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露天音樂》 (作者:德彪西)
移動用戶
聯通用戶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7月04日 15:55 來源:CCTV.com

  

《露天音樂》 (作者:德彪西)

  CCTV-10 首播 11:45 重播 00:15 次日 06:00

  背景介紹

  中國在改革開放20多年之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帶來了精神生活更高更新的追求。今天的中國,熱愛音樂的人越來越多了。前段時間,我臺舉辦的第十二屆CCTV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就受到了人們廣泛的關注。據統計,收看電視的觀眾達到了3.8億,可見如今人們對音樂關注與喜愛是日益增長。安徽的觀眾李雲菲給我們來信中説:“今年我們學校剛開了音樂欣賞課,我非常喜歡。在課上,老師給我們放了一首印象派音樂——《牧神午後前奏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一説到《牧神午後前奏曲》,我們不能不為您介紹它的作者法國音樂家——德彪西。

  德彪西是印象派音樂大師,他的音樂不企圖講述一個故事或某些特定的情感,而是創造一種符合作品的主題或標題的“情緒”或氣氛,這也是印象派音樂風格的特點。今天我們為您介紹德彪西的一篇音樂隨筆《露天音樂》,文章中作者為我們細膩地渲染出露天音樂朦朧的氣氛,讓人們不由自主地溶入到音樂與文字當中。

  有人曾經這樣評價德彪西:他的出現標誌了浪漫派音樂已告一段落。德彪西的音樂總能達到了一個近於忘我的境界,他開拓了音樂的新天地。l826年出生在巴黎的德彪西,l1歲時進了巴黎音樂學院。20歲時,他寫的大合唱《浪子》就得了獲羅馬大獎。從此,他的創作活動逐漸頻繁起來。同時,德彪西還廣泛結交當時歐洲最活躍和最有影響的作曲家,並對瓦格納的音樂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對德彪西影響最大的不是音樂而是文學。他經常到象徵主義詩人馬拉美的沙龍流連。他根據馬拉美的詩《牧神午後》創作的《牧神午後前奏曲》,是德彪西的代表作,也是印象派音樂最初的頌歌。

  點睛

  我非常熱愛音樂。正因為我熱愛音樂,我試圖讓它脫離使它受到抑制的疲乏的傳統。絕不能把音樂關在屋子裏,成為學院派藝術。 ——德彪西

責編:李菁

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