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學者發現,這兩個區域都被神秘的北回歸線穿越。而巧合的是南澳也被北回歸線橫貫而過 “沉東京,浮南澳”—這難道又是一個類似金字塔和百慕大的不解之迷嗎?
民國三十四年版的《南澳縣誌》對“沉東京”有簡單的記載。按照書中記載,東京城是在一次地陷中沉入海底的。在南澳島深奧鎮的一處明代的牌坊,它是為表彰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的戰功而修建的,這座牌坊早已不復當年的模樣。在1918年南澳的一次大地震中,它的頂蓋被震掉,石柱及石梁錯位、斷裂,這是南澳僅存的對那場大地震的記憶。
南澳處在南海地震帶的中心,是地震活動最頻繁最劇烈的區域,那麼東京城會是因為一次大的地震而沉入海底的嗎?也許 傳説中的東京城就是在一次大的地震中,在一夜之間沉入了海底,如果這個推測是真的,那麼這個東京城是何時所建,又是在什麼時候消亡的呢?
我們在南澳縣博物館發現了一件文物,它的標簽上寫著宋代。這把壺引起了我們極大的興趣,一是因為這把壺出在傳説中的沉東京城的位置,二是壺上的龍紋造型,在中國古代,龍是皇室專用的紋飾,那麼,宋代皇室與沉東京有著怎樣的關係呢?
隗芾是原汕頭大學文學院的教授,多年來從事潮汕文化的研究。他對東京城原為宋代行宮一説,有著自己的看法。有關宋代皇帝南逃的經過,後代的史書記載得非常詳細。如果真有宋行宮在海中沉沒這樣的大事件,在史書中肯定有記載。我們和隗教授一起查閱了眾多史書資料,卻都沒有發現有關沉東京的記載。而對於流傳于當地的“沉東京,浮南澳”這句話,隗教授有他獨到的見解。
如果這種解釋成立,“沉東京,浮南澳”就是一個歷史遺留下來的文化現象,而不是一個自然現象,但如果是一個歷史文化現象,為什麼會成為一種傳説在民間流傳長盛不衰呢?
陸秀夫是南宋最後一位宰相,就是他背著南宋最後一位小皇帝跳海自盡的。在南澳,人們給陸秀夫修了一座墓,我們奇怪的是,陸秀夫背少帝跳海的地點是在崖州,在這裡,怎麼會有他的墓呢?陸秀夫的墓還有兩處,一處在他的家鄉江蘇垣城,一處在他殉國的地方崖州。人們敬仰他的氣節,在他曾經輔佐少帝的地方---南澳也修了墓。其實自元以後,這座墓歷朝歷代都有重修。據記載,僅乾隆年間就曾重修了三次。我們來到陸秀夫墓的時候, 正下著小雨,這樣的天氣為我們此行更添了幾分悲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