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速覽]這些底片大部分的拍攝地點是在湖州一個名叫雙林的古鎮上。然而在不久之前,當這569塊和自己年齡一般大的玻璃底片被陸續沖洗出來時,人們卻紛紛感到驚訝——70年前的江南古鎮竟然充滿新潮和時尚。這些照片讓人感到一種幻覺,七十年前的古鎮就如同昨天那樣近,近的可以觸摸到,但分明又是那樣的遙遠。那麼七十年前古鎮裏究竟發生了什麼呢? |
玻璃閣樓 |
黃曉帆眼前的這些底片至少有70年的歷史,每次拿取時,他總是格外的小心,因為這是一種由玻璃製成的特殊的底片。
湖州 雙林 |
1936年的中國,很多女人還裹著小腳,而這張照片中有六位新娘正在參加集體婚禮;
時髦女郎 |
而這位休閒中的時髦女郎,穿著短袖的緊身旗袍觀賞風景;
在鎮上,一位年輕的女教師正彈著國外進來的風琴給自己的學生們上音樂課……
這些照片讓人感到一種幻覺,七十年前的古鎮就如同昨天那樣近,近的可以觸摸到,但分明又是那樣的遙遠。
那麼七十年前古鎮裏究竟發生了什麼呢?
合影裏的這位年輕人便是這些照片的拍攝者,他的名字叫黃篤初,是底片收藏者黃曉帆的父親。1909年,黃篤初出生於一個絲綢商人的家庭。成年後的經商生涯,使得黃篤初得以接觸到這臺德國産的照相機。
河水,過廊,白墻,……千百年來,江南古鎮的民居大多依此而建。若是有人在這黑色的屋頂上加蓋一間並不協調玻璃閣樓,必然會引起人們的注意。
然而這樣的景象恰恰出現在黃篤初鏡頭中。70年前,是什麼人會在一個古鎮上建造這樣一座奇怪的玻璃閣樓?
光陰荏苒,70年後的雙林鎮早已變換了模樣,古鎮百姓簡單的生活似乎和那些相片中的情景沒有絲毫聯絡。
黃曉帆常常回到雙林鎮,尋找那些逝去映象,為父親當年的記錄做現代的注解。相片上的位置顯示,當年的玻璃閣樓就建在這座老房子的屋頂上。這是一種炫耀麼?
石碑上鐫刻的人名徐有壬應該是這裡的主人。一座老房子能被稱做故居,它的主人一定不是普通人。
有限的資料顯示,徐有壬,清朝人,曾官居巡撫。
那個年代,玻璃還是只西方的舶來品,若不是照片為證,沒有人會相信有一位清朝巡撫會用進口玻璃在屋頂上建造閣樓。
在老住戶的講述中,這座巡撫的故宅卻是典型的江南民居,有著規整的院落,並且還有從屋裏連接到河邊的通道。照片上的玻璃閣樓就在那條通道的末端。
雙林鎮居民:蔣榕華
兩條弄堂還是三條弄堂?兩條弄堂,它是對稱的。對稱的就是兩條弄堂。東一條,西一條。弄堂的面貌有沒有什麼改變,弄堂基本上沒有改動過。原來搬過來我來的時候,這裡河埠下邊還有那個大石柱,就是水閣的大石柱,現在就倒在河裏邊了。那麼原來我們房東説,它原來這個水閣有三層,第三層它是玻璃的,四面都是玻璃的,可能頂上也是玻璃的,是這麼一個房子。當時應該説他(徐有壬)的思想應該有些西化了,一般的來説我們中國的建築四面都是玻璃的是不大有的。
我們應當感謝黃篤初那張照片,因為玻璃閣樓只在雙林鎮出現過那麼一次,今天,即使站在高處,最多也只能看到誰家閣樓上開著幾扇玻璃窗戶。
玻璃的作用是為了更多的採光,徐家河對面的老房子就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民居。但即使在白天,光線也很難透過這種江南民居深凹進去的窗戶。
然而,徐有壬當年別出心裁的另類設計僅僅是為了採光嗎?
清史稿中的徐有壬不僅是一位巡撫,還是一位數學家和天文愛好者。在那個八股文章的年代,很少有人會對這些陌生的自然科學産生興趣。而徐有壬不僅需要把白天的光線引進閣樓裏,而且在夜裏,他更需要仰頭就可看到星星,以便研究天象。
就在這間老宅中,清朝末年的徐有壬寫出了近十部數學及天文著作。那個年代,他的著作並不會引起太多人的注意,能夠與他交流的只有李善蘭這些和他同樣曲高和寡的數學家。
一直以來古鎮人並不知道,來自西方的現代科學很早就影響了一批有識之士。徐有壬去世半個多世紀後,黃篤初拍攝了那張照片。這時,古鎮百姓對於來自西方的舶來品早已司空見慣。然而,還是有新鮮的事情給他們帶來驚奇。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的一天,這位名叫史洛夫的德國姑娘走進南潯這座金家大宅。不久之後,她便與金家的一位公子舉行了婚禮。在當時,這件事讓所有的古鎮百姓驚訝不已,因為他們第一次見識中國人娶了洋媳婦。
在娶進德國媳婦之後沒過多久,又相繼有美國新娘、新加坡新娘和蒙古新娘走進金家。為什麼這麼多外國人會嫁進金家?當年的金家究竟是怎樣的一個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