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走遍中國]邊城故事——東興竹排趕海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1月02日 10:50 來源:CCTV.com

  

  “邊城故事”攝製組今天要趕往的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的東興市。東興市位於中國大陸海岸線的西南端, 是中國與越南唯一海陸相通的一類口岸城市,也是京族在中國的唯一聚居地.十年前,我們中文國際頻道“邊疆行”攝製組曾到東興市採訪。那時,這個邊疆小城才建市一年,所有的建設才剛剛起步。

  但十年之後,當我們走進這個城市的時候,發現這裡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法式風格的建築和街道,顯示出一個新興城市的勃勃生機。但是,在這個充滿現代感的城市裏,當地京族漁民依然沿襲的古老的捕漁方式——竹排,極大地觸動了我們。

  中午十二點多,萬尾島上出海的竹排陸續回來了。每年,捕撈海蟄的黃金季節是三、四月份。這個時候,每次出海大都會滿載而歸,對這位船老大來説,今天的收穫可能就不太好。

  海蟄又叫水母,它的形狀就像一個白蘑菇。據説,在海蜇的身體裏含有一種毒液,人要是被蟄後輕則皮膚搔癢,嚴重的還會導致死亡。捕撈海蟄跟捕魚有什麼不同呢?在海洋資源日益減少的今天,他還能輕鬆地捕撈到海蟄嗎? 我們希望吳永新能帶我們出海,看看怎樣用竹排捕撈海蟄。我們試探著地提出一起出海的願望,沒想到,吳永新竟然爽快地答應了。

  吳永新就這麼爽快地就答應了,這讓我們喜出望外。明天淩晨四點鐘,我們就可以實現體驗竹排出海的願望了。

  東興市的沿海,有萬尾、巫頭、山心三座小島,人稱“京族三島”,萬尾島是其中最大的一座。京族三島總面積20平方公里,總人口13000人,是中國京族的聚集地。京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中唯一以捕魚為生的民族,他們祖祖輩輩以海為伴,靠海生活。在長期的海上捕撈生活中,京族人利用當地的資源,製造出了這種獨特的捕魚工具——竹排。

  京族人的竹排在外形上和其他地區的漁船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不同的是它全部用竹子扎成。這樣的竹排是否漏水?如果漏水,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上它能經得起風浪的衝擊嗎?當地人蘇凱帶我們找到了一位專門製作竹排的老闆。

  京族人利用竹子材料本身空心、輕巧的特點,捆紮成了一個簡單實用的捕魚工具。將合適的竹子砍下來後,去皮拋光,再捆紮成船型,這跟京族的祖先並沒有多大的區別,不同的是,今天的竹排增加了機械動力和廉價的泡沫材料等許多現代的東西。泡沫材料提高了竹排的浮力,也起到了保護竹排底部的作用。

  蘇老闆介紹説,他們製作的竹排不僅僅是京族人自己使用,像福建、廣東沿海的漁民,甚至包括越南的漁民也在他這裡定制竹排,這艘大型的竹排就是越南漁民定做的。為了明天出海做準備,我也學著當地京族婦女的樣子,特意去買了一頂帽子。

  黑夜中,出海漁民陸陸續續地來到海邊,做著出海前的準備工作。吳永新特意找來了一件他們出海時才穿的防水工作服,讓我穿上,這讓我這個第一次出海的人十分感動。 從岸上到捕撈的區域,需要一個多小時。靠著指南針和幾十年海上的經驗,吳永新駕使著竹排向今天的捕撈區域駛去。

  在黑夜裏,船老大吳永新熟練地撒下了漁網。六點多鐘時,天終於亮了。一直沉默而堅定地站在船尾的吳永新,讓我們不禁想起了海明威的小説《老人與海》。雖然已是四月初,但海上的風還是那麼涼,我們身上一陣陣發冷。

  吳永新説,收網要到十點鐘以後了。在等待收網的這段時間裏,他們就在附近的海域裏,撈一些單獨遊蕩的海蟄。現在看來,吳永新發現了一隻海蟄。

  吳永新有三個兒子,以前,他是帶兒子出海。現在兒子們都已經能獨立出海了,他就又帶起了孫子,他想將捕撈的技藝傳下去。天亮以後,吳永新的孫子就一直默默地站在船頭,注視著海面,發現海蟄動靜後就指示船靠上去。吳永新孫子的年齡和我相倣,在海上他一直默默不語。出海捕撈很單調很辛苦,不知今天京族的年輕人,是否還能接受這種生活。

  據説,東興京族的祖先追著魚群,從越南涂山來到了東興萬尾。至今已經有500年的歷史了。

  在萬尾村村口,有一座外形獨特的建築,當地人稱為“哈亭”。每年農曆六月初十,京族人都要在這裡舉行一個隆重的活動——哈節。“哈”在京語中是歌唱的意思,據説 “哈節”是為了紀念京族的保護神——海神公。

  十點鐘的時候,吳永新準備要收網了。沒想到我們船上的網和另一隻船的網絞到了一起。在大海中,漁網絞到一起的情況並不多見,我們開始擔心,今天我們還能不能捕撈到海蟄。

  我們船上的網與另一條船的網緊緊地絞到了一起。雖然我們聽不懂他們説的話,但從他們的表情上看出,這一次是真的遇上麻煩了。在大海上,漁網絞到一起的情況並不多見,是不是在黑夜裏下網下錯了地方?還是兩個網下的太近了?將近半個多小時後,兩條絞在一起的網終於解開了。我們才看到,另外那條船上的海蟄已經有半船了,而我們船上還是只有開始打撈的那三隻海蜇。吳永新收起事先做好的標記旗子,開始收網了。我們感覺到吳永新的情緒有些低落。

  一個多小時又過了,我們還是沒有遇上海蟄,而我們的網和另外幾條船又挂住了。不過這次還算簡單,網很快地就繞開了。我們終於撈到了收網以來的第一隻海蟄。與打魚不同,捕撈海蟄是先將大網撒開,等海蟄進入了網後,邊收網邊用小網兜一個一個地撈上來。 一個,又是一個,看來,這次我們終於遇上海蟄群了。我們心裏那份忐忑不安多少有些減輕,吳永新緊張的表情也放鬆下來了,他還讓我們體驗了一下捕撈海蟄的感覺。我們沒有想到,從海水中將海蟄撈上來,竟然還這麼吃力,而漁民們卻是那樣輕鬆自如。我也忍不住想試一把。

  十二點多鐘,我們終於返航了。望著漸漸靠近的海岸,我們才意識到,我們在海上已經漂了八個小時了。到現在,我們才真切地體會到了漁民的辛勞。定點收購海蟄的車早已等候在岸邊。吳永新今天出海只撈到了44隻海蟄。這是他今年出海捕撈海蟄以來最少的一次。

  東興人的生活正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我們不知道,京族漁民竹排趕海的方式還能延續多久。

    編導:張飏 攝像:馬戎

責編:郭翠瀟

1/1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