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圍墻”敬老院
央視國際 2004年11月17日 14:53
一大清早,家住北京西城汽南社區的王大媽,嚮往常一樣到她照料的孤寡老人趙奶奶家。
王大媽退休後就參加了社區的志願者工作,趙奶奶無兒無女孤身一人,王大媽照顧趙奶奶多年,長期的往來,兩人之間的感情非常深厚,平時她和王大媽就以母女相稱。今天她除了幫助趙奶奶料理生活上的事情以外,特別要向她説一説最近社區的治安情況。
志願者 王大媽:“片警到咱們這兒來給開會,現在讓注意治安這個問題,很嚴重。您別隨便跟給人家開門,不能開。只要我來您開,別人來別給他開,還有什麼修這個、修那個的別讓他們進來。”
趙奶奶:“我們家什麼也不修,沒有修的。”
在這個小區向趙奶奶這樣收入老人還有很多。他們大多不願去敬老院,更習慣在自己熟悉的家裏生活,生活在自己居住了多少年的社區。為了滿足老人們的需求,居委會在過去社區義務服務的基礎上成立了無圍墻養老院,這不是居委會主任和院長以及老年協會會長,大家在一塊兒又商量養老院有關老人們的事情。
男:“另外這個老王(你幫的)老趙,這個老趙你別看年歲大,經常愛出去,出去見生人他愛搭茬。”
男:“特別是空巢老人兒女不在身邊的。”
女:“像您那天説的就是進我們敬老院那個辦公的地,馬上就弄一個坡。”
男:“王主任我打斷一下,最近不是下雨嗎?咱們健身器材雨水很多,老人活動不安全是吧?必須派人去擦乾凈。保證老人不出現事故。”
女:“你看咱們那個休閒的椅子,是不是你不擦乾凈,完了老人一個是有意見、也不安全。”
在汽南小區60歲以上的老人有1300多人,佔社區總人數的四分之一。其中老人與子女分開居住的空巢家庭有266戶,414人。無圍墻敬老院成立後,解決了老人的需求,它不是通常意義上的養老服務機構,不設固定場所收養老人,採用把服務人員按需派往老人家裏從事生活,醫療等多項服務。這是養老院李院長,按老人需求將飯菜送往老人家中
汽南社區“無圍墻”敬老院 李西建院長:“阿姨您看這個飯菜,咱們也吃了一個月,這又一個月開始了,您感覺到這個飯菜怎麼樣?”
社區老人 王奶奶:“挺好的。”
李院長:“你看如果還需要什麼改進的話,咱們跟他去再協商,讓他按照您的口味再給您調整調整。”
社區老人 王奶奶:“能常吃點冬瓜就行了。”
李院長:“想吃點冬瓜。我們現在就是把工作的重點放在空巢老人的家裏邊,我們的信息員敬老助理員,我們要求她重點到空巢老人的家庭,一天至少要去走訪一次,看看老年人的生活情況。精神好不好呀?有什麼需求?把他的信息反映到我們無圍墻的敬老院裏來,我們根據老年人的需求向他提供服務。”
他們在為老人提供各種服務的同時,特別考慮到老人年紀大了,身體難免有病。為使老人能在家門口就能方便看病,社區醫院為他們專門建立健康擋案,養老院的工作人員儘量使老人有病不出社區
社區老人 穆奶奶:“不錯,很好。尤其對我們老年人來説方便,比去大醫院看方便多了,你到外邊去,還要坐車,走路走不了,大醫院排隊要排好長時間。”
那麼這種無圍墻的養老院,與我們以往看到的一般社會上有社施的養老院是有區別的。這些社區的空巢老人大多經濟收入並不多,不是所有老人都能支付得了養老院的費用。另外把老人送到一個新的環鏡,看到身邊的老人,不斷從自己身邊離去,他們也難以接受。
趙奶奶:“為什麼不願到敬老院去,養老院都是有錢的,跟我(另一老人)在一個屋的他説我睡覺打呼,我也不知道我打呼,這一宿他總(推我)這麼躺不對,那麼躺不對。大小便也挺麻煩的,我肚子消化不好,半夜上廁所她(同屋)説你幹什麼呀?”
社區老人 王奶奶:“我去了三個比較好的老年公寓,也參觀了他們條件很好,就是價錢比較高,是工薪階層不一定能承受得起,還有一個更感到心裏面覺得到這樣的老年公寓的話就是總覺得還是不自由。”
社區老人 袁大媽:“高檔的當然願意去了,比如説8萬塊美金交進去了隨便住,那是非常非常好我去打聽了,但是我沒有錢住不進去,所以説望塵莫及了吧。”
北京西城汽南居委會的無圍墻養老院,是將一般敬老院提供的家政,醫療等服務擴大到整個社區,把每一個社區家庭串聯起來,由居委會組織工作人員服務。形式上他們以住宅樓門為單元,由樓門組長,聯絡員和社區積極分子組成助老服務小組,使每個單元門成為一個
居家養老點,全社區的居家養老點聯絡在一起,就成為一個“無圍墻養老院”通過對居家養老,設施養老,老齡服務等資源的整和以及對精神撫慰,生活服務,醫療保健等服務的拓展,應用微機聯網等現代化工具,使每個老人家庭成為溫馨的養老屋。
王奶奶:“這樣的食堂吃比較合適,因為食堂根據老人的需要,根據老人的胃口做的飯菜還是很好的。”
袁大媽:“家庭養老有幾大優點,一個優點我覺得適合經濟比較貧苦,出去也養不起,同時更主要的我覺得家庭養老不僅是經濟上節省,而且她跟家庭上的親情離不開,而且她能享受到家庭的親情比如説子女啦、孫子啦,向我們這一帶重孫子都有了。”
趙奶奶:“養老院就不行了,不能出大門,不能走遠,怕丟了。丟了服務員扣工資,頂多在大門口站一站,哪也不能去。”
王奶奶:“外人還是追求自由,你別看年齡大了,雖然有些能力不行了,還是希望在家裏邊比較好,還有一個就是離不開老的熟悉的環境,因為人老了他都戀舊, 就覺得捨不得這些鄰居,然後家裏面的花也不捨得扔下,還有幾本書也不捨得扔下。”
人都有老的一天,經歷了一生的風風雨雨,都有許許多多難捨的情懷。滿足的、遺憾的、得到的、失去的。惟有與他們相伴的家,是留給他們最後的回憶和安慰。當他們推開家門看到熟係的鄰居,踏上天天行走的小路,那就是一種幸福。
汽南社區居委會主任 王士良:“無圍墻敬老院最突出的它是不離開老人的居住的家庭,不離開老人居住的環境,不離開社區朝夕和她相處的工作人員,這是最大的特點。它和設施養老就不同了,居家養老我們是從1995年就開始了,但這種服務他是帶有鬆散型的,這個自治組織提供的服務居委會,他不承擔法律責任。那麼隨著社會的發展,老人養老他需要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所以這樣的話我們無圍墻敬老院,他是具有法律地位,具有法人地位,承擔法律責任, 但他也有這個給與極大的服務權益這就和居委會社區服務養老截然不同的。”
李院長:“我們跟其他的家政服務公司還有一些區別,我們因為是民辦非企業性質的服務機構,所以我們提供的服務是帶一定的社會公益性的,是有嘗服務和無嘗服務相結合的。
比如説我們提供的生活方面的服務,因為我們要派服務員去,所以這些方面的服務就要收一些費用,用這些費用來提供給我們的服務人員。你比如説我們提供文化呀、體育呀、娛樂呀,這些方面的服務我們是無償的服務的。”
生活在社區裏的老人,無論他們是否入了無圍墻養老院,對這種形式的養老都非常感興趣。他們經常到工作人員的辦公室聊天,到活動室參觀,不同情況的老人對入無圍墻養老院也有自己的看法。
社區老人 朱奶奶:“我現在呀,就考慮我女兒她願不願意出去工作,如果她要願意出去工作,我就入。如果她已經是退了休了,我就得思考思考,反正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思想。”
這裡的老人們喜歡無圍墻養老院,它的理念在於衝破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圍墻,把服務和幫助帶給身邊的每一個人。秋天來了又去了,人老了,晚霞正紅。
老人們為了兒女,為了社會操勞了一生,到了他們晚年的時候,我們應該給他們提供一個讓他們滿意的養老方式,讓我們共同點染夕陽,使生活無限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