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速覽]中日甲午海戰、中法馬江之戰,我們並不陌生。可是我們沒有想到,這兩場盪氣迴腸的海戰中英勇戰鬥、為國捐軀的海軍官兵大都來自福建福州, 海軍將領大都出自船政學堂。孫中山説過“船政足為海軍根基”,可見馬尾船政不僅是一個造船廠,而且是近代海軍的搖籃。朱紫坊,福州一條普普通通的小街巷,因何被當地人稱作海軍一條街呢? |
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戰中,鄧世昌只是眾多殉難的海軍將士中的一個。當時參戰的共有12個管帶,他們都來自同一所學校——福建船政學堂,來自同一個地方——福州馬尾。
今天,羅星塔下這組群雕就是為了紀念鄧世昌和他的同學們1871年時的遠航實習。那時的他們恰同學年少,正意氣風發。
1912年春天,馬尾廠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在考察了船廠,了解了船政歷史後,他發出由衷的讚嘆:船政足為海軍根基。這個人就是孫中山。
當年的船廠,當年的船政學堂。這原本是造船育人的地方,如何成為中國海軍的根基和搖籃,如何影響中國海軍一百多年了呢?這得從一個人説起,這個人就是後來被喻為海軍之父的沈葆楨。
馬江邊羅星塔下的這株塔榕據説是沈葆楨當年親手種下的,如今已經有140歲了。百年塔榕在歲月的風雲中見證著中國海軍的潮起潮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