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組一百多年前在中國煙臺拍攝的老照片。2006年8月,走遍中國攝製組來到煙臺。我們對這座近代歷史文化名城的尋訪也就從尋找這些老照片的淵源開始。
這一天對我們來説是個充滿驚訝的日子。打開一扇已經塵封多年的木頭門,穿越一段陰暗、狹窄的通道,我們滿懷著好奇進入了一個歷史與現實交錯的時空。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亞洲最早的保齡球館!
這座擁有百多年曆史的保齡球館緊鄰海灘不足一百米,在結滿蜘蛛網的老球館內,似乎仍然可以聽見當年的撞球聲和夾雜著各種方言的英語。是誰修建了這座保齡球館?它又為何會出現在膠東半島最北端的煙臺?當年都是哪些人才可以進來消遣玩耍呢?一切的來龍去脈還要從它背後一座海拔不足43米的濱海小山説起。
煙臺山最早的照片是英法聯軍入侵時拍攝的。600多年前,這座小山還是一座默默無聞的土丘,當地漁民稱之為“北山”。直到明朝洪武31年,也就是公元1398年,朝廷為了防範倭寇侵擾,採用“築小城建衛所”的軍事防範策略,在寧海衛轄區內設立奇山守禦千戶所,並在這座北山上設置了報警裝置,烽火臺,當地人稱之為“煙臺”。
許多年以後,煙臺山就成了腳下這座城市的標誌,煙臺市也由此得名。在海潮的漲漲落落中,這座突出於海濱的小山承擔起了歲月的風浪煙塵,也承載著這個城市的命運變遷。許多春來秋往的故事也便凝固在煙臺山和這個城市的每一塊磚瓦與石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