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10 3月27日 首播 11:45 重播 24:05 次日06:00
背景介紹
從孔子尷尬地被困陳蔡之間,到董仲舒輝煌地促成“罷黷百家,獨尊儒術”,兩千多年來,儒家正如這般徘徊在輝煌與尷尬之間。一方面是倍受尊崇的地位和令人咋舌的普及率、影響力,另一方面則是從未間歇的被篡改與被批判。五四時期,對儒家的批判更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中國社會,在儒家思想的主導下發展了幾千年。而儒家思想的核心到底是什麼,恐怕一時也很難説清。在今天的聞一多先生的文章中,也許您能從中找到答案。
觀眾朋友,今天我們就為您選取了作家聞一多的作品,《從董仲舒的安眠藥説起》,選自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影響人一生的文章》。
提到聞一多,就不得不提到他的三重身份:詩人、學者、民主戰士。作為詩人,他提倡新詩要具有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的“三美”原則,並開創了格律體的新詩流派;作為學者,他以文學為中心,旁涉民俗學、社會學、人類學,形成一個完整的中國文學史和文化史的研究體系;作為民主戰士,他是中國民主同盟的早期領導人,積極參加反對獨裁爭取民主的鬥爭,因此而受到世人的景仰與尊重。
《從董仲舒的安眠藥説起》發表於1945年,正是抗戰勝利的年頭。八年前,聞一多蓄鬚明志,發誓不取得抗戰的勝利不剃去鬍子,表示他抗戰到底的決心。八年後,抗戰雖然勝利了,但勝利之後的社會卻也面臨着新的鬥爭。聞一多在“一二一”四烈士公葬儀式上致詞怒呼:“公樸沒有死!鬥士的血是不會白流的!反動派,你看見一個倒了,可也看得見千萬個繼起的人!”
1946年7月15日,聞一多在雲南大學舉行的李公樸追悼大會上講演,當晚被國民黨特務暗殺,年僅47歲。
點睛
在大部分中國人的靈魂裏,鬥爭着一個儒家,一個道家,一個土匪。
——英國學者作家韋爾斯( H. G. Wells)《人類的命運》
字幕
聞一多(1899—1946),原名聞家驊,號友三,湖北浠水人,著名詩人、學者、愛國民主戰士。1946年夏在昆明遇刺身亡。代表作有新詩集《紅燭》、《死水》。對《周易》、《詩經》、《莊子》、《楚辭》的整理研究,被郭沫若稱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責編:木鐸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