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五月內蒙古清水河縣發生了一件非常意外的事情。
村民:“趙蘭拴死在院裏,你別下去,衣裳不穿 死在院裏了。”
記者:“死在哪了?”
村民:“死在院裏了。你走過去就能看見。”
記者:“你剛才跟我怎麼説?他沒有穿衣服?”
村民:“聽見人説了我也沒有見,不敢看。”
村民們説,去逝的老人叫趙蘭拴,因為家裏偶然來人回來,才發現老人死在了院裏。
村民:“兒女還沒有回來在外面呢。”
記者:“什麼時候死的?”
村民:“什麼時候不知道 現在不知道時間,不知道。”
記者:“那誰發現他死了呢?”
村民:“媳婦今天發現了,別人給叫的電話叫他的(兒女)們回來,他的兒女都在外面,租上車回來。”記者:“他有多大年齡了?”
村民:“不知道,八十幾了。”
這就是趙蘭拴老人的家。透過大門,我們沒有看見死去的老人。來到院裏我們看見老人就躺在蘋果樹下。 老人住的屋子很的簡陋,從屋裏所積的塵土來看,已經有幾天沒人住了。據村民們介紹,老人有二個兒子,三個女兒,妻子12年前就去逝了,兒女們都在外面打工,只剩下八十多歲的老人一個人,生活十分困難。
村民:“他身體站不起來,拄著兩個拐杖,兒女們不在的時候就他自己一個人刨挖著吃。”
這位逝去的老人,只是當地農村空巢老人生活的一個縮影,空巢老人在當地是一個十分普遍的現象。他叫任志明,是位攝影師,近十多年來,他經常到內蒙古清水河縣采風,目睹了農村老人生活的變化,正是像趙蘭拴這樣空巢老人的不幸遭遇,讓他將手中的照相機對準了他們。
內蒙古呼和浩特攝影家協會名譽主席 任志明:“我們經常下去采風,采風當中發現老人們的生活一年一年在發生變化,主要問題是年輕人都逐漸地在進城,留下的都是老、弱、病、殘比較多一些,所以他們的生活要受到一定的困難。”
他用鏡頭將空巢老人的生活現狀記錄了下來,希望能引起社會的關注,他所拍攝的每一個空巢老人的背後,都有一個艱辛的故事。他身後照片上的這個老人叫趙娥女,已經八十一歲了。住在內蒙古清水河縣的老牛灣村,十多年前,她的三個兒子紛紛離開了他們,去了包頭,她和79歲的丈夫相依為命地生活了十四年,陪伴他們的只有這只的小貓。
雖然已是傍晚時分,可是老人的丈夫李富生還沒有回來,他到鄰居家給二兒子打電話,希望他五一能回來看看,在村裏找點事做。因為兩位老人身體一年不如一年,身邊需要有人照顧了。
二兒子答應明天回家來看看,使李富生老漢的腳步輕快了許多。李老漢每天都要去自家的旱井裏挑一擔水,這對一個年輕人來説,可能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可是對於一個79歲的老人來説,這擔幾十斤重的水,就顯得非常的沉重。
記者:“你孩子經常回來嗎?”
老牛灣村民 李富生:“一般沒有特殊的情況,過年的時候是三個兒子輪流地回來,不是一次都回來。”記者:“他們每次回來能住多長時間?”
老牛灣村民 趙娥女:“過年二十七號來的,初八走的。”
記者:“你想他們嗎?”
老牛灣村民 趙娥女:“想啊,沒事老年人就是坐下來想,沒有事的時候就坐下來想,有事的時候忙得
顧不上想,如今老了不能幹活了,沒事老年人就是坐下來想。”
老牛灣村民 李富生:“想,他們(兒子)也要生活啊,咱們想還是個想對不對?不能你一想他們,(兒子)就回來,他們(兒子)回來過不了,想這個事還好解決,其它你沒辦法。困難就是吃水、燒炭這兩件事不好解決,吃水只能自己辦,還得有燒炭,四五十公里你得拉,掏錢買,買得多了沒錢,少了不夠一車,不給你送,這就困難多了,錢不多啊,買一車炭好幾千元錢,咱們沒有,咱們就有個三百五百,還要用做流動資金,老婆病了,看病,吃鹽你就拿不出來。”
老人家裏除了這個櫃子和一台幾年前兒子從包頭帶回來的收音機外,再沒有其它像樣的東西了。
記者:“平時晚上有沒有看看電視什麼的?”
老牛灣村民 李富生:“不,不看,沒有,咱們買也買不起,不買。所以天黑了就睡覺,明天早上起來幹點活,我們就只有一個收音機,到時候聽個天氣有雨,沒雨,就這點事。”
已是該做晚飯的時間了,可老人們並沒有張羅著做飯,老人説他們晚上是不吃飯的,喝點水就行了,這樣可以節省柴禾和糧食,太陽一下山,就睡下了。
第二天一大早,李老漢就忙活開了,他要給羊剪毛,不過要把一隻200多斤重的羊,四隻腳捆起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經過一番較量,如果説是李老漢終於制服了羊,不如説是羊憐憫它這位年邁的主人,最終放棄了反抗。
這幾年趙大娘的身體越來越差,連走路都有些困難了,家裏所有的事情都只能由老伴來做,雖然她很心疼自己的丈夫,可是她已是無能為力。
知道兒子今天就回來了,可她還是來到村頭的舊碾盤上,這裡能看到通向城裏的公路。趙大娘每次想孩子的時候,都會到這裡坐坐。
由於天旱,地到現在還沒有播種,李老漢種的蔥也長得稀稀拉拉的。李老漢説,如果再不下雨,今天的收成都成問題了,就是好年景也只能是吃飽飯。在這裡就是只能靠天吃飯,雖然黃河就在村莊的下面,可是村裏沒有能力將水引到上面來。
老牛灣村民 李富生:“(一畝)最多是三百斤米數,一百八十元錢一畝,種三四畝,弄個四五百元。就是弄個吃,大的事情沒有。”
因為兒子要回來,中午老人們將春節時留下的羊肉拿出來,包頓餃子。趙大娘還特意穿上了二兒子三年前回來時,給她買的毛衣。
城裏的班車快來了,屋裏的炊煙也飄了起來。
村民:“大娘娘上我家去接個電話,去接個電話, 你二兒子打來的。”
聽説二兒子來了電話,老人們知道兒子可能是不會回來了。老牛灣村裏像他們這樣的老人還有很多很多。老牛灣村距呼和浩特市200公里,是任志明近十多年常去的地方,他眼見著老牛灣村從過去的三百多人,隨著年輕人陸續地外出打工,到2002年的時候,村裏只剩下五十多個老人、十多個中年人和孩子,眼前的這位老人是老牛灣村,年紀最大的老人。
記者:“九十幾了?”
村民:“ 九十三了,九十三了。”
記者:“好身體,好身體。”
和老人生活在一起的是她76歲的大兒子,和72的兒媳。兒子靠在村裏的放羊來維持一家人的生機。
老牛灣村民 李光:“一年一放就是三百六十天,今年潤月就是三百九十天,只有放夠了才能掙上這個錢,這二年就只能掙一千,一千多一點,就這麼多。”
這個三口之家,平均年齡已超過八十歲,對於目前農村空巢老人這種現象,專家是怎麼看的呢?
教授中國人民大學農業和農村發展學院 白南生:“中國現在農民工進城的方式又跟其它發展中國家不太一樣,他們更多的是決定進城了,一家人就搬到城裏去了。而在中國更主要的是主要勞動力進城,而把他的家還放在農村,這樣僅僅是他們進城了,他們的孩子或者他們家裏的老人可能還在農村,他們在五六十歲身體還好的時候還能下田,還能幫助他們帶孫子,還能喂豬,但是再老一點,或者身體開始發現問題,有病或者一些其它的問題就嚴重了,身邊沒有孩子,光是老人可能很苦。但是他也不能跟孩子説你回來吧,他回到村子裏沒有可以就業的門路,沒有增加自己收入的辦法。”
專家認為,農村的空巢問題,是一個階段性的問題,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國家現在開展的新農村建設,將會逐步得到解決。
近十年來,任志明曾經拍攝過400多位空巢老人,在他拍攝的過程中,許多老人已經孤獨寂寞地離開了。這些老人多麼希望他的兒女回來有一個依靠的晚年呢?
一次偶然的機會,任志明鏡頭所經常拍攝的老牛灣,讓當地老人的生活有了轉機。任志明一張名為《中國黃河老牛灣》的照片,讓旅遊開發商決定投資開發老牛灣。
旅遊開發商 任志剛:“就是通過任志明老師的這張照片就發現這個地方了,任志明老師他是把黃河走了一遍,當時他説的一句話我是比較堅定信心,就是黃河走下來好地方也不少,但是像老牛灣這樣的地方,他説還是應該是第一個,第一個。”
任志明了解到,張家界就是因為一位攝影家拍攝的風光攝影作品獲獎,從而引發了當地的旅遊業,使張家界很快走出了貧困。
內蒙古呼和浩特攝影家協會名譽主席 任志明:“老牛灣,它是整個黃河跟長城交匯的地方,而且它的黃河文化、長城文化特別的深厚,開發以後,這個地方我覺得就會越來越好,遊客越來越多就可以帶動這個地方的經濟發展,這樣的話,這些老人們年輕人都回來,以後,回流以後,這裡老人們的生活我覺得就會恢復原來狀態,或者越來越好。”
2003年下半年,老牛灣旅遊項目迅速啟動,沉睡多年的老牛灣被喚醒了,村裏到縣城的公路修通了,遊客源源不斷地來到了老牛灣,老牛灣村裏的年輕人看到村裏的變化,開始陸續返回老牛灣。
李富生老漢看見別人家的孩子都紛紛回來了,他也希望自己的兒子也能回村裏找點事做。他的侄兒李祿在村裏開了一家小旅店,今年四月三十號這一天,就來了六十多個遊客,李祿都招呼不過來了,他的媽媽也忙活著端菜、送飯。你看李祿的媽媽多開心啦,要不是李祿回來了,大娘可能已經不在人世了。
老牛灣村村民 李祿:“過去在外面打工,我們弟兄兩個都在外面,家裏留下父母親,我父親因為這個勞累就早早的去逝了,留下我母親一個。”
李祿的父親去逝後不久,本來就身體不太好的母親,也由於勞累,病在了炕上。
內蒙古呼和浩特攝影家協會名譽主席 任志明:“前三年我在這個地方采風,采風正好?上李祿,因為我帶著相機,李祿説趕快給我老母親拍張照片,他那個意思就是説我的母親快不行了,然後趕快給留張照片,然後以後再用。”
為了照顧病重的老母親,李祿留在了村裏。這時正好趕上老牛灣開始搞旅遊開發,李祿就在村裏開起了小旅店。
老牛灣村村民 李祿:“只要旅遊有發展,我坐在家裏也能吃飽,開個小飯店,弄個小旅店,比跑外面還強,在家裏面還能照顧老人。”
兒子回來後,使李祿的母親在精神上、生活上都有了照顧,心情也好了許多,她的身體也慢慢地康復了,院裏又有了她勞作的身影。
老牛灣村的年輕人像春天回巢的燕子多了起來,村裏到處是破土而出的新窯洞。老牛灣正在用她的美,征服著遊客,也正在用她的美,造福著這裡的老人們,隨著旅遊業的拓展,這裡會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回到家鄉,這裡老人們的生活,就像古老的老牛灣一樣,翻開了新的一頁。
隨著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多,空巢老人的生活和精神狀態都丞待社會的關注,做子女的應該多給父母一些關愛,不要讓他們在孤獨中離你而去。
責編:吳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