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文明吶喊,為古人祝壽,學者余秋雨探訪天一閣;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千古名樓曾命懸一線;鐵面無情,處心積慮,英雄做事果然獨闢蹊徑;譜千古絕唱,嘆美人如玉,錢小姐為書徇情;黃宗羲布衣登樓,余秋雨風雨赴會,你是哪一代的中國書生?
2006年11月2日,一個叫余秋雨的讀書人來到寧波市的天一閣,向500年前的另一個讀書人范欽施以後生之禮。2006年的11月對於天一閣來説有雙重意義,天一閣建成正好440週年;而天一閣的創始人范欽,也正好滿500歲! 在范欽的塑像前,余秋雨莊重地獻上一把菊花。
天一閣究竟是座什麼樓?余秋雨一定要趕來朝聖?范欽又是什麼人?值得500年後的余秋雨在他面前誠惶誠恐?很多遊客也慕名來參觀過天一閣,但看完以後往往抱怨,看不出天一閣有什麼特別啊?不就是一個兩層的木結構的舊閣樓嗎?——要搞清這一系列問題,我們首先要搞清天一閣是用來幹什麼的。
中華民族創造了偉大的文明,這些文明很像是祖先傳下來的火種。可是古時候沒有互聯網、沒有電信、沒有電影和電視。最主要的載體只有書籍,書籍是今天的人們可以用來解讀古代社會的基本密碼。
以個人的力量想保存一個民族的火種,實在太艱難了!歷史只能把重任託付給一些非常特殊的人物。這種人必須能把建造、管理、保存、繼承等方方面面琢磨到苛刻的程度!他才有可能成功,這種人終於有了,天一閣的創建人范欽就是其中一個。
大約在440年前,已經做到明朝國防部副部長的范欽突然辭官不做,回到了寧波,他向全家人宣佈,他這次回來是要修一座藏書樓。原來,范欽這個人愛書如狂,是一個“書癡”。他人生的第一興趣是蒐集圖書,做官倒成了業餘。當官30年,別人搜刮出一車車財寶,而他卻蒐羅了10幾萬本書,在那個追逐名利的年代,顯得極為另類。於是他想修一個藏書樓,讓這些比他生命還重要的書都有一個好歸宿。説幹就幹!藏書樓日夜開工,工程的主體是木結構,樓上一大間,樓下六小間,二樓為藏書庫。選擇坐北朝南的朝向,使太陽光不能直射入室內。
當僕人們把一箱箱的書籍搬上新藏書樓的時候,范老先生突然想到一件可怕的事!這位范侍郎據説好幾天不肯好好吃飯,他高興不起來了。范欽忽然想起,就在自己的周圍,有不少人也建了藏書樓,比如大奸臣嚴嵩。但嚴嵩剛死,他的那些藏書就都流失了。這樣的悲劇也會降臨在自己身上嗎?
老人家立了一個遺囑,這個遺囑今天還詳細地刻在天一閣朝北的墻壁上。他把遺産分成了兩份,一份是1萬兩白銀,一份是一樓藏書,讓兩房子女挑選。這真是一個離奇的遺囑,非常絕情,標新立異,甚至還有一點浪漫。范欽堅信:貪圖錢財的子孫是做不了這樣偉大的事業的。於是他自己給自己下了一個賭注:要麼後代中有人義無反顧地延續他的藏書事業要麼乾脆讓這個藏書樓死掉!因為他知道這時候只要有一絲摻假,再隔幾代,假的成分會成倍地擴大,天一閣必將重蹈其他藏書樓的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