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滅絕的斷想 |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06日 16:21 來源:
在距今2億年以前的中生代,地球上的爬行動物非常繁盛。古代的爬行動物,有的在陸地上棲息,有的在水中游泳,有的在空中飛行,它們在地球上稱霸1億年之久,佔絕對優勢。恐龍就是其中最佔優勢的群體,最重的可達845t,曾是地球上最有生命力的生物體,然而,大約在7000萬年前它們幾乎都滅絕了,這不是一夜間發生的事,但在歷史長河中可算是在一個短暫的時間內發生的事。
恐龍為什麼會突然在地球上滅絕呢?究其原因,有多種解釋,至今沒有定論。比較一致的觀點是:到中生代末期,地球上出現強烈的造山運動,影響了氣候和植物的變化,這些變化對於體溫不恒定、大腦不發達、卵生和軀體龐大的古代爬行動物是非常不利的,於是,很多爬行動物因為不能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而絕滅了。
美國科學家曾用密西西比鱷、紅海龜、龜、綠草蜥做實驗測得了一組數據。實驗表明,爬行動物中某些卵生種類的受精卵,在不同溫度條件下發育的後代,其性別比例有所不同,有時甚至只有雄性或只有雌性。如密西西比鱷隨著溫度的上升,其受精卵發育成的個體,雄性比例越來越大,當溫度高於34℃時,其受精卵發育成的個體全部為雄性個體。而紅海龜則相反,隨著溫度的上升,它的受精卵發育成的個體,雌性比例越來越大,當溫度高於34℃時,其受精卵發育成的個體全部為雌性個體。
現代生物學認為,恐龍就是類似于密西西比鱷等的一類爬行卵生動物,由此我們可以想象得到:可能在6700萬年前的一個夏天,由於某種原因,使在地球某處的巨大油田燃燒,産生了大量CO2,CO2濃度增加1倍,大氣溫度升高1.5℃~4.5℃,形成了溫室效應,氣溫變暖,使氣溫長期處於某一個值上,這個溫度範圍內恐龍的受精卵不能發育為雄性個體,而一批一批的雌性個體卻誕生了,老的雄性個體逐漸死去了,恐龍家族就變成了“女兒國”。這些雌性恐龍,由於找不到雄性個體交配,它們産下的卵不是受精卵,也就不會發育成小恐龍了。
“西瑪妮”是地球上最後死去的一隻恐龍,它一生沒有見到過它心中的“白馬王子”,因為與它同時代的恐龍中沒有雄性個體。甚至在它“懂事”之前,地球上的所有雄性恐龍都已死去了。它長大以後,産下了一批又一批的“卵寶寶”,它總希望這些“卵寶寶”能長大成人,也好讓它做一次媽媽。“西瑪妮”在它死亡之前,最終沒能實現它的願望,因為自然規律決定了這些“卵寶寶”不可能發育成小恐龍。
隨著地殼的變遷,這些“卵寶寶”——恐龍蛋被埋在地下,變成了今天的化石,這些化石,向人們講述著這個遙遠的故事。
責編:鞠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