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被盜引出考古大發現,他們説的很肯定,肯定是墓。
2004年12月的一天深夜,在河南省上蔡縣郭莊村,一聲沉悶的爆炸聲在漆黑的冬夜中響起,將人們從睡夢中驚醒。
俺小時候應該老頭犁地,俺跟著收紅薯,一個牛踩了一個窯子,多大個洞,一蹄子就踩下去了,那個老頭用個鞭桿試了試,一鞭桿沒有試到底。
前些年,在"冢子"周圍,一些窯場燒磚取土時,曾經挖出過一些帶花紋的瓦片,而村裏人從來沒有想過,在他們早就見怪不怪的"冢子"下會有什麼古墓。
當時文物調查時説這個地方是商周遺址,説實話這底下有墓還是盜墓的先發現的,發現盜洞我們開始就填,盜了二次以後才覺得不對勁了,我們還找了一些線人,他們説的很肯定,肯定是墓。
縣文管所立即組織專家進行鑽探,果然土崗子下面隱藏著一座大墓。眼看盜墓分子竟然明火執仗,公然搶劫,人們感到震驚和憤怒的同時緊急向河南省文物部門彙報。
2005年5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河南考古研究所成立考古隊,由副研究員馬俊才作為領隊,開始了郭莊大墓的搶救性發掘。
當地面殘存2米的封土被打開是,人們才發現多年以來屢次文物普查一直把這裡定為商周文化遺址的原因所在。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馬俊才:“現在看到它很奇怪,因為一般的要是墓葬的話,它們的填土都是很均勻的,這個來説它的封土是分了大層,三大層四小層,上面是黑色的,中間是紅色的,下面也是黑色的,這種情況在古代發現的大型房基和高臺建築那種容易出現,墓葬建成這種封土狀況很容易造成誤解這不是墓。”
無論當年的造墓人是否有意模倣遺址的土壤堆積了巨大的封土堆,但客觀上還是起到了防盜的作用,甚至把專業的勘探工作者也迷惑了多年。
戰國之前,墓葬大都是平冢,不封土,從地面上看不出來,也就不用防盜。戰國以後,開始出現大量的封土起冢墓,盜墓之風隨之興盛起來,墓葬的防盜技術與盜墓賊之間的較量也從此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