷。師竟不來。眾人上觀已寂滅矣。大小悲號。依西域法焚之。于坐處聚甎石為塔。塔今猶在。水亦不絕。行旅往來隨眾多少。下有細粗。若無人時津液而已。”玄奘一行人留宿于阿父師泉旁。

五)屈支國(今庫車、拜城)
  約在二月到達龜茲/屈支國:國王、高僧、數千僧眾在城東門外迎接玄奘。玄奘對龜茲的印象:樂舞、佛教。因淩山雪末消融,停留60多天。昭怙厘大寺。離開時,龜茲王提供玄奘手力駝馬,僧俗傾城送出。
  屈支國有寺院百餘所,僧徒五千余人,信小乘佛教。

六) 跋祿迦國(姑墨國,今阿克蘇境內)
  時間:春季,冰雪甫融。停一宿。繼而翻越淩山,出今中國國境。
  “此則蔥嶺北原。水多東流矣。山谷積雪春夏合凍。雖時消泮尋復結冰。經途險阻寒風慘烈。多暴龍難淩犯行人。由此路者。不得赭衣持瓠大聲叫喚。微有違犯災禍目睹。暴風奮發飛沙雨石。遇者喪沒難以全生。”《大唐西域記》
  淩山“即蔥嶺北隅也。其山險峭峻極於天。自開闢已來冰雪所聚。積而為淩。春夏不解。凝冱污漫與雲連屬。仰之皚然莫睹其際。其淩峰摧落橫路側者。或高百尺。或廣數丈。由是蹊徑崎嶇登涉艱阻。加以風雪雜飛。雖復屨重裘不免寒戰。將欲眠食復無燥處可停。唯知懸釜而炊席冰而寢。七日之後方始出山。徒侶之中[歹*委]凍死者十有三四。牛馬逾甚。出山後至一清池。亦云熱海。”《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責編:李二慶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