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速覽]抗日戰爭時期,在被日本人佔領的地方,幾乎所有的文化典籍,都被日軍洗劫或迫害。然而這座被譽為中國著名的私家藏書樓的嘉業堂,卻在災難中劫後余生。這裡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圍繞著這座嘉業堂各種勢力之間展開了怎樣的爭奪? |
這是中國國家圖書館保存的巨著《永樂大典》,在每本書的第二頁都蓋有一枚朱紅色的“吳興嘉業堂藏書印”。
完成于明朝1408年的《永樂大典》共有11095冊,但由於朝代變遷、災難和戰亂等原因,現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永樂大典》大約僅剩400冊,而這42冊蓋有“嘉業堂藏書印”的《永樂大典》,據説就佔中國國家圖書館館藏的六分之一。那麼嘉業堂究竟是一個什麼地方?它為何會存有如此多的珍貴典籍?這背後又有著怎樣的傳奇故事呢?
劉承幹堪稱一個書癡。早在辛亥革命前他就開始收集圖書,憑藉著祖輩積累的雄厚資本,只要見到好書,不惜傾家蕩産,高價購買,因此許多書商聞風後,便紛至沓來,幾年下來劉承幹就花掉近30萬兩白銀,先後收購了十多家藏書樓。同時他還薈萃了北京、揚州、蘇州、杭州等地藏書家之精華,一時間劉承幹便成為當時中國私家藏書的顯耀人物。1920年,劉承幹在南潯花費十二萬兩白銀,拓地二十畝,用四年時間,建造了這座藏書樓。
劉承幹收藏的書包括宋、元、明善本和珍貴孤本,多達一萬三千種,約六十萬卷。包羅萬象的書卷,猶如一座大型圖書館。其中著名的有宋刊《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號稱鎮庫之寶。而《永樂大典》就是他在1910年到1924年間,先後從各地花高價蒐集來的。當年這些鴻篇巨著,也讓今天這些研究嘉業堂藏書樓的專家、學者為之而驚嘆。
1937年11月18日,就在侵華日軍進入南潯鎮的第二天,南潯鎮被付之一炬,這場罕見的大火燒掉鎮上的房屋五千余間,而位於古鎮西側的嘉業堂藏書樓卻意外地得以倖免。
闖入嘉業堂的日軍為何沒法對這裡的藏書下手?劉承幹在嘉業堂藏書中做了什麼手腳?對保護藏書樓究竟能否起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