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左宗棠抬棺出關

CCTV.com  2007年12月03日 15:59  來源:  
  [內容速覽]嘉峪關是天下雄關,左宗棠是晚清名臣。在晚清名臣皆是“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情況下,左宗棠率軍抵抗外敵,收復新疆,為晚清腐敗政治中唯一的亮點,也為中國保住了一百幾十萬平方公里的國土。而左宗棠西征的重要一站即是嘉峪關。在這裡,左宗棠整飭嘉峪關營務,重修關樓及城墻,嚴格關城道路交通及稅收管理,並修築了三千里的陜甘新大馬路,兩旁栽植楊柳,然後抬棺出征,留下了膾炙人口的佳話。左宗棠為什麼要抬棺出征?左宗棠收復新疆採用的戰略是什麼?為什麼要“緩進急戰,先遲後速”?左宗棠為何要修築陜甘新大馬路,並廣栽楊柳?

    一百年前,泱泱大清,命懸一線,為什麼會是一位老人力挽狂瀾?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他為何要挺身躍馬,抬棺出關?

    關樓巍峨,關城滄桑,見證了大清國怎樣一段中興史?

 

    公元1880年,中國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嘉峪關。

    大軍出發,一口為生人做好的棺材在前面鳴鑼開道。

    那麼製作這口棺材的人是誰?他要去的地方又在哪?為什麼這位老人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毅然挺身躍馬,抬棺出關呢?

    ……

    這是嘉峪關外城東門外一顆百年古木,人稱左公楊,據説就是一百三十年前晚清中興名臣左宗棠的部隊所植。

    那位抬棺出關的老人就是這棵百年古樹的栽種者——時任大清國陜甘總督兼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的左宗棠。

    古樹旁的道路,也就是左宗棠所開闢的3000里陜甘大馬路的一部分。陜甘大馬路東起陜西長武,西到甘肅嘉峪關,後又延伸至新疆。而新疆就是左宗棠此次抬棺出關進發的方向。

    在此之前15年的公元1865年,中亞浩罕國軍事頭目阿古柏侵入中國新疆,悍然成立偽“哲德沙爾汗國”,開始對新疆百姓進行奴役統治。

    六年後的公元1871年,沙皇俄國又出兵佔領中國伊犁地區,“設官置戊,開路通商。”宣稱中國伊犁永遠歸屬俄國管轄。

    與此同時,英國也對新疆窺伺已久。

    而此時沒落垂危的大清王朝,內亂未平,又外患頻仍——新疆不保了。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左宗棠離開北京,踏上了西行收復新疆的征程。

    我們沿著左宗棠曾經在嘉峪關走過的道路行駛,來尋訪130多年前這位民族英雄遺落在這裡的足跡。

    明朝時候,這裡已經是前方的國門了。今天,長城沿線依舊高高聳立著報警的烽燧。令我們奇怪的是,為什麼在每一座大墩台下面還有幾座小墩臺呢? 同期:嘉峪關市政協原副主席 薛長年

    這六個小烽火臺,你看它全部是用黃土夯築的,為什麼在大烽火臺的旁邊又修幾個小烽火臺,它主要的目的是給下面的軍事設施,報警能夠清楚一些。因為在大烽火臺上如果放煙火的話,無論放幾堆在遠處看都是一堆,目標不是太明顯,而在它的旁邊修了小烽火臺以後,在遠處看著是幾堆就是幾堆,非常清楚。   

    這也是清代長城防禦不同於明代的地方。清朝時,長城不再是清王朝的邊防前線,所以長城上烽燧的設置距離明顯遠了,於是人們便想出在大墩台下面修建小墩臺來標示煙火數目從而精確報警的辦法。

    新疆淪陷,使得嘉峪關所處的河西地區又一次成為邊塞前沿。是海防重要還是塞防重要?新疆要不要收復?清廷朝野引起了一場爭論。

    直隸總督李鴻章在給朝廷的奏折中寫道:“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新疆不復,于肢體之元氣無傷……”甚至説:收回伊犁,更是不如 不收回為好。

    但陜甘總督左宗棠眼裏的新疆則是天山南北物産豐富,實在是一個聚寶盆。而且,“我朝定鼎燕都,蒙部環衛北方,百數十年無烽燧之警……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衛京師……” 同期:清史專家 紀連海

    李鴻章是短見的,那麼短見的李鴻章只看到了西北的沙漠、戈壁。而左宗堂這個人呢,他之所以在海防、塞防之爭中呢他比所有的人站得都高,這是與他個人的學識,個人的修養,還有呢他所受到的教育,還有當時全社會對他的那種期待是完全分不開的。

    一貫寵信李鴻章的慈禧這一次卻支持了左宗棠。一方面她真的害怕新疆不穩會引起蒙古、西藏等地方的連鎖反應。另一方面,她相信左宗棠一向是言必信,行必果。

    1875年6月,左宗棠被任命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第二年,左宗棠便來到了嘉峪關。

    “天下第一雄關”,這是懸挂在嘉峪關光化樓上的一面牌匾。嘉峪關自古就有“雄關”美譽,有豎立在關城外由清朝嘉慶年間肅州總兵李廷臣題寫的“天下雄關”碑為證。但“天下第一雄關”的稱謂又是起于何時呢? 同期:嘉峪關地方史專家 陳秉剛

    左宗棠來嘉峪關視察,他的眼睛裏面看到的嘉峪關,西長城城墻垮塌,開了四個大的豁口,車馬可以隨便走。這一個鎮西樓已經有傾斜,破爛不堪。

    目睹嘉峪關關樓破敗、城墻垮塌,左宗棠痛心良久,眼前的情景何償不是整個清帝國的縮影呢?一百年前它還是鼎盛的天朝大國,如今卻是內憂外患,瀕臨崩潰的邊緣,他深感匡扶社稷、挽狂瀾于即倒,重任在肩。 同期:中國長城研究會會長 成大林

    當時左宗堂進軍新疆,這個是他的必經之路,而且這個也是它的後勤支持、軍隊運動的必須經過的道路。如果這個地方被切斷了,就會有很大的麻煩。所以對嘉峪關來講,他很重視,而且説在那個時期,那個行動中,既修了肅州城,又修了嘉峪關。

    這是嘉峪關長城博物館展出的當年修建關城所用的籮筐和石錘。明長城東西綿延萬里,跨越不同的地形地貌。往往是就地取材。河西地區自古少雨,所以這裡的長城都是夯土而成。當年嘉峪關的軍民就是用這種工具修築了西部長城。

    左宗棠一道命令,嘉峪關和附近的長城得到重修。等他再次到來的時候,嘉峪關又重現雄關風采。左宗棠情不能自已,手書“天下第一雄關”,刻匾懸挂在嘉峪關城樓上。從此天下第一雄關美譽便流傳開來。

    雄關既修,軍心大振,一場收復新疆的戰爭即將打響……

1/2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