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雜技之鄉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0月31日 15:58 來源:CCTV.com
進入[人口]>>

  聽眾朋友,再過一天就要迎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春節了,全國各地的人們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喜迎新春的到來。這兩天,中國人口宣傳教育中心的記者李紫娟就專程到“雜技之鄉”──河北省吳橋縣做了採訪。今天的節目當中我們就請李紫娟為您講述她在吳橋縣的所見所聞,帶您領略當地的風土人情,看一看雜耍藝人們是怎樣迎接新春佳節的──

  主持人:紫娟,你好。

  紫娟:王慧,你好。

  主持人:經常聽人們説起吳橋雜技,並且説那裏是雜技之鄉,那為什麼吳橋會有這樣的美稱呢?

  紫娟:當地人告訴我説,五十年代周總理出訪歐洲14國的時候,在這些國家歡迎總理的華人代表中總會有因為演雜技出國的吳橋人,周總理因此感嘆説,吳橋不愧是雜技之鄉,吳橋“雜技之鄉”的美稱就由此而生了。另外,在吳橋流傳的一些民諺也很好地説明著它是雜技之鄉,比如“上至九十九,下至剛會走,吳橋耍雜技,人人有一手。”“沒有吳橋人,不成雜技班。”等等。

  主持人:還真是沒有想到,吳橋人會這麼熱愛雜技藝術。

  紫娟:其實我也很好奇,為什麼在吳橋人的眼中,雜技這麼有魔力,就這個問題,我也採訪了河北省雜技家協會副主席、吳橋縣副縣長邢浦忠

  “我認為有那麼幾個原因,第一吳橋歷史十分悠久,傳説呢是黃帝大戰蚩尤,後來形成的交底係,就是慶祝戰鬥勝利,慶祝豐收,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發展起來的,第二個原因呢,吳橋這個地方過去是黃河古道,這個地方生産條件十分低下,十年九澇,那麼,沒有收成怎麼辦,要練糊口的本領嘛,就在先人的留下的傳統技藝的基礎上發揚廣大,遊走江湖就靠不同常人的本領,第三個原因呢,就是吳橋地處冀魯交界,是燕趙文化和齊魯文化的交匯處,這裡的先民勤勞淳樸,行俠仗義、鍥而不捨、堅忍不拔,一種精神本質,這就是雜技文化的內涵。再一個雜技節目需要不斷的創新。這是兩大傳統文化交匯形成的具有生命力的文化特質。”

  主持人:紫娟,剛才聽了邢縣長的介紹,我們了解到,吳橋雜技的歷史是非常悠久的。那麼經過了這麼多年,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今天,吳橋人是不是對吳橋雜技又賦予了新的內涵呢?

  紫娟:你説得沒錯。這裡的老少雜技藝人們不但癡迷地鍾愛著吳橋先人傳給它們的寶貴技藝,也在古老的雜技藝術裏也融入他們新的生活情趣。面對即將到來的春節,他們的慶祝方式也顯得與眾不同,我在吳橋縣鐵城鎮寧莊村就採訪了這樣一對老夫婦,他們是練習了一輩子雜技的翟玉彬和翟玉香。我看到他們表演的一項雜技是把一個圓形的杯蓋,放在一把陽傘上,翟玉香老人轉動傘柄,杯蓋同時在傘面上平穩地做圓周運動卻不會掉下來。

  記者:我剛才看見你表演的很多東西,都用的是家裏的一些日常用品這都是您自己琢磨出來的嗎?

  翟玉香:我們是雜技之鄉嗎?就是想練習什麼就是什麼。

  翟玉彬:拿起東西就能練。

  記者:每天都練嗎?

  翟玉香:每天都練,就像室內練體操一樣。

  記者:現在快過年了,這年你們怎麼過呢?

  男:女兒到臘月27就回家了。(7分15秒起)我們有時候就是三十晚上坐在一起,不在一個城市演出,就看你學得有什麼技巧,她有什麼技巧,看你們工夫有什麼長進呀,變個魔術呀,也搞個小遊戲的。

  主持人:紫娟,我覺得這對老夫婦的過年方式的確挺特別的,那麼,吳橋的中青年藝人是怎麼過春節的,也是這麼特別嗎?

  紫娟:也很特別,下面我就介紹大家認識吳橋縣冷家寺村的年輕藝人何樹森吧,我們在節目一開始聽到的嗩吶聲就是他表演的。聽眾朋友可能覺得這段嗩吶很好聽,但是聽眾們可能不知道,這段嗩吶聲是何樹森用鼻子吹出來的。

  何:我喜歡雜技,當地觀眾送我一個綽號叫吹破天。

  記者:為什麼?

  何:因為覺得我這個嗩吶還比較適合他的口味吧,因為我不斷增加自己的難度,給觀眾增加的歡樂。

  記者:就是你在自己原來學習的基礎上又加了些新的東西上去。

  何:對,在原來的基礎上又加了些新的東西,你像剛才的雜技呀,那都是一心不能二用的,有點魔術呀,滑稽等等。

  記者:你的家裏人,比如説你的愛人,你的孩子都練習這個嘛?

  何:對,都練習這個,剛才那個吹笙的為我伴奏的是我妹子,後面那個打鼓地是我媳婦,我的孩子今年五歲,在光板上,光著板演雜技,然後再吹嗩吶。

  記者:那現在快過年了,是不是你們一家子也出去表演呢?

  何:怎麼説呢,因為我有七八個春節沒在家過了,都在外面演出。全國各地都去。明年正月初三我去法國,有個藝術節。

  記者:但是一家子一塊出去,這樣的生活方式你喜歡嗎?

  何:習慣了,一樣,就是父母沒人管,不團圓了。

  記者;那這個春節準備去那表演?

  何:去德州,離我們家不遠,三十參加演出了。

  主持人:紫娟,從這兩個雜耍人家不同的過年方式當中我們也看出,吳橋雜技已經遠遠不只是當初人們謀生的手段了,它已經成為吳橋人與國內外交流的一種方式了。那麼,任何一項藝術都需要有後人來發揚光大,你認為今天當代的吳橋小藝人們能很好地繼承吳橋雜技的精髓嗎?

  紫娟:當然能,而且在吳橋,由於雜技一直是既傳男也傳女的,所以,這裡的性別比也一直控制得很好。我採訪到的來自吳橋楊家寺鄉張仙廟村的11歲的張婷就是一個既想練好雜技,又想學好文化課的小女孩。張婷平時表演的雜技項目是空中飛人,要演好這個項目平時得首先練習好俯臥撐、養臥起坐等基本功。

  他們都説練雜技苦,苦苦才能甜嘛,先苦後甜嘛,你要説一下子就甜了,那是不可能的,

  記者:那自己也告訴自己不能偷懶。

  張:是,要是光偷懶也不行,讓你做一百個,做五十個也不行,再堅持堅持就行了,也告訴自己一個個數出聲音來,不能在心裏數。

  記者:那你學習也像你練功一樣吃苦嗎?

  張:恩,因為想學好文化課也得像練功一樣吃苦,冬天這麼冷也在學,因為文化課有的字也比較難,難的就多寫幾遍,簡單地少寫幾遍,就能背過了。(02分33秒起)我們這裡也有出國的演員,一齣去就跟人對話就對不了,雖然有翻譯的,但是就不如跟他自己對話,所以,他們告訴我要學學英語課。

  主持人:紫娟,聽了你的介紹,我想我們的聽眾朋友一定都非常想親眼看一看,吳橋人刻苦訓練出來的吳橋雜技。

  紫娟:的確,吳橋雜技之鄉的美名名不虛傳,吳橋人的新面貌也向我們展現出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真實畫卷。雖然我不能把吳橋的雜技帶回來,但我把他們的祝福帶了回來。河北省人口和計生委副主任張志遜、吳橋縣副縣長邢浦忠、老藝人翟玉彬夫婦、小藝人張婷通過我的話筒送出了他們對全國聽眾的美好祝願。

  張:我代表我們河北人口計生委,向全國的聽眾致以節日的問候,祝他們幸福、安康、如意、吉祥。

  邢:我代表吳橋二十八萬人民向全國的聽眾朋友拜年,祝大家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翟:向全國父老鄉親拜年。(10分45秒起)老年人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翟:祝他們晚年幸福吧。

  張:祝全國的小朋友新年快樂,在新的一年裏有所收穫吧。

責編:吳曉洋

1/1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