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近代史上,林則徐的名字家喻戶曉,但在林則徐光環的背後,其實一直隱藏著一個位高權重的人,這個人就是當時的軍機大臣王鼎。一天夜裏 王鼎神秘死亡,清政府刻意回避他的真實死因……
1842年4月30號深夜,圓明園,一個令清朝震驚的消息從這裡傳出,當時的軍機大臣王鼎死在自己的書房。第二天,朝廷以王鼎暴病身亡告知天下,消息一公佈,朝野上下為之震驚。在鴉片戰爭中,作為主戰派的首腦,人們對王鼎的突然死亡有多種猜測,雖然官方公佈是病死,但有人認為是自殺,還有更令人震驚的説法,就是王鼎是被人謀殺的。由於王鼎的死因清代歷史上沒有記載,他的死成為中國歷史上五百個懸案之一。今天,蒲城人把王鼎的祖宅建成了王鼎紀念館,王鼎的七世孫王祖熙經常在這裡接待蒲城的中小學生。每次,王祖熙都是這樣給孩子們介紹他的先祖。
王鼎死後的第五年,蒲城王家的祖宅悄悄地來了一個人。來的這個人是林則徐。此時的林則徐剛結束在新疆的流放生活,在上任陜甘總督之前,專程來蒲城為王鼎守心喪。守心喪是古代不穿孝服為老師守喪的一種方式。
在三十年的交往中,林則徐對王鼎以師禮相待,林則徐認為王鼎的死與他有莫大的關係。
蒲城人把當年林則徐住的地方改建成了林則徐紀念館,這裡留下了林則徐當年的大量墨寶。我們在他的一首詩中,看到這樣兩句:“衛史遺言成永撼,晉卿祈死豈初心。”意思是説王鼎傚法史魚屍諫,可惜遺言卻成為終生遺憾。
春秋時,衛國大夫史魚多次向衛靈公進諫,讓他疏遠奸臣,啟用賢才,但衛靈公對此置之不理。臨終前,史魚對兒子説:"做臣子的不能舉薦賢良,死後不該放在正堂治喪,把我放在窗戶下面暴曬幾日再做處理。"衛靈公得知史魚的遺言後,幡然改過,從此政治清明,國泰民安。於是,後人把以死進諫稱為"屍諫"。林則徐認為恩師的死正是為了舉薦他,所以詩中透露出滿腔的痛悔之情。那麼,王鼎的死因真的像林則徐所説的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