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走遍中國]邊城故事——饒河今昔赫哲人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1月01日 15:26 來源:CCTV.com

    2006年8月,我們《走遍中國》邊城故事攝製組來到東北邊陲黑龍江省饒河縣,這裡距中俄邊境珍寶島不到50公里,這座縣城和俄羅斯的比金城隔江相望。吸引我們到這烏蘇裏江畔的原由是,這裡居住著一個北方古老的少數民族赫哲族。

    當我們來到縣城的時候,恰逢全縣十多萬人正在舉辦赫哲族建政50週年的慶典活動。

    新中國成立後的1956年,中國第一個鄉級政權八岔赫哲族鄉在同江市建立,而此時饒河縣的四排赫哲族村也已經建立起來。從此赫哲族有了自己的政權,當家做了主人。今天四排村現在的村長于春傑格外的興奮,一家人穿著節日的盛裝前來參加慶祝活動,居住在對岸俄羅斯的赫哲人也來參加文藝演出,甚至俄羅斯的官員們都來參加慶祝活動。

    赫哲族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民族呢?我們記者跟隨饒河縣文物研究所所長楊永才來到小南山的文物博物館。在那裏我們見到從烏蘇裏江畔採集來的陶片和陶罐。 在這3000年前就有的陶器上,我們看到上面刻有魚的眼睛,魚身,魚鱗和水的波紋,它引起了大家探究的興趣。

    小南山遺址出土的很多文物和遺跡,都與古代的漁獵文明有很大的關係。就是説與養殖業和農業都沒有其他的關係。文物專家定為,漁獵文化也可以孕育現代文明,把小南山稱為漁獵文化、漁獵文明的搖籃,赫哲人也是以漁獵為主,赫哲人稱為這一地域的土著民族。

    據史料記載2000多年前的先秦時代,赫哲族作為滿族的一個分支,很早就居住在烏蘇裏江,黑龍江,松花江水衝擊的三江平原上。赫哲在赫哲語中是“東方”和“下游”的意思。

    過去當夏天到來時,于春傑的先輩們就用這樣的工具到江中捕魚。這種古老的捕魚方法,是他們世世代代相傳的一種絕技。那時只要手中的魚叉扔出去,魚就跑不了,可謂百發百中。赫哲人發明的這種活頭魚叉,在叉中大魚之後,可以成為水上漂浮的目標,等到大魚遊不動時,再撈上來。如今這種原始的捕魚方式已經難以見到,昔日的樺皮船也已成為一種歷史的見證,被收藏在民族博物館裏了。

    清晨我們坐上了四排村的漁船,跟隨船夫去江中捕魚。現在的捕漁船已經換成鐵制的機動船。漁民用的是上百米長的漁網,由於環境的變化,現在江中的魚遠不如從前那樣多了,只有在每年魚汛高峰期才能捕到較多的魚。

    像許多赫哲人一樣,付佔明喜歡將剛捕捉到的魚,立即在江邊去掉魚鱗,骨刺,撒上點鹽就放到木頭燒的火上烤,烤到半生熟的時候就拿來吃,味道格外的鮮美。這種烤魚,赫哲語叫“塔拉哈”。它是赫哲人傳統的美食。過去,魚不僅是赫哲人飲食中的主要食品,還是他們製作魚皮衣褲的原料。這魚皮是怎麼製作成衣服的呢?我們看到民間藝人付佔明製作時,先是去掉魚皮的魚鱗和雜質,然後用特製的木鍘刀把它鍘軟,再用魚骨做針用動物的筋做線,將魚皮縫製成衣褲。做一身魚皮衣褲需用幾十條魚的魚皮。現在赫哲人都不再穿這種衣服,魚皮衣也只有在博物館裏才能見到。而且魚皮已變成製作工藝品魚皮畫的原料了。除了魚皮畫,自古以來用樺樹皮製作帽子,搖籃等生活用品也是赫哲族人的一個創造,我們看到隨著社會的發展,他們製作的工藝品越來越精緻。

    從前,當冬天到來的時候,赫哲人乘坐著狗拉的雪橇,在茫茫的林海雪原裏追蹤著野獸的足跡。幾千年來,這種夏天捕魚,冬天狩獵的生活方式伴隨著赫哲族人度過了漫長的歲月。當時他們經濟上的來源,主要是靠狩獵,他們把一些貂皮,虎皮等,拿去和其他民族,特別是和漢族,交換布匹和糧食來維持生活。

    今天他們狩獵的傳統技藝只是記錄在博物館裏,那裏陳列的弓箭見證著他們過往的歷史。展示著他們獨特的文化。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赫哲族人開始逐漸過上了安寧的生活,一座座茅草房在四排赫哲族鄉蓋了起來。那麼,他們原來住的又是什麼樣的房子呢?

    打魚的時候,他們就住這種簡易的房子,用三根木頭支起來,之後用樺樹皮給它貼上。如果不被大水沖走的話,一般能住四,五年。

    地窨子:這是古老的赫哲人冬天居住的房子,因為它屬於半座落在地裏,所以給他起了一個名叫地窨子。因為它比較保暖,一半留在地裏,一半留在地面上。原來是用那種特別簡易的那種木頭蓋的房子,原來沒有門窗。

    新中國成立後,四排赫哲族村成為中國赫哲族聚居區成立的第一個村級政權,村裏辦起了饒河縣第一個農業合作社。當時的村長葛德勝還受到周恩來總理的接見。

    當我們來到四排赫哲族村的時候,正逢村長于春傑一家五口人在屋後修理農機具。于春傑的父親在上世紀初參加過抗美援朝,40多年前,他曾是這個村的村長,現在70多歲了,仍在為當村長的兒子出些主意。1997年于春傑逐漸放棄了以打漁為主要經濟來源的生産方式。

    1997年以後,于春傑看到其它村民種田收入多,就自己開荒,種了200多畝地,連種兩年收回了成本。嘗到甜頭後,第三年他又買了100畝地。現在於春傑又買了兩台40多萬元的大型聯合收割機和三台四輪車。

    就這樣,于春傑又成了第一個成立農機合作社的&&人,于春傑作夢都沒有想到世代-以魚獵為生的赫哲人,居然在學習種田的時候,能那麼快地掌握科學技術,用大型機械統一耕種,管理大片的土地,不僅降低了生産成本,而且還提高了耕作質量。 土地集中經營後村裏,産生了一些富餘的勞動力,鄉幹部挨家挨戶動員大家從事養殖業,這個養鹿場就是50多家農戶合股辦起來的。鄉幹部還鼓勵他們開辦酒家從事旅遊行業,並組織他們外出務工。

    這就是赫哲族村民實施茅屋改造工程辟建的赫哲新村。在新村剪綵的活動中,來自俄羅斯的友人情不自禁地穿上赫哲族的服飾和村民們一起載歌載舞,共同慶祝赫哲族建政50週年和喜遷新居的大喜日子。來自對岸的俄羅斯的赫哲人和官員們參觀了新建的房屋.

    今天我們看到赫哲村這個房子建的非常好,據説這些赫哲村是國家投資建設的,我認為赫哲人他們是非常幸福的生活在這個國家,他們也應該是非常滿足的。

    為了慶祝這雙喜臨門的好日子,慶祝赫哲族建政50週年和喬遷新居。于春傑拿出赫哲人的好手藝,親自下廚製作烤魚塔拉哈,請來前任村長到家裏聚餐。像其他的村民一樣,這幾年生活水平提高了,于春傑家購置了冰箱,洗衣機,電視機等各種電器,。這對於在50年前,還處在原始社會末期的赫哲人來説,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饒河縣城開飯店五年後,付玉江就成為四排赫哲族鄉買上小轎車的第一人。50年前,赫哲人在茫茫林海雪原裏狗拉雪撬追蹤野獸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如今他還購買了新房,有了自己的餐館門面。現在他正在老家建連鎖店,於是我們跟隨他一起回鄉參觀正在建造的飯店。

    將來富起來的赫哲人不僅住著寬敞的新房,還要在這新建的中心廣場上歡度自己的民族節日“烏日貢”。烏日貢是赫哲語歡樂喜慶的意思.到那時全世界的赫哲人都可以到這裡來聚會。

    編導: 曾婷 攝像 :薛雷

責編:郭翠瀟

1/1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