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關於大學生婚戀觀及性觀念的調查報告,主要考察大學生戀愛觀、擇偶觀、婚姻觀、性觀念四個方面。推論總體為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全體本科生。調查採取分層抽樣與立意抽樣相結合的方式,共發放問卷174份,收回168份,有效問卷168份,回收率96.6%,有效回收率96.6%。從分析的結果看,我們得出如下結論:一.大學生的戀愛的目的主要為生理和心理需要和尋找人生伴侶,大學生對戀愛有著較高的期望;同時大學生們的愛情也比較脆弱,很難禁得起社會的考驗。二.大學生的擇偶觀表現出浪漫和理想化的色彩,在擇偶的標準中,男生更看重配偶的長相,而女生則對配偶的收入期望相對較高。三.大學生的婚姻觀與傳統的婚姻觀有較大區別,並更趨向於多元化的婚姻觀。四.大學生的性觀念比傳統性觀念更加開放、自由和貼近現實。但表現出一定的矛盾性,既包含現代的性觀念又受到傳統性觀念的影響。性觀念中最突出的特點為:性與生殖相對分離。除此之外,我們還得出一個重要的結論:大學生在性觀念方面表現出高度的同質性,並不受性別、年級、文理科、地域、父母等因素的影響。
當代大學生肩負著建設祖國的重任,將成為未來社會的精英群體,他們的觀念及行為對國家、民族乃至整個社會有著重要的影響。隨著社會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的改革,當代大學生的許多觀念已和過去的傳統觀念或主流觀唸有著很大差異,其中也包括婚戀觀和性觀念,尤其是對待“性”的態度上,明顯的帶有時代變化的痕跡,反映了社會轉型期間的社會變遷。同時,大學生也處於性成熟階段,大學裏談戀愛的現象也極為普遍,他們對未來的婚姻與家庭有了初步的設想,並有機會嘗試性生活的體驗。但大學生在這一時期所産生的想法也有很大的局限性,由此會帶來一些行為上的偏差。因此,我們有必要了解當代大學生的婚戀觀、擇偶觀以及性觀念,從中我們可以發現大學生對此的態度,以及産生此觀念背後深刻的社會原因,也能夠更好的預測他們將來的生活方式,同時培養他們樹立正確的婚戀觀和健康的性觀念。
主要有以下幾個研究目的:
一 了解當代大學生的婚戀觀及性觀念。
二 分析大學生有此觀念的原因和影響因素。
三 為學校、老師、家長和關注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有關人士採取措施幫助並培養大學生們樹立正確的婚戀觀和健康的性觀念提供依據。
對大學生婚戀觀和性觀念現狀的調查
1.湖北預防醫學雜誌2001年第12卷第6期中有一篇《校園內性觀念性行為現狀剖析》的文章,該文章描述了校園內性觀念性行為的現狀並闡述其原因,文章指出大學生中有25.8%~39.6%的人坦言他們擁有穩定的戀人,對婚前性行為持寬容態度的佔30.6%~71.6%,對第三者插足可以接受的佔13.9%,有過性行為的佔13%~15%,首次性交年齡在20歲以下者高達65.5%。文章認為出現此現象的原因主要有4個,一是性禁錮導致性愚昧;二是性成熟前傾,性心理提前導致性神秘;三是性教育滯後導致性知識貧乏;四是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導致性行為的輕率。
2.健康心理學雜誌2000年第8卷第6期刊登了一篇《低年級醫學生婚戀觀和性觀念調查》。該調查採取分層整群抽樣的方法,對某醫學院一、二年級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97%的學生對大學期間談戀愛持贊成態度,88%認為戀愛是婚姻的基礎,58%的學生認為戀愛目的是選擇人生伴侶。在選擇配偶時考慮的前五位條件是:誠實可靠(88%)、富有感情(81%)、身體健康(80%)、受過良好教育(75%)、長相好(43%)。74%認為當今社會貞操仍然重要,61%接受婚前性行為,31%接受婚外性行為。多數觀念存在男女差別,調查時31%的學生處在戀愛前期狀態。結論:低年級大學生多有正確的婚戀觀和性觀念。
3.南京農專學報2002年18卷第1期刊登了由王正昱、許玉華、徐斌、洪平撰寫的《大學生性觀念調研》,他們于2000年10月在南京選擇了具有代表性的數所高校進行了性觀念問卷調查。調查成果如下:在考察對大學生談戀愛的態度上,大學生們的看法不一,在全部調查對象中認為應當禁止的佔3.9%,認為應當限制的佔5.6%,認為應當正確引導的佔76%,認為應任其發展的佔14.4%;在對性交目的做調查中發現,排列在“第一肯定”和“第二肯定”的順序分別是發展愛情、組織家庭、生育後代,如果把每次評價的得分相加,總分數最高的是“發展愛情”、其次是“組織家庭”,第三位是“生育後代”,第四位是“排除孤獨”,第五位是“滿足對方要求”,第六位是“尋求感官刺激”。並得出結論:該校大學生的性觀念是比較健康的。
4.高等農業教育1999年第12期發表了一篇《當前農科大學生戀愛觀的調查與對策》,調查表明,當前大學生談戀愛的目的大多不是為了未來的婚姻,而是為了“充實業餘生活”、“跟著感覺走”,具有一定的隨意性和盲目性;調查還發現,大學生在擇偶標準中男女生有差異;男生較重視女方的“容貌外表”,女生則重視男方的“才華”;大學生對戀愛行為的親密表現過於寬容和不嚴肅的態度;有超過1/2的男生認為可以有“性行為”,有超過半數的女生認為可以“擁抱接吻”,甚至可以發生性行為。
5.著名社會學家李銀河也曾在她的《中國人的性愛與婚姻》、《中國婚姻家庭及其變遷》等著作中也對擇偶標準、青春期戀愛、婚前性行為、婚外戀等課題進行了研究。她的主要結論有:(1)在青春期階段的戀愛動機以尋求幫助、異性的自然吸引力和為了更好的了解另一個人為主。擇偶標準以性格、共同語言、相互感情為最重要,以家庭背景和政治表現為最不重要。而徵婚者擇偶標準中最受重視的因素依次為:年齡、身高、教育程度、性格、職業、婚姻狀況與經歷、容貌、健康。(2)在婚前性行為規範的研究中,她發現母親的職業和教育程度高的人,婚前性容許程度高於期望值,各種婚前性活動頻數也高於期望值。出生年代越晚的人婚前性容許程度越高。(3)在對婚外戀的研究中發現,在北京,絕大多數(80%以上)對任何形式的婚外性活動都持相當嚴厲的不容許態度。年輕和社會經濟地位高的人群對婚外性關係的容許程度較高;年長和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人群對婚外性行為持更加嚴厲的反對態度。
對當代青年婚戀觀和性觀念變動特點及發展趨勢的分析
1.江西教育科研雜誌1999年第4期中刊登了一篇《社會變遷與青少年性觀念》的文章。筆者隨機抽取了廣州市四所普通中學初中、高中各四個班的學生共433人進行問卷調查,並與1991年的調查對比提出隨著社會變遷,開放地區中學生的性觀念具有如下特點和發展趨勢:(1)本體性意識增強,反映積極。(2)性心理較健康,積極開放。(3)性道德觀念趨於淡化。(4)對性知識探索和渴求的慾望強烈。
2.青年研究1999年12期刊登一篇 《當代中國青年婚戀、家庭與性觀念的變動特點與未來趨勢》的文章,該文章指出改革開放以來,婚戀家庭觀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些變化的基本特點是:(1)擇偶自主意識增強,擇偶網絡從親緣、地緣到業緣,擇偶機會增多,選擇空間增大;(2)擇偶標準:政治條件重要度遞減,學歷、職業、能力、住房、收入等經濟社會因素和愛情因素日益增值;(3)性開放從表面走向深層,婚前性交往呈現出快速上升態勢;(4)對“婚外戀”持一定程度的寬容。(5)“隱私”概念滲入婚姻生活。
本文所採取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問卷法和文獻法。研究重點在於描述當代大學生的婚戀觀和性觀念,屬於描述性研究。本文以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為推論總體,説明該校學生的婚戀觀和性觀念。我們採取的是分層抽樣與立意抽樣相結合的方式,樣本只限于在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全體本科生中抽取。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是一個文科院校,只有一個係是理科生員,即經管係,我們為了比較文理科同學在婚戀觀和性觀念上的差異,先把全校本科生分為經管係和非經管係,再在大一、大二、大三三個年級中對各個係的班級進行抽樣,再給抽到的班級發放問卷。問卷的填寫採取訪問員到課堂散發,讓學生自己填寫,填畢收回的方法。問卷一共發放了200份,收回168份,有效問卷168份,回收率84%。這在社會學的調查中已經達到可被用作推論總體的依據的要求(一般認為50%的回收率即可使用,60%的回收率已屬上乘)。
問卷具體考察了五個部分的內容用以説明大學生們的婚戀觀和性觀念。除第一部分的基本情況外,第二部分內容考察了大學生的戀愛觀,其中包括對大學生談戀愛的現狀、對大學生戀愛的態度和大學生談戀愛的動機的考察(問卷中的8─13題)。第三部分內容通過對擇偶標準和擇偶途徑的調查,用以了解大學生的擇偶觀(問卷中的15─18題),第四部分通過了解大學生對婚姻與愛情的關係、婚內隱私、非婚同居及婚外性行為的態度,考察了大學生的婚姻觀(問卷中第11題和第19-21題);第五部分通過調查大學生對婚前性行為、婚外性行為的態度以及他們的貞操觀念、和對性活動目的的認識,來考察大學生的性觀念(問卷中的20-25題)。輸入計算機的數據共計25個變量,其中7個自變量,如性別、年級、家庭所在地、父母關係等(主要為問卷第一部分的基本情況)。其餘為因變量。數據分析採用SPSS10.0統計軟體,分析過程分為三個步驟:(1)計算各個變量的基本百分比,並對調查數據做基本的描述。(2)因為問卷設計的變量基本上是定類變量和定序變量,因此採用交叉列表中的Lambda系數、Gamma系數和卡方檢驗法(X)對主要自變量和因變量之間的關係進行分析,檢驗顯著程度規定為0.05。在檢定結果的顯著程度低於0.05時,二者相互獨立的假設被接受,反之,假設被否定,自變量與因變量被判定為具有統計學意義上的相關關係。(3)通過相關關係的分析,看某些因變量受哪些自變量的影響,從而確定是哪些因素在決定著大學生婚戀觀和性觀念。最後,通過變量頻數分佈依據研究假設、參考以往文獻資料對結果作出有意義的解釋。
根據以往研究文獻的調查,我們提出幾個基本假設:
(1) 在婚戀觀和性觀念方面,男女生是有差別的,並且女生的性觀念比男生的性觀念更加保守。
(2) 文科生的婚戀觀與性觀念比理科生的婚戀觀和性觀念更趨保守。
(3) 學生所在年級越高婚戀觀和性觀念越開放。
(4) 家庭所在地為城市的孩子比家庭所在地為農村的孩子的婚戀觀和性觀念更加開放、自由。
(5) 母親的文化程度對子女的婚戀觀和性觀唸有較大影響。
(6) 父母關係和睦的孩子,婚戀觀和性觀念更加健康。
(7) 擇偶觀方面更注重實際的物質因素,如住房、收入等。
(8) 當代大學生的性觀念與傳統和主流的性觀念差異較大,表現出對婚前性行為和婚外性行為的一定程度的寬容,婚前性容許程度比婚外性容許程度高。
(劉露)
責編:中國人口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