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桂林的北部山區,相傳在古代就是藏龍臥虎之地,為了爭奪這塊寶地,龍虎相鬥,最後龍勝了,這裡也就被人叫做龍勝。六百多年前,一群壯族人來到了這巨龍沉睡的山川,在龍的脊樑上開出了一片片稻田,人們稱之為龍脊梯田,山坡上這塊圓型的梯田,恰似一隻龍眼,灌滿水之後又像一輪明月落在山間,因此得名月亮田。
山上的這座村寨居住著七百多位壯族村民,木板房屋高低錯落,極具民族特色。幾百年來,他們在這個世外桃源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著平靜安詳的生活,山寨也取名叫平安寨。突然有一天,一支照相機鏡頭伸進了龍脊梯田,一幅美麗無比的照片出現 在世人眼前。
龍勝龍脊梯田,是攝影家在八十年代開始初次發現,當時這個龍
脊梯田路很不好走,都是一些鄉間小路,非常艱苦。我們已故的攝影家陳亞江同志,首次發現了這塊美麗的土地,把這裡的龍脊梯田,拍成了攝影作品,對外進行了宣傳。
一張照片引來了無數的人爬上龍的脊梁,要親眼看一看藏在深山中的美麗梯田。羊腸小道變成了柏油路,汽車一直開到山顛。古老的山寨向外面的世界敞開了寨門,百年梯田迎來了四面八方的客人。
壯家姑娘帶領遊客走進寨子,壯家小夥抬著客人爬上山坡。沉睡多年的龍醒了,山寨裏的人發現,祖先開墾的梯田,不僅提供了他們生存的條件,也是他們致富的源泉。古老的風雨橋,功能也在轉變,除了遮風避雨,它已經成了一個銷售量極好的商店。
外國人也不遠萬里登上龍脊。
隨著外來客人的不斷增多,山寨的面貌也在不斷地變化,許多人家建起了家庭旅店,開起壯家飯館,還有專業對口的影視之家和時尚的咖啡館,寨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
在平安壯寨最著名的景觀就是這七星望月,月亮田的周邊有七座小山包,像眾星捧月一樣構成了一幅美妙的圖案。如果月亮田中灌滿水,就像十五的月亮落在了人間。只可惜今年天旱,水要從山下一層一層往上灌,月亮還沒到亮起來的時間。
月亮田的主人正在田間苦幹,等待著天公將雨,水滿月園。
我們這個月亮田比較高了,所以水上來不容易,別人耙好田以後剩下的水,我才用得到這個水。他們的田裏沒搞到水,我這個月亮田也就亮不起來了。天比較旱,水很小,所以遊客們就問,月亮田怎麼不亮?為什麼不亮?要等到天下雨下來,水快快地流到這兒,給它亮起來,這個時候遊客才高興了,人就來的多了,最好看了。
月亮田主自己開的酒樓叫“月亮灣”,招牌上用了一幅“七星望月”的照片。單從種糧食來説,月亮田由於不易灌溉,不算是一塊好田。但是在遊客的眼中,月亮田是一塊寶地。月亮不亮,山上的遊人就不興旺,“月亮灣”的客房也就經常空空蕩蕩,只有梯田上升起十五的月亮,平安寨的酒店裏才能住的滿滿噹噹,人人都盼望著十五的月亮。
當一輪明月升起在夜空,人們就會聯想,龍脊上的月亮何時才能亮起來?舉杯暢飲之時,往往也會來上一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龍脊平安寨雖然已經開發旅遊多年,但寨子裏的壯族百姓,仍舊保留著許多傳統的生活習俗,外面客人來到這裡,既可以觀賞美麗如畫的龍脊梯田,也可以體驗傳統的民族風情。
這是我們壯鄉的臘肉,你別看它黑黑的,但是裏面的味道的確很好吃的,把外邊黑的這一層洗乾淨,很黃很透明的。熏的時間越長,味道就越好,壯家有客人到家裏面來,我們是用這個來招待客人的,而且這樣拿鹽一泡過以後,就不怕壞了,不管你放多久都可以。
龍脊十三寨,寨寨十三家,家家十三人,人人兩公婆。這首古老的民謠已經傳唱了幾百年,十三個寨子中最古老的一個就叫做龍脊古寨。走進古寨可以看到日夜噴涌的龍泉古井、百年前的消防水池太平清缸等歷史遺跡。
這個石板本身就像是一條魚,這裡就是魚眼,這裡三條魚共一個頭叫三魚共首,就是講我們廖姓,有三兄弟到過這裡來,為了讓子孫後代記住,我們祖先三兄弟,在這個老寨安家了,六百年以前就到過這裡來了,這是一塊古碑。
在龍脊梯田的山腳下有一片茂密的竹林,林中時常長出金色的竹子,這裡就是被聯合國專家稱為“壯寨楷模”的金竹寨。保存完好的古老的銅鼓,至今仍是寨民們祭祀和集會時使用的器物,幾百年前祖先們栽種的大樹下,是人們喜愛的納涼之處。
我後面這棵大樹有五百多年的歷史了,樹上挂的那個神像,是我們北壯的最先進這個寨子的人,我們叫做莫一大王。他眼睛上有兩個銅鼓,這兩隻眼睛兩邊,一邊是保祐我們地方的五穀豐登,一邊是保祐我們這個地方的平安。
龍脊梯田始建於元朝,完工於清初,六百多年前,壯族人用火燒熱山石,澆上水使巨石碎裂,把竹子劈開,灌滿水當作水平尺。開墾出這一塊塊梯田。他們自己也沒有想到,這片過去只是賴以生存的土地,成為今天的“梯田世界之冠”,勞動創造了美,在這裡得到了最好的體現。
龍脊的孩子們,過去從小跟隨父母下田,如今生活不再艱難,寨裏的孩子進了校園。
孩子們的舞蹈表現的依然是梯田裏的勞動,臉上的笑容卻顯示出他們快樂的童年。
天下雨了,被雨水沖洗後的吊腳樓和石板路更顯得古樸典雅。寨子裏的人説,這樣的雨如果下七天七夜,月亮田的水就會灌滿。雲霧繚繞的月亮田,更令人産生了一種神秘感,傳説中的月下老人是不是就藏在那白霧的後邊?
一九九六年六月的一天,互不相識的英國姑娘莎娃德和加拿大小夥陸科倫相遇在月亮田邊,突然天降大雨,兩人擠進了同一把雨傘,一見鍾情,由此結緣。三年之後,兩人再次攜手來到月亮田邊,按照當地壯家的婚俗方式,舉行了一場浪漫的國際婚禮。
山雨來的猛去的也快,月亮田還是一片乾旱。自古以來這塊月亮田就是壯族青年男女約會的地方,這些天每次風雨過後,寨子裏的阿珍都要來到月亮田,她和心上的人約定,月亮田亮起來時,兩人在田邊相見,可是由於天旱,好久也等不來這一天。
早就聽説月亮田在龍脊是比較有名的,可是這次我來到龍脊的時候,看到的月亮田就是田中沒有水,我心中感到有一點遺憾,我下次來龍脊的時候,我希望看到月亮田亮起來。
就在人們苦苦地等待十五的月亮升起在平安寨的時候,一個令人興奮的消息傳來,在那極為險峻的深山裏邊,還有一片更大的梯田。多少年來,人們一直在尋找巨龍的另一隻眼,從古至今,人們從來沒有見過月亮的背面。由於山高林密水源充沛,這一片梯田銀光閃閃,一年四季明月高懸,並且也有七星相伴。
每當世界上有了新的發現,幾乎總是攝影家們趕在前面。人跡罕至的山間小道擠滿了背著照相機的人,狹窄的田埂上再插上一腿都困難。
我也算是金坑梯田的發現者之一,我和幾位攝影家在八十年代初,在龍脊的平安梯田攝影,聽當地人説,這裡金坑有一大片梯田,於是我們就叫他們帶路,走了五個多小時,非常辛苦地來到了金坑梯田,我在這裡創作了一幅作品,《春韻》,獲第九屆國際影展入選獎。
金坑梯田山高路遠,多年來不為外人所知,有關專家認為,金坑梯田開墾的時間,與平安梯田是同一年代,始建於元朝完工於清朝,兩處梯田各有特色,平安梯田瀟灑柔暢,金坑梯田大氣磅薄。兩地最大的不同,平安梯田居住著壯族人,金坑梯田生活著瑤族人。金坑的發現為龍脊梯田增添了又一處絕佳的景觀。
我來自德國巴伐利亞的慕尼黑,我很高興來到這裡,我是從因特網上知道這裡的,然後自己設計了行程,到中國來看這裡的梯田。這裡的風景是獨一無二的,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們對古老的中國,和這裡優美的環境非常感興趣。
這裡的少數民族,他們的生活習慣,他們的傳統文化,對我們都非常有吸引力,我們感到不虛此行。
龍脊山區的瑤族人,因為女性喜歡身穿富有民族特色的紅色衣服,稱為紅瑤。紅瑤婦女的服裝是用傳統的手工方法紡織的,圖案複雜,工藝精湛。過去這種用原始的手工方式生産出來的漂亮衣服,只是紅瑤婦女自己穿用,如今遊客們走進深山,作為紅瑤標誌的服裝,又具有了商品價值,成為人們喜愛的珍貴手工藝品。
這種是我們瑤族人的衣服,自己用手工做的,要一個月時間,這種衣服難做的很,自己可以穿,遊客喜歡的話也可以賣給他們,像我穿的這件要三百多塊錢,全是自己手工做起來的,好不容易做一套衣服的,我們紅瑤婦女每人都會做這種衣服。
龍脊金坑梯田是紅瑤人民世世代代用汗水澆灌出來的美麗家園,男耕女織的生産方式,從古至今在中國農村延續了幾千年,但是在金坑梯田,紅瑤婦女卻令人刮目相看。她們平時在家繡花織布,農忙時節和男人一起耕地下田。
男女雙方和諧的步調恰似天然舞臺上一場表演,龍脊梯田壯麗的線條和紅瑤女性柔美的線條相互交織盤繞,天人合一的絕佳美景令人讚嘆。
金坑梯田四面環山,中間像是一個天然的大坑,因為過去在坑裏挖出過黃金而得名金坑。當地的紅瑤山民説,為了保護環境,黃金早已不再開採,我們美好的家園金不換。金坑留下了一個歷史美名,龍脊山中的土特産卻讓遊客們口碑相傳。
我們每年都種辣椒的,以前我們種的辣椒很少,一般就是自己吃,現在種的多了,因為要供給外面來的遊客吃。這辣椒很香,又很辣,特別好吃,以前我們種辣椒根本就賣不上好價錢,才幾毛錢一斤,現在遊客進來他們喜歡吃,又帶點回去送朋友,現在的辣椒都賣到十塊錢一斤了,我們的收入也提高了。
金坑梯田高山流水,流到山腳下匯集成一條叫金江的小河,河邊有一個著名的黃洛瑤寨,號稱“天下第一長髮村”,是中國發長女性最多的村莊。
因為長髮在我們瑤家是象徵長命富貴,也就是説頭髮越長你的壽命會越長,頭髮越多代表你越富貴。我們每個人頭上會有三把長髮,一把現在在自己的頭上,還有另外兩把在後面的阿妹給她拿著,那麼這兩把都不是假發,一把是十六到十八歲的時候剪下來的,還有另外一把是平時梳粧時候掉地上撿起來的,就集成了另外一把。因為在我們瑤家長髮是不可以丟掉的,一生的長髮要全部盤在頭上。
站在龍脊金坑的山頂向下看,朦朧細雨中的月亮田裏,瑤族山民趕著水牛正在辛勤的耕作。就像是欣賞一幅活動的中國畫山水長卷,又仿佛在閱讀一首古樸的田園詩篇。攝影家們一個個撐著雨傘,雖然身上又濕又冷,但是誰也不肯放過這迷人的景觀。
登上人造的天梯,闖進月亮裏邊去看一看,感覺一下是否“高處不勝寒”,問一聲耕耘的田主,這是在天上?還是在人間?
心中的疑問有了答案,原來是天上的月亮落到了人間。
再回看月亮的另一面,平安寨的月亮田主正在地裏苦幹,盼望著風水早日轉到他這一邊。
阿珍姑娘,也時常來到田邊等待。
九百多年前古人曾説:“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責編:紅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