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學家描繪恐龍滅絕場景 |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06日 13:28 來源:
(來源:國際先驅導報)對於恐龍滅絕,主流看法是,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10公里的小行星撞擊了位於今天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的奇卡盧伯地區(有隕石坑為證),爆炸當量為1億兆噸黃色炸藥,由此産生全球大災難,導致恐龍滅絕。
最近,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一些地理學家為這一圖景又加上了繪聲繪色、令人恐怖的細節:在小行星撞擊地球後不過數小時內,産生的巨大熱量使地球成了一個大烤箱,把當時活在陸地上的所有大型恐龍及其他生物瞬間化為煙灰,只有那些當時正在洞中和水下的生物倖免于難。這份研究報告發表在5月份的《美國地理學會公告》上。
該報告的第一作者、科羅拉多大學地球科學系研究員道格 羅伯遜描述:撞擊産生的噴射物重新落向地面導致的“熱量脈衝”波及全球,到處燃起熊熊大火。“噴射物所攜帶的動能在那些物質重返大氣的過程中分佈到了大氣層上層,把藍天都烤紅了,這種狀況持續了好幾個小時。”科學家推測,此後十多年,整個地球都像烤箱一樣酷熱。
羅伯遜説,地質遺跡證據可以對此作出有力的論證。他指的是全球範圍內都發現了在白堊紀和第三紀之交被熔化的微小球形岩石顆粒。這些球形小顆粒是小行星撞擊後,岩石被加熱蒸發噴射到外空,重返地面形成的遺留物。
另外,人們還發現了一種特殊的粘土層,它幾乎遍及全球:包含煙灰以及來自外空的銥元素,這也是那次撞擊以及隨後的全球大火的遺留物。
羅伯遜説,儘管人們早就發現了那些球形小顆粒、熱量脈沖和煙灰的遺跡,卻一直沒能很好地解釋它們對生物生存有何含義。許多科學家都感到很奇怪,既然那次全球性大災難殺死了所有的恐龍,那麼,那些原始鳥類、哺乳動物以及兩棲動物是如何繼續生存下去的呢?
羅伯遜和他的同事對白堊紀晚期陸地脊椎動物的生存方式提出了新的假設。他們研究的重點是,哪類脊椎動物在撞擊發生時會棲身於地下或者是水中。
他們的結論是,翼龍和其他恐龍無法適應洞中或水中的生活因而滅絕。與此相反,可以棲身於洞中或水中的脊椎動物,從哺乳動物、鳥類、鱷魚、蛇類、蜥蜴、龜類到兩棲動物都成了倖存者。不過,倖存下來的陸地脊椎動物還要接受環境巨變的考驗。羅伯遜説:“不管怎樣,未來有關古新世早期陸地生物的研究,或許會給予這個白堊紀末大災難的觀點啟發。”
責編:鞠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