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神奇動物之旅——大洋洲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1月23日 14:38 來源:CCTV.com

  狂野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似乎是某個我們非常熟悉的地方,可是一旦走出這些城市,你可能

  會以為自己到了另外一個星球。因為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為奇特的一塊大陸。那裏有極其怪異的野生動物,起初人們以為這些動物是騙人的把戲,或者是魔鬼的傑作。這是一塊矛盾的、極端的大陸──它的中心地帶是熾熱的沙漠,但那裏同時又有崎嶇的山嶺,厚厚的積雪終年不化。

  古老神奇的地貌山川無邊無際,其中蘊藏著多種多樣的野生物種。這片大陸

  上的動物種類比歐洲和北美的動物種類加在一起還要多,而且它們幾乎全都是獨一無二的物種,地球上的任何其他地方都看不到它們的影子。

  這好像是一個熱衷於特立獨行的地方。0202不知何故,這些雜居在一起的

  野生動物們成功地在這個地球上環境最惡劣、氣候最乾燥的地方生存下來了。澳大利亞大陸為什麼如此特殊呢?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就得回到那個和現在的環境完全不同、被森林覆蓋的時

  代。0232一百萬年前,巨大的力量使岡瓦納超級大陸分崩離析,其中一大塊陸地攜帶著獨一無二的生物種群向北漂移。澳大利亞就這樣誕生了。這是一個非同尋常的世界,植物繁茂,生機勃勃。今天在澳大利亞的一些地方,你仍然可以找到那個遙遠過去的痕跡。

  這是塔斯馬尼亞的雨林。這些地方古老而又神秘,生活著澳大利亞最奇怪的一些動物,比如袋獾。袋獾屬於食腐動物,類似于澳大利亞鬣狗。它們強有力的頜部足以將動物屍體撕成碎片。在一具小岩袋鼠的屍體旁,你可以看到十幾隻袋獾遊蕩,它們不喜歡跟別人分享食物,更不用説過群居生活了。

  它們擁有極其鋒利的牙齒,這樣的舉止可能會非常危險。彼此相互尖叫更為

  安全一些,但最好還是使點勁從背後衝撞你的鄰居。這種競爭意識打小就開始了。袋獾屬於有袋類動物,小袋獾在育兒袋中成長髮育。袋獾媽媽為了得到食物,不停地推搡別人,藏在袋裏的小傢伙也要做類似的事情。

  袋獾媽媽一次能生下二十來個胎兒,它們得去爭奪僅有的六個奶頭。競爭異常激烈,即使那些饒幸活下來的幼仔仍然需要為一口奶去爭鬥。通常只有

  三或四隻小袋獾能從育兒袋中活著出來。它們到那時候已經具備了強烈的競爭意識,而且這種意識還將陪伴它們終生。茂密的森林不僅僅局限于塔斯馬尼亞,它們一直延伸到整個澳大利亞大陸的東海岸,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在澳大利亞成為島嶼後不久,它的東側即與連綿的群山接合在一起。這些山脈留住了從海上吹來的濕氣。

  於是海拔較低的斜坡上就長出了厚密的森林。高處則是崎嶇的山峰。再往南

  去,冬季的雨水變成雪花飄落下來。這便是澳大利亞的阿爾卑斯山脈,一年中有幾個月的時間它們都被白雪覆蓋。有些地方的積雪深達三十米。你以為在澳大利亞不會看到這樣的景象,因為在這裡大多數地方總是很熱,常常塵土瀰漫。但是這裡的惡劣天氣總是來勢兇猛、變幻莫測……有時還會有暴風雪。可就是在這裡,也生活著一些有袋類動物。袋熊正弓著身子,像雪犁一樣在地裏尋找食物。

  袋熊擁有世界級的掘地水平,它們用強壯的前肢和嘴在雪地裏刨挖,尋找埋

  在下面的乾草。它們通常在夜間活動,但現在晚上實在是太冷了,它們只能白天出來覓食,甚至是在最惡劣的天氣裏。這個地方的環境極其惡劣,但這兒還生活著其他一些有袋類動物,比如身材嬌小的小袋鼠。

  令人驚訝的是,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這樣寒冷的冬天裏,小岩袋鼠和袋熊

  都産下了幼崽。不過它們這麼做有足夠的理由,這些小傢伙都將在青草發芽、食物豐富的春天出來覓食。並且,好像擁有中央供熱系統一般的育兒袋又是最暖和的地方。即使是世界上最怪異的哺乳動物──鴨嘴獸也在這山間冰凍的水中謀生。

  鴨嘴獸是澳大利亞獨一無二的動物,它長著鴨子的嘴、水獺的尾巴和帶爪子

  的蹼足。公鴨嘴獸長有毒刺,母鴨嘴獸像鳥兒一樣下蛋。所以早先對它們的報道都被人們當作騙人的把戲就一點也不奇怪了。鴨嘴獸實際上屬於單孔目動物,一種典型的澳大利亞哺乳動物種群。

  它們形狀怪異的鴨嘴具有高度專業化的特徵,上面微小的傳感器能夠探測到

  獵物身上肌肉發出的微弱的電信號。鴨嘴獸的身體結構極其複雜,即使不借助眼睛和耳朵,它們也能在水中前進。鴨嘴獸靠頭的搖擺,在頭腦中繪出了一幅關於這條溪流和它所鍾愛的小蝦小蟲的“雷達地圖”。鴨嘴獸是一種適應能力很強的動物,從這樣的林間溪流……一直到澳大利亞的東海岸……從南方的雪山,一直到北方的熱帶雨林,都是它們的家。

  與塔斯馬尼亞的森林一樣,這片森林的歷史也很古老,在澳大利亞大陸誕生

  之前它們就已經在這兒了。今天它們所覆蓋的土地面積相對較小,只有這片大陸的千分之一,可是這裡卻幾乎擁有了整個澳大利亞最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就是在這裡,而不是在其他地方,你可以看出澳大利亞是一個多麼奇異的地方;在這裡你能看到原始的野生動植物是如何進化成澳大利亞的獨有物種的。

  這裡有難以置信的巨人,如不會飛的鶴鴕。還有形狀和外貌各異的哺乳動物,

  如袋貂。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樹榦上跑來跑去,尋找幼蟲和花蜜的紋袋貂了。

  沒有比粗糙不平、柔軟的梣木更好的花蜜來源了,樹榦表面被成千上萬朵小花所

  覆蓋。袋貂得到了一頓粘糊糊的大餐,同時也將花粉粘在了毛皮上,把它們從一

  棵樹帶到另外一棵樹上去。

  澳大利亞共有二十六種袋貂,幾乎一半左右都生活在這些雨林中。有些袋貂’

  掌握了極富創造性的移動技巧。這是一隻短頭袋鼯……它們在空中穿梭,亦或是優雅地下落,用那無比合身的“空中下潛外套”,從一棵樹滑翔到五十米之外的另外一棵樹上。

  飛行時,它們可以自如地變換方向,通過調整皮膚的側翼和運用舵一樣的尾

  部,甚至可以進行九十度的轉向。著陸時,它們只需要收起側翼、打開“降落裝置”就可以了。儘管直接觸地可能會更好一些!

  但是為什麼一些袋鼠類可以進化到掌握滑翔的技巧呢?澳大利亞成為島嶼

  後不久,氣候開始乾燥起來。覆蓋了澳大利亞大部分地區的茂密森林很快就越來越稀疏,成為了開闊的林地。這種變化在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澳大利亞灌木叢裏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桉樹林取代了雨林。樹與樹之間的間隙越來越大,有些袋鼠在進化過程中就學會了在樹林間滑翔。同時也為其他的行進方式提供了空間。

  袋鼠就是這樣在林地裏繁衍生息。這樣跳來跳去需要足夠的空間,這种經濟

  實用的旅行方式只有在澳大利亞才能見到。在某種速度條件下,袋鼠跳躍著前進比馬或者羚羊的奔跑效率都要高。

  袋鼠以家庭為單位群居在一起,雌袋鼠是令人嘆為觀止的生育機器。澳大利

  亞有五千多萬隻袋鼠,是這個國家人口的兩倍之多。擁有如此成功的身材結構當然很好,但是你需要知道如何利用它。這只小袋鼠剛剛離開育兒袋三天,還只會蹦一兩步而已。

  學會靠兩根超動力的、彈簧高蹺一樣的雙腿四處走動絕對是一個很了不起的

  本領。掌握這個本領的過程令人疲憊不堪,該小憩一會兒了。隨著年齡的增長,再把兩條腿收進育兒袋就沒那麼容易了。兩個月之後,他就將永遠離開育兒袋。

  桉樹上生活著另外一種生活態度沒那麼積極的哺乳動物……它有著懶散的

  澳大利亞人那種對悠閒的天生愛好。這只考拉正在想辦法讓自己躺得舒服一點。

  考拉專吃含有毒素、難於消化的桉樹葉。它們就靠這樣的食物生存,於是便

  把打盹變成了一項“全民參與”的體育運動。當然,看起來像是在打盹,其實這些傢伙是在賣力地工作,就是為了把吃下去的東西消化掉。

  可是一年中有那麼一段時間,這一切都會改變……春天到了,雄性考拉需要

  交配。它們的呼喚標誌著發情期的開始。可是如果你在約會時總是昏昏欲睡,那這樣的約會可能無法令人滿意。

  對於一些年紀稍大的雄性考拉來説,這已經是一項艱苦的工作了。它們不可

  能讓這種情緒持續很長時間。而對於那些能夠積聚足夠能量的考拉來説,愛情的追逐開始了。然而這只背上還背著孩子的雌性考拉並沒有交配的打算……對雌考拉而言,這種事情確實不容懈怠。

  不過雄性考拉的決心可能會非常堅定。像紳士那樣彬彬有禮的求愛方式不是

  它的風格。而對手也不願意輕易屈服。事實上雄性考拉唯一的辦法似乎就是把這個戲劇性的場面變成一場危機……現在小考拉的處境極其危險,扭打中它與媽媽分開了。而且局面甚至變得更糟。混亂中,小傢伙在雄性考拉的身下掙扎。這出鬧劇可能會輕易地演變成一場悲劇。

  雄性考拉已經把事情完全搞砸了。現在它該“退場”了,但就在倉皇而逃的時

  候,它把小考拉劫持走了。小傢伙最後雖然僥倖逃脫,卻並沒有脫離危險。年幼的考拉在滿一週歲前都離不開它們的媽媽……這只考拉太小,還不具備獨自生存的能力。在媽媽的呼喚的鼓勵下,它用僅剩的氣力飛奔幾步——回到了媽媽的懷抱中。現在不會有危險了。不管周圍有沒有狂暴的雄性考拉出沒,在這片桉樹林中把小傢伙們撫養長大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面前有這麼多張嗷嗷待哺的嘴時尤為艱難。小笑翠鳥屬於極端挑剔的“顧

  客”,它們需要二十四小時的上門服務。它們的父母光靠自己的力量無法提供這樣的服務,於是就讓去年生的那群孩子來幫忙。這差不多算是笑翠鳥的伙食團了,它們已經有了那麼一點點的工作經驗,正在學習所有關於養育後代的知識。

  笑翠鳥是地球上身材最高大的翠鳥,不過生活在澳大利亞的它們並不一定以

  捕魚為生,而且也不總是棲息在河流附近。為了讓孩子吃飽,它們不放過眼前的任何獵物……蜘蛛、蛇,有時甚至是小型的哺乳動物。所有能讓小傢伙們的吵鬧聲平息下來的東西都是它們的目標。

  全體家庭成員協同作戰、晝夜值班,一刻不停地為孩子們提供食物。可是好

  像送餐的速度越快,小傢伙們的叫聲就越高。不過偶爾喂上一大口蜥蜴好像就管用了。炎熱乾涸的林地間不僅僅難以生存和養育後代,同時也充滿了危險。它們極其乾燥、易燃。一旦有火星濺到樹葉和樹皮中所含的、易於揮發的油脂上,桉樹林就會被迅速點燃。幾分鐘之內,整片林地將變成一片火海。那些反應敏捷的動物馬上逃出來。

  如果風助火勢,就會引起火球在樹冠上一路橫掃而過的奇觀。緊接著就將是

  大面積的火災了。大火過後的第二天早上,地上或許會有一些死了的昆蟲,這個場面很奇怪,但是所有倖存的動物都必須搬家了。它們可能會有很長的路要走。數百公里的林地能在幾天之內消失殆盡。一年有三百萬公頃的森林就這樣在火海中化為了灰燼。

  不過之後會有某種特別的情形出現。許多桉樹在森林大火中倖免于難,有些

  在樹皮底下貯存了足夠的能量,讓它們得以恢復生命。一、兩個星期之後,樹榦上便長滿了亮麗的新葉。數百萬年來澳大利亞日趨乾燥的氣候不僅對它的森林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也給這裡的河流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很久以前,澳大利亞密密麻麻的大河一直延伸到它的內陸地區。但隨著氣候

  越來越乾燥,這些河流也乾涸了。今天僅剩的、最大規模的河流就是墨累河和大令河流域。而在這裡……河面幾乎只有普通的馬路那麼寬。令人驚奇的是,一條長2500公里的河流居然這麼窄……而且現在是水位最高的時候。

  墨累河和大令河流域一年的全部流量都趕不上亞馬遜河一天的流量。澳大利

  亞大多數河流的規模甚至還要更小。其中許多是季節型河流,剩下的則幾年都見不到一滴水。不過在許多河床上,被當地人稱之為“死水潭”的池塘裏仍然有水。炎熱乾燥的澳大利亞大陸上,這些地方有著不可抗拒的誘惑力,把野生動物從四面八方吸引過來。

  死水潭在澳大利亞內陸地區對於生存至關重要。許多動物的生死取決於它們

  尋找水源的能力。死水潭四週聚集最多的就是長嘴鳳頭鸚鵡 。成千上萬隻長嘴鳳頭鸚鵡在這裡集結成群,人類早期的探險者就知道如果遠處有它們的身影,那裏便有水源。黃昏時分是這裡最為擁擠的時刻,虎皮鸚鵡也來了。它們屬於非常能吃苦耐勞的小型遊牧民族,為了水不惜長途跋涉。

  一天即將結束時,這裡聚集了數以千計的鳥兒,每棵樹上好像都擠滿了虎皮

  鸚鵡和長嘴鳳頭鸚鵡。大多數生活在澳大利亞炎熱乾燥的內陸地區的動物至少都能從食物中獲取一些水分。但長嘴鳳頭鸚鵡和虎皮鸚鵡以吃乾燥的植物種子為生,所以它們每天都要喝水。

  袋鼠在沒有水的情況下也可以生存很長時間,但它們很少離水源很遠。而鴯

  鹋們則經常循著水的蹤跡奔走上百公里。它們通過觀察遙遠的雲朵或者傾聽遠處的雷聲去尋找水源。水不僅僅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動物們繁衍後代也離不開它。

  雨水的降臨捉摸不定,袋鼠們只有在可能的情況下才會養育後代,母袋鼠只有身

  邊能找到水喝才會大規模地生産。那時它也許在給一個年紀稍大一點的孩子喂奶的同時,育兒袋裏還躲著一個,肚子裏還懷著一個。

  虎皮鸚鵡也懂得如何充分利用水的存在。一旦找到水源,它們就立即組建家

  庭,養育後代。不過它們得忍受一些相當討厭的鄰居。這個虎皮鸚鵡家庭的一切活動好像都令長嘴鳳頭鸚鵡難以忍受。它們都是非常聰明的鳥兒,但又都愛管閒事,喜歡對別人的事情指手畫腳。

  對虎皮鸚鵡而言,長嘴鳳頭鸚鵡簡直討厭到了極點。長嘴鳳頭鸚鵡就是愛管閒事,但小虎皮鸚鵡可能最好還是老老實實待在自己的窩裏。這些鳥兒都很淘氣,在死水潭裏喝幾口水之後,它們總要玩一會兒。像這樣的遊蕩有助於加強彼此之間的關係,不過有些就是為了炫耀。既然有水可喝,它們就會充分利用黃昏這段更為涼爽的時間。雖然澳大利亞大部分地區極端缺水,但有一個地區水量充沛。

  澳大利亞大陸自從成為島嶼之後,每年都會往北漂移大約五厘米,於是它的

  頂端現在到達了回歸線附近,正處在熱帶季風經過的路線上。這是地球上威力最為強勁的天氣現象。每年它只持續幾個月的時間,但它出現的時候,澳大利亞北部地區就會成為一個完全不同的地方。這期間都將是極其潮濕的季節。短時間的強降雨使河水變成湍急的洪流。

  河水溢出峽谷,衝到開闊的平原上,形成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一塊熱帶濕地。

  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卡卡杜沼澤。每年都有大群的鳥兒來這裡覓食和繁衍後代。

  兩百萬隻鵲雁與野鴨、鷺、澳洲白鹮以及其他的水鳥爭奪生存空間。它們有的吃

  水草,有的則以捕食蝦和小魚為生。

  不過鳥兒並不是這裡僅有的動物……沼澤地邊上寧靜的溪流中有一些長年

  都棲息在這裡的居民。這種形狀怪異、像是來自史前時期的爬行動物是一種被稱之為“水巨蜥的兩棲蜥蜴。

  它們的游泳姿勢十分優美,有的時候完全生活在水下,把長而有力的尾巴彎

  曲起來作為舵使用、推動自己前進。水巨蜥屬於食腐動物,即使在水下,它們也能聞到腐爛食物的味道。它終於找到渴望已久的東西──一條死魚。

  這裡還有其他的爬行動物──同樣也是澳大利亞特有的淡水鱷魚。它們是大型鹹水鱷魚的表兄妹,但身材小巧了許多。它們靠捕食個頭更小的獵物為生,比如魚和甲殼類動物。

  現在是人丁最為興旺的時節……可是不久季風就要遠去,灼熱的陽光將再次

  光臨。隨著水分的蒸發,沼澤地凝結成為大片粘稠的淤泥。在卡卡杜沼澤的邊緣地帶,溪流也萎縮成一片片的爛泥。蜥蜴可以搬回到陸地上去,但這些淡水動物習慣於依靠水來保持身體的涼爽。它們的處境開始越來越麻煩了。

  鱷魚們必須迅速採取行動,否則它們都會陷到泥坑裏動彈不得。傍晚的炎熱

  正在逐漸消退,鱷魚們爬到池塘邊上。它們唯一可以生存下去的機會就是經陸路找到更多的水。日出之前它們必須有所收穫。

  一般的鱷魚爬行時腹部著地,而它們在陸地上用這種與眾不同的方式行走。

  它們要想在黎明前找到水,這將是最快的行進方式。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時,鱷

  魚們將要面對溫度過高的真正威脅,但這些淡水動物還有最後一招。它們用獨一無二的奔跑方式進行百米衝刺,這會兒它們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鱷魚。如果沒有什麼意外的話,這樣一個深水池塘在季風兩次光顧之前都不會乾涸。

  然而在火辣辣的熱帶陽光的燒烤下,大多數溪流和池塘裏的水都將蒸發一

  空。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澳大利亞大陸越來越乾燥,如今一半左右的地區都被沙漠覆蓋。某些乾旱偏遠的地方看上去更像是火星的表面。

  在那些最荒涼的地區可以看到大片的乾旱鹽湖。這裡沒有任何植被,澳大利

  亞大陸的骨架赤裸裸地暴露在外。這些平行鋪展的沙丘如同巨大的胸廓,綿延數百公里。沙漠的中心地帶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岩石群──烏盧魯,而這僅僅是它的頂端。其他的部分在地下延伸了六千米。

  奇怪的是,在如此乾燥的地區,烏盧魯居然是經過了幾百年雨水的侵蝕才風

  化成了今天這個樣子。第一眼看上去,沙漠裏似乎沒有多少生命的痕跡。不過在陽光直射的白天,明智的澳大利亞居民都躲起來了……侏袋鼬也不例外。它是澳大利亞身材最矮小、但性格最堅強的有袋類動物,它必須這樣,因為大多數獵物的個頭都比它大。

  侏袋鼬甚至在這只蛾子面前都相形見絀,但它不願讓步。它具有真正澳大利

  亞內陸地區居民特有的韌性,試圖把這個特大號的獵物按倒在地……但又一次無功而返。這些地下裂縫中的氣溫比外面陽光下的氣溫差不多要低十五度,侏袋鼬可以在這裡舒舒服服地捕殺個頭較小的獵物。

  或者它是這麼想的……如果頭上是世界上最致命的毒蛇──澳大利亞太攀

  蛇,那你根本就沒有時間放鬆自己。甚至當地人也很怕這種蛇。它身上的毒液足以在幾分鐘內殺死數千隻侏袋鼬 以及你或我。現在看來,身材矮小也有它的好處。頭部扁平的它們可以擠進很小的縫隙中去。哪怕是世界最毒的蛇捕食時也並非總能成功。

  澳大利亞的沙漠裏到處都有致命的毒蛇出沒。事實上,這裡生活著所有種類的爬行動物,尤其是蜥蜴。澳大利亞擁有比任何其他大陸都要多的蜥蜴,沙漠裏一個沙丘上可能就生活著四十個種群。可以説這裡就是蜥蜴的天堂。最大的有一米多長。這是一條沙漠巨蜥,很明顯一看就知道它為什麼又被稱為“賽馬巨蜥”。

  蜥蜴在這裡比哺乳動物生活得更為成功,原因是它們不需要那麼多的食物。

  食物供應極其匱乏,巨蜥把自己能抓到的東西都吃下去,哪怕是蝎子。巨蜥也會被咬,但它們好像對蝎子的毒素有天生的免疫力。這頓飯或許不夠豐盛,但這也許是它幾個星期裏唯一的一頓。

  很少有動物比成年巨蜥更能吃苦耐勞,但它們的卵卻很容易成為別人的攻擊目標。它們需要嚴酷的沙漠氣候的保護,白蟻冢又是最好的孵卵器。這些卵産于大約九個月前,現在快要孵化了。完全成形的微型成年蜥蜴出來了。白蟻冢提供了絕佳的保護,但現在卻成了它們進入外部世界的障礙,這些小傢伙們需要從這裡走出去。這些墻壁可能會非常堅硬。不過小蜥蜴的意志已經跟成年蜥蜴一樣堅定了。它們一個接一上地爬出去,進入地球上環境最為惡劣的棲息地。

  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澳大利亞的氣候越來越乾燥,如今有些地方的沙漠已

  經一直擴展到了海岸邊。幾百萬年的乾旱對澳大利亞的特徵産生了巨大的影響……但另外一件事情對於它的山川地貌的形成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就在一萬年前,冰河時代末期,全球的海平面都上升了。澳大利亞的海岸線被海水淹沒,誕生了數以千計的美麗海島。

  這次海水氾濫也有助於世界上最大的生命結構──大堡礁的形成。這片暗礁

  曾經是乾燥的陸地,澳大利亞土著居民甚至可能在這裡獵殺袋鼠。如今兩千多公里長的大堡礁是迄今為止地球上存在的、規模最大的珊瑚群。

  比起乾旱、堅硬的舊大陸,你很難想象還有比這兒的色彩更加艷麗、更充滿

  生氣的地方。四百多種不同的珊瑚形狀各異、大小有別,其中生活著兩千多種魚類。春天僅僅幾天的時間裏,珊瑚礁上就爆發了一場瘋狂的特殊活動。許多魚兒借助月亮和潮汐發出的信息,準時開始繁衍後代。成千上萬隻魚兒把求愛和産卵過程濃縮成為幾分鐘之內的瘋狂授精行為。

  然而,每年有那麼幾個夜晚,總會發生一件甚至更為非同尋常的事情……就

  在滿月之後,珊瑚礁自身也隨著某幾次潮汐開始噴發。綿延兩千多公里的珊瑚同時釋放出大量的卵和精子。沒有人知道這數十億的卵是如何這樣準確地在同一個夜晚釋放出來的。這是地球上規模最大的同步繁殖事件。

  讓人驚訝的是,世界上環境最惡劣、氣候最乾燥的有人居住的大陸──澳大

  利亞創造出了這樣一個巨大的生命結構,它充滿了生機,而且規模仍在擴大。但是從澳大利亞成為島嶼的那個時刻起,與世隔絕的地理位置和獨一無二的歷史逐漸使它成為了一塊充滿了極端現象的陸地。澳大利亞的歷程創造出了一片奇異多樣的土地,這裡有地球上最怪異的動植物,它們生活在一些我們所能想象的最艱苦、但也最美麗的地方。這確實是世界上最奇異的一片陸地。

  奇異的夥伴

  “奇怪的夥伴”標題

  6000年以前,我們就馴養了奶牛,但是這些小小的農場動物已經在這裡呆了更長的時間了。

  蚜蟲吮吸植物的汁液,象奶牛一樣,給它的小主人製造出甘甜的液體。螞蟻用觸角拍打蚜蟲,擠出奶液。人們把這種甜蜜的分泌物叫做蜜露。

  像人類社會中的牧民一樣,螞蟻甚至會把自己的家畜搬到更豐美的牧場,以提高蜜露的産量。它們還保護牧群。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一隻瓢蟲比狼更危險。但是如果小小放牛郎們都聯合起來,那偷牛賊就沒有任何機會了。

  我們自己的牧群也攻擊野生動物。北美嗚角號鳥(念消)能追獵、捕食有害的動物。和嗚角號鳥一樣,貓開始的時候是作為害蟲的剋星出現在過去的糧倉裏的。

  但這些觀賞種類,現在被我們當成了夥伴,已經喪失了它們一些原始的捕獵功能。舊的角色在轉變,新的角色産生了——甚至在獵手和被捕食者之間也有這種變化。幼號鳥吃飯很缺少教養,它們掉下的食物會腐爛——這會留下嚴重的健康隱患。

  但是有解決方法。

  蛇是嗚角號鳥最喜歡的獵物,但是盲蛇卻有著鎧甲般的皮膚,幾乎是刀槍不入。

  漏掉的蛇被遺忘了。

  盲蛇很快地轉換了新角色——像貓一樣,捕捉害蟲。

  它們這種消滅害蟲的工作也是偶爾為之。

  蛇在嗚角號鳥的巢裏,於是就有了最健康的嗚角號鳥寶貝。也許有一天,這種從小就建立起來的關係會發展得像我們人類和貓的關係那樣。

  窄嘴姬蛙和一隻蜘蛛建立起成熟的夥伴關係——但是它的夥伴是一隻蜘蛛。

  塔蘭圖拉毒蜘蛛通常會殺死蛙類。但是對姬蛙,她張開懷抱歡迎它們。

  因為她的客人們可以幫她抵禦敵人的侵犯。

  一些昆蟲經常寄生在蜘蛛的卵囊裏。

  但姬蛙卻能清理這些問題。

  為了報答蟾蜍所做的一切,塔蘭圖拉毒蜘蛛也保護和她的住在一起的鄰居。

  嗚角號鳥也吃蛙類。

  現在是回報的時候了。

  塔蘭圖拉毒蜘蛛使用了它的秘密武器——帶刺的阻擊絲網。這些微小的箭直射向敵人的眼睛。

  到了這個時候,地主又成了保鏢——這種舉動當然是大受歡迎。

  阿拉伯沙漠中的遊牧部落的貝都因人喜歡與眾不同的菜肴。

  針尾蜥蜴是一種很受歡迎的地方風味。

  洞穴保護蜥蜴使它免受日照之苦,但是並不安全。

  抓住活的蜥蜴,這樣可以好幾天保持新鮮。

  黑蝎子也尋找蜥蜴的洞穴。

  它喜歡分享陰影裏的涼爽

  蝎子和蜥蜴達成了協議。蝎子決不蟄咬這裡的主人,反過來,蜥蜴要讓它狠毒的房客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蝎子擔任起安全保衛的責任,驅趕走狐狸和其它的捕食者,這就是它的房租。

  蜥蜴和蝎子的交易使得捕獵蜥蜴變成一種很冒險的行當—

  面對蝎子帶鉤子的尾巴。

  疼痛會持續幾天,但很少能致命。

  雙方都從這樣的生活方式中獲准——蜥蜴免遭捕獵者的襲擊,蝎子則躲避了酷暑。

  另外一種不同的庇護經驗産生在海洋裏。

  小丑魚又叫艾氏魚巴把海葵當作具有防禦功能的居住地。不過當它第一次搬進來的時候,也會遭到海葵的蜇咬。

  首先,小丑魚必須在觸手之間小心地起舞。這樣小丑魚的身上就沾滿了海葵的黏液,最大程度地阻止蟄刺的襲擊。

  海葵同樣也被一些寄居蟹利用。

  海葵首先被驅趕出來……

  ……然後,這裡就順理成章地成了寄居蟹的家。

  這種生活保障體系在寄居蟹搬家時甚至會被一同轉移。

  拳擊蟹得寸進尺——它甚至利用海葵當作自己有毒的拳頭。

  (經過改造的大鉗)它調節自己的大鉗子抓住一把能蟄咬的海葵觸手,把敵人抵禦于家門之外。

  海洋中的夥伴關係有很多種形式。

  在這裡,個人衛生非常重要。有的動物靠提供洗浴沖刷服務來謀生。

  這些蝦充當著理髮師的角色,紅色和白色的條紋就是它們的業務廣告。它們等待著主顧,比如像黃高鰭刺尾魚的召喚。

  清潔蝦對工作認真負責,把寄生物弄走,清理好感染區域。

  它們也為光臨的身體巨大的客人服務。

  裂唇魚穿著一種不同條紋的制服,但是提供類似的服務。

  它們的清掃範圍包括最隱秘的地區。

  但是建立在信任基礎上的關係是很容易被侵害的。

  尖牙魚尉也穿著裂唇魚式的制服,但它的確是魔鬼理髮師。它看中的是肉質。

  它的牙齒像可以割斷喉嚨的剃刀一樣鋒利。

  夥伴關係需要信任來維持,幸運的是,大多數的清潔工履行了它們的協議。

  一些陸地上的動物甚至為它們的私人服務員負責交通運輸。

  白足鹿鼠的乘客是隱翅蟲。

  這樣攀上白足鹿鼠,每一次搭車的都可以多達20個乘客。

  白足鹿鼠有很多巢穴,它到達某個巢穴,蟲子們就下車了。

  蜱寄生在白足鹿鼠的家裏。隱翅蟲的任務是把它們清除掉。

  能夠搭乘最多滅虱能手的白足鹿鼠就最健康。

  三趾樹懶裝載了更多的搭便車的乘客。

  它外面一層皮毛上覆蓋著藻類,這使得它成為世界上唯一外表呈現綠色的哺乳動物。

  它的孩子也需要這樣的叢林偽裝。

  有900多種以海藻為食物的生物分享著這免費旅行,真是一次動物展示會。

  樹懶蛾是最引人注目的乘客。

  在下車之前,它們等待著難得的機會。

  每週一次,樹懶離開樹,去排泄。奇怪的是,它總是要找到地面上特別的廁所,來完成這件事。

  蛾子很有耐心地隨樹懶往返兩地——整個過程要花費一個多小時的時間——這是一段看起來毫無意義,又很危險的旅程。

  這就是蛾子等待的那一刻——它們只把卵産在新鮮的糞便之中。

  蛾子爭先恐後。

  它們的幼蟲以糞便為食物,並且在這裡演化為蛹。

  蛾子羽化後,就會去樹林的某個地方找到樹懶。

  蜂鳥提供另外一種搭載服務。

  不同之處是它們的運載工具是空中包機。

  尾巴赤褐色的蜂鳥以斑葉蕉屬的花為食物,但這也是花螨的食物。

  當一隻蜂鳥到達的時候,花螨蜂擁著登上飛機。如果忽略體型的差異,它們簡直可以和衝刺的獵豹相媲美。

  蜂鳥把它們帶到新鮮的花朵上。

  花螨躲在蜂鳥的鼻孔裏。

  這些機艙裏可以擠進十多只螨。

  像我們乘飛機一樣,只有飛行結束,到了理想的目的地,它們才會下來。

  各種不同的乘客,口味不同,青睞不同類型的花,只在它最青睞的花朵上登岸。

  這些螨對蜂鳥沒什麼傷害,只是堵塞了蜂鳥的鼻孔,降低了飛行效率。同時它們之間也爭奪花粉和花蜜。

  然後它們就開始了像寄生蟲一樣的生活。

  寄生物的存在有多種形式——其中最奇怪的一種居住在亞馬遜地區的遙遠地帶。

  它恐怖的故事有的時候會牽扯到人類。

  鲇魚是亞馬遜地區最常見的魚類之一。

  它經常招待比它小很多的魚。

  這是寄生鲇——寄生在魚鰓裏面。

  在這裡,鲇魚無處躲藏——從它的鰓裏冒出一股含有尿素和氨的水流就是它留下的氣味。

  寄生鲇只是繞著圈地遊弋,直到它感受到這種氣味。

  魚遊得越來越近,信號也越來越強烈。

  它無聲無息地滑了進去。

  頭部的鉤刺鉤住了魚,以保證它從魚鰓裏吸血時的安全。

  對於寄生物來説,最糟糕的事情就是找錯了宿主,而有去無還。這種最糟糕的事情可能發生在人類的身上——寄生鲇錯誤地找到人類當宿主。

  在水中小便是非常不明智的——這給寄生鲇提供了同樣的線索,尿液引誘它深入人的身體內。

  最近,在美國的南部諸州出現了更為奇怪的寄生物的故事。

  蛙類開始出現多餘的肢體,還有其它形式的畸形。

  人們認為這些神秘的變異是因為化學或是放射性污染的結果。

  其實整個故事更為離奇。

  以蛙類為食的鷺也有寄生物。

  它們的糞便裏有寄生性扁蟲的蟲卵。

  蝸牛吃下這些這些卵,於是很快地就孵化出小的寄生蟲。

  所有的寄生蟲幼蟲都去尋找最近的蝌蚪。

  像魚雷般精確,它找到了目標。

  它把目光鎖定在蝌蚪還未發育成型的肢芽上,它鑽進去,破壞掉原來的細胞。

  破碎的四肢試圖再次成長,但是在這個過程裏,會長出好幾條腿,而不是一條。

  寄生物創造出變異,只為一個簡單的目標——畸形的蛙很容易被捕食。

  如果還想繼續它令人作嘔的整個生命週期,那麼它的宿主就必須被蒼鷺吃掉。

  我們同樣也包容了很多寄生物。但是我們與其中一種生物的關係在過去的3000年裏發生了變化。

  在19世紀末期,放血療法出現以前,醫用螞蝗(蛭)被用來治療很多種疾病。

  但是,現在螞蝗又有了新的醫療作用。

  它吸血的技能可以用來治療被稱為“HEAMATOMAS”的血腫症——螞蝗被當作是一種頗具價值的治療工具

  它咬人的時候,麻醉的作用掩蓋了疼痛的感覺。螞蝗吸乾淨淤血,病人沒有什麼不良感覺。

  螞蝗的三個腭各有一百顆牙齒,工作起來就象環形的鋼鋸。

  牙齒切割開,螞蝗還會釋放出抗凝劑,稀釋形成的血塊。

  它的身體可以膨脹到正常時候的十倍。

  螞蝗是一種適應性非常強的寄生生物。

  這些生活在水裏的螞蝗,也能毫無問題地打著圈在陸地上走。

  它們能感受到動物呼出的二氧化碳,這樣就可以找到攻擊目標。

  這説明了一個道理:即使是最令人作嘔的動物也能成為我們的夥伴。

  只是,像螞蝗一樣,大多數被我們利用的動物都是在我們的掌握控制之中。

  或者説,至少我們自己這樣認為。

  但是,我們有些夥伴還是處於野生的狀態。

  其中一種和我們的關係就如同這些非洲動物的關係。

  蜜獾因為它的夥伴——聰明的蜜源嚮導而聞名。

  鳥呼喚蜜獾跟隨著自己,把蜜獾帶到蜜蜂的家。

  它依靠這哺乳動物強壯的爪子,擊破它先前發現的蜂巢。

  這種奇怪的夥伴關係還有待於科學的論證。但是這些人不僅親眼目睹了這種合作,而且他們也很規律地跟從鳥兒的引導。

  鳥兒飛來飛去召喚著採蜜人,把他們引導到幾公里以外的一個蜂巢去。

  研究表明,這種鳥知道方圓250平方公里內的每一個蜂巢的位置。

  採蜜人依靠鳥維持生活,每次總是留下一些蜂巢作為回報。

  對於蜜獾來説——它的祖先也許早在人類出現之前就已經和鳥兒建立起了這種關係。

  在巴西南部的拉古那,人們和野生動物之間的合作簡直是天衣無縫。

  正如期盼的那樣寬吻海豚如期而至。

  漁民靠海豚把魚群趕入自己的網中。

  海豚來了,魚網就撒下了。

  海豚是非常成功的捕獵手,但是和人類合作,雙方的收穫都可能提高。

  他們的合作方式優雅而簡單。

  海豚把魚群向著漁民們方向驅趕,然後用這樣旋轉式的跳躍讓人們發現自己,撒下魚網。

  漁民們得到了實惠,在混亂中,海豚捉到了魚群中的散兵遊勇,也撿到些奮起逃脫的漏網之魚。

  這種關係已經維持了幾百年。

  漁民和海豚都把這種遊戲規則教授給自己的後代。

  人類置身於這個星球上最神奇、古怪的動物之中,維持著眾多紛繁複雜的夥伴關係。

  這也許是我們最完美的同盟——動物加入我們的生活,而又完全是自由的。

責編:燕芳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