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關注留守兒童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0月31日 15:56 來源:CCTV.com
進入[人口]>>

  “如果能把春天裏的‘年’留住,就可以和爸爸媽媽都在一起了。” 這是很多留守兒童的心聲。他們的爸爸、媽媽外出打工,他們卻被留在了家鄉的土地上,這些孩子被稱為“留守兒童”。由於爸爸或媽媽常年在外打工,這些留守兒童與父母一年相聚的日子屈指可數,他們成為某種意義上的“孤兒”或“單親孩子”。那麼,這些兒童的生活世界和一般孩子有什麼不同,留守生活給他們帶來了什麼影響,帶著這些問題,中國人口宣傳教育中心的記者李紫娟採訪了幾個留守兒童,及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副院長葉敬忠教授。稍後,我們將連線李紫娟。

  主持人:紫娟你好。

  紫娟:田娜,你好。

  主持人:目前很多農民朋友進城打工,但是因為無法解決解決孩子進城讀書將要面對的諸多現實問題,他們只能選擇將孩子留在農村,那麼“留守兒童”的問題也由此産生。能不能先給我們説説你在採訪中所見到的和所感受到的。

  紫娟:好的。在我的了解中,許多農民外出打工,雖然他們也很想把孩子帶在身邊,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比如惡劣的住房條件、高昂的借讀費用、交通安全的無保障,等等。只能把孩子留在家中,要麼由在家的單親看護,要麼被留給祖父母或其它親戚照看,這就導致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也引起很多專家學者的持續關注,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副院長葉敬忠便是其中之一。一會兒我們可以聽聽他是怎麼説的。

  比如説在我的家鄉阜陽縣,有一個女孩她上四年級,她中午本來應該是回家吃飯的,她父母在外打工,她爺爺奶奶在家,結果她沒有回家,她就呆在學校裏頭,在黑板上寫字,因為黑板比較高,她踩著一個凳子在上面寫字,結果門口突然出現陌生人,她就摔下來了,後來,學校就把她送到鄉里醫院,鄉里醫院説看不了,就又把她轉到縣裏頭,但是轉到縣裏頭,去找家裏的人,爺爺奶奶也不在,到縣裏頭,發現是肝破損,切了四分之一,當然這是太特殊的案例。有很多事情發生是跟父母不在家有關係的,像這樣的案例就促使我們去關注這些課題。

  主持人:可以聽得出這些孩子的遭遇對葉教授的觸動很大。

  紫娟:是的。葉教授説這些事也使他更加關注這個問題。從2004年9月開始,中國農大人文發展學院專門組成了一個課題組,以陜西、寧夏、河北和北京地區的10個村子的留守兒童為調查對象,進行了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並最終集結成《關注留守兒童》這本書。我這次走訪的北京市延慶縣珍珠泉鄉八畝地村,就曾經是葉教授他們選擇蹲點調查的地點之一,這裡距離北京市74公里,生活著很多留守兒童。

  主持人:八畝地村為什麼會有很多留守兒童?

  紫娟:這和當地地理環境及經濟狀況有關。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聽一下八畝地村的村支書李玉海的介紹。

  李:關鍵咱們這個地區呢,土地少,山上面積大,土地少,農民單靠土地收入是遠遠不夠的,隨著現在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民意識的提高,現在都要走入城市,到外面去打工,咱們村主要靠外出打工提高咱們村的經濟收入。

  主持人:八畝地村大概有多少留守兒童?

  紫娟:全村共有37個兒童,其中留守兒童就有25人,他們大多都是父親外出打工,母親在家照顧他們。

  主持人:他們的生活狀況怎樣呢?

  紫娟:可以説和普通家庭的孩子有很大不同。12歲的女孩小昱,上五年級,爸爸在北京市給別人搞維修、挖管道已經很多年了,小昱和媽媽生活在一起,性格很內向。

  記者:那你覺得爸爸經常不在家這樣的生活對你有很大的影響嗎?

  劉:有,因為爸爸經常不在家,我很想念他。

  記者:那有時候看到別的同學或村裏的孩子爸爸媽媽都在家,你會羨慕他們嗎?

  劉:會。因為我的爸爸不在家,就我和媽媽在家,別的孩子都和爸爸媽媽在一起過什麼節。(錄音止)

  主持人:聽你們的對話,我覺得孩子的性格的確有些內向,那麼聽到這裡,我能有些朋友會問:雖然孩子的爸爸常年不在家,但是她身邊畢竟還有媽媽呀,

  紫娟:話雖這樣講,但對於像小昱媽媽這樣的婦女來講,因為丈夫常年在外,所以她們必須獨自面對繁重的家務勞動,並且默默承受這些壓力,這就使她們在日常生活中顯得焦躁並且無暇與孩子交流。小昱的媽媽于海鳳這樣評價孩子:

  于海風:就是學習不成,不聽話,就這可操心了。(2分20秒起)我也沒文化,文化淺,小學,才念到四年級,她現在念數學題,我根本就不會。(2分35秒起)我去年在北京呆了三個月,(2分50秒起)把他撂我妹那,吃住都在她們那裏,我妹妹她們管她,反正學習不成,我説是因為腦瓜子挨栽了,學車,摔了。

  主持人:除了性格上的影響之外,留守生活還會對這些兒童有什麼影響呢?

  紫娟:她們的理想和內心世界與非留守兒童之間也存在很大差異。8歲的雨竹上小學一年級,平常也是和媽媽生活在一起。

  記者:知道爸爸在外面幹什麼嗎?

  孫:知道,我爸爸在外面拉電纜。

  記者:那他在外面工作辛苦嗎?

  孫:辛苦。

  記者:那他為什麼這麼辛苦呢?

  孫;為了掙錢供我和我姐姐唸書。

  記者:那你將來長大了想幹什麼呀?

  孫:想掙錢,象掙錢給我媽媽和爸爸。

  記者:為什麼就想掙錢呢?

  孫:能掙很多錢,還能買樓,把我媽媽和爸爸接樓上住去。

  記者;可是很多小朋友都説他想當老師呀,科學家呀,你為什麼不想做這些職業呢?

  孫:我不想做這些,就為了養活我媽媽和爸爸。

  記者:那爸爸平時不回來,你想爸爸嗎?

  孫;想。我最想對爸爸説的話是,爸爸我好想你,你回來吧(錄音止)

  主持人:小雨竹的話讓人覺得很辛酸,那麼,從這兩個孩子的生活來看,留守生活到底還會給他們造成哪些影響呢

  紫娟: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來聽聽葉教授怎麼説

  這個包括留守兒童的學習方面,包括留守兒童的生活方面,包括留守兒童的情感世界方面,父母不在身邊都對她帶來了很多的影響。(0分50秒起)比如説在學習方面,留守兒童的父母不在身邊,主要表現在缺少人的監督,缺少人對她輔導,特別是父母雙方都外出打工的情況下,對她的影響就更大。在心理情感方面,影響最大的就是這樣的孩子她缺乏關愛,假如兒童成長過程中他沒有得到父母的關愛,他可能在兒童心理世界構建過程當中可能沒有意識到在社會中還有這麼多關愛內容,將來他對整個社會就缺乏愛。我們的調查也發現,很多兒童由於父母長期不在身邊,所以他也産生了性格的扭曲,他跟別人交往出現了一些問題,因為他沒有父母和他交流,他即使交流也是和同伴,同伴也是兒童,他的同伴可能不會告訴他應該尊重父母,應該尊敬老人,對別人應該怎麼樣。

  主持人:應該説留守兒童出現的一些問題也引起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那麼面對這些問題,我們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嗎?

  紫娟:葉教授建議説,留守兒童的父母一定要多跟孩子進行交流,真正關注他們的所思所想;學校的老師也應多關注這些孩子,甚至為他們建立特殊檔案,給予他們特別的照顧;村子裏則可以多為這些孩子提供一些娛樂設施,或者把孩子們的媽媽組成一個互助小組 。城市裏的用人單位可以為在外務工的孩子父母盡可能地提供一些通訊設施。

  主持人:好,謝謝紫娟的介紹。

  主持人:據統計,目前我國有近1.5億的農民在外務工,約2000萬留守兒童。

  可以肯定的是,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農村大規模的人口流動還將繼續,越來越多的留守兒童也正在源源不斷地産生,關注他們的生活現狀和教育問題、幫助他們健康成長也就刻不容緩。

責編:吳曉洋

1/1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