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中國法治報道》前方記者撒貝寧、侯豐正在沿長江順江而下,展開“長江行動”。前方記者除了對排污口追根溯源,展開明查暗訪之外,同時也在沿岸“取經”,探訪各地在減排治污方面的成功經驗。在5月28日播出的節目中,前方記者撒貝寧在江西鄱陽湖發現當地有人從湖邊餐館和單位專門收購地溝油,於是他一路追蹤,他開始跟蹤的目標是一輛三輪車,但最後卻跟上了一輛公交車。
樓上拍攝收油場景 |
一次“迷霧重重”的追蹤
當天,有知情人告訴記者,在湖邊一所學校門口每天都能看到專門收購地溝油的車。於是,在這位知情人的帶領下,記者來到學校附近的一棟高樓上進行蹲守,拍攝到了三輪摩托車進校收購地溝油的過程。他們收購地溝油是不是回收後重新賣給一些黑心的小餐館呢?
小撒跟蹤收油三輪車 |
記者跟蹤三輪摩托車來到了一家廠區。與預想中不同的是,這家工廠規模較大,顯然不是那種小打小鬧的黑加工作坊。一桶一桶的地溝油最後就是運到了這個大門裏面,但是門口沒有看到工廠的標誌,不知道這裡面到底是幹什麼的。這種反常的跡象勾起了記者的好奇心,他決定不隱蔽跟蹤,而是正面進入廠房進行調查。
經過簡單地溝通,記者順利地進入了工廠。在車間裏,他看到了大量收購地溝油的鐵桶,工人們正在忙碌地工作。看到有攝像機拍攝,工人們沒有表現出一絲的驚慌,這讓記者更加覺得奇怪,決定找到廠方的負責人來了解情況,地溝油的去向這才水落石出。
廠方負責人告訴記者,廠裏收購來的地溝油、潲水油,通過生物科技轉換方式在這裡加工成了一種生物柴油,可以用於汽車燃油等多個領域,而且還非常環保。
從地溝油到生物柴油的環保創新
現場進行試驗 |
見到記者不大相信,廠家在現場做了一個小實驗。兩輛同型號、同馬力的汽車,一輛使用柴油和生物柴油的混合燃料,另外一輛加的是普通加油站的零號柴油。用兩張乾淨的白紙放在尾氣管,經過一段時間,肉眼比較兩輛車尾氣的區別。結果發現,兩張紙上的污染物數量有明顯區別,使用混合燃料的車污染程度要小得多。
試驗結果揭曉 |
記者了解到,目前這家公司每年能夠加工兩萬噸左右的地溝油,生物柴油的産量在兩萬噸左右。與普通柴油相比,生物柴油在動力性上沒有顯著差別,但是卻大大地提高了環保性能,排放的顆粒物和廢氣相比減少80%左右。目前,這種生物柴油已經進入了市場應用,江西省九江市的一些公共汽車已經在全國率先用上了這種新型燃油。
負責人展示生物柴油 |
記者在當地坐上了一輛使用生物柴油的公交車。司機告訴記者,他開這種使用生物柴油的公交車已經半年時間,感覺沒有什麼別的變化,最大的變化是告別了過去的滾滾黑煙。
責編:沈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