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南陽 《漢時三傑》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17日 11:31 來源:CCTV.com

  編導:陳敏 攝像:梁濤

  公元78年,南陽郡石橋鎮的夏村誕生了一個嬰兒,當時沒有人想到,這個男孩會成就一番偉業,成為讓全世界景仰的科學巨人。此時是東漢前期,距今天大約1900多年,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富足、開放、浪漫的時代,也是中國人創造力勃發、文化趨於成熟的時代。

  這些石刻是古代人們對宇宙的認識,在濃濃的神話色彩包裹下,茫茫的天空充滿了溫情與甜蜜,然而漸漸的一些哲人發現,想像的天空雖然很美,但卻無法解釋日月星辰的玄妙:太陽從西邊落下為什麼卻能從東邊升起?為什麼日月能一次次“死”而復生?就在哲人們開始叩問宇宙奧秘的時候,石橋鎮的男孩長大了,他叫張衡張平子,這個名字,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説都不陌生,他發明的渾天儀、地動儀不僅讓他那個時代的人震驚,也讓今天的我們驚異不已。然而,張衡最初的才華卻並未表現在科學上,而是在文學藝術中展露頭角。

  傳説南陽的蒲山腳下的水潭裏住著一個長相猙獰的怪獸,可能是因為太醜了最怕有人畫它,只要看到人拿出紙筆就跳進水裏躲藏起來。張衡知道後,空手來到水潭邊,表面上不動聲色,暗地裏卻用腳趾把怪獸的形象畫在了地上。怪獸是不是長得這副模樣我們無從得知,但張衡擅長作畫卻是不爭的事實,在唐代編寫的《歷代名畫記》中,曾把張衡列為東漢六大畫家之首,足見他高超的繪畫水平。

  張衡30歲那年,一本書改變了他後半生的人生軌跡。這本書叫《太玄經》,是前人研究宇宙現象和天文曆算的論著,奇妙的未知世界一下子勾起了張衡探索的慾望,於是他開始由文學藝術的愛好,轉向天文曆法的研究,正是由於這一轉變,張衡在科學上的創造力開始迸發出來,,才有了今天科技史上燦爛奪目的一篇。

  地動儀是張衡創造發明的頂峰,也是人類科學認識地震的偉大探索。地動儀的製作十分精巧,中間設有一根都柱年,能夠向八個方向側移,哪個方向有地震波傳來,都柱就側向哪個方向,引發龍嘴吐出銅丸。這一發明,獨步科壇長達1700多年,被公認為世界測震學創始之作。

  通過多年觀測天象,張衡完成了“天如蛋殼,地如蛋黃”的渾天説理論,並製成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推動的觀星儀器——渾天儀。他的理論,在當時成功地解釋了日月東升西落等一系列古老的困惑,使人類探索宇宙奧秘邁出了一大步。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八是南陽醫聖祠最熱鬧的日子,這一天,是醫聖張仲景的誕辰日,人們從十里八鄉趕來,虔誠地祭拜這位已經1800多歲的古人。據説摸一摸他墳上的羊頭,可以消病去痛,用祠裏的水洗洗則可以百病不侵,張仲景在百姓心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那麼,他為什麼會受到如此尊崇呢?讓我們把追溯歷史的目光投向他生活的時代。

  東漢末年,這是中國歷史上極為動蕩的年代,宦官外戚相互殘殺,軍閥豪強大動干戈,頻繁的戰亂帶來傳染病肆虐橫行。據史書記載,公元171年到185年短短十幾年,就有數次傳染病大規模流行,成千上萬的人被病魔吞噬,以至於造成十室九空的空前劫難,張仲景一家也未能倖免。

  張仲景的家在南陽郡涅陽縣,他的叔父張伯祖是這一帶的名醫。張仲景從小喜愛讀書,尤其對前人的醫書表現出與眾不同的興趣,對伏羲開創陰陽八卦、神農遍嘗百草等傳説更是格外入迷,叔父見他對醫學如此感興趣,就指導他研讀,《黃帝內經》等醫書,並把畢生所學傾囊相授。經叔父精心指導和自己潛心鑽研,張仲景很快就在家鄉小有名氣,但他深知要提高醫學水平,需要博采眾方,集各家之長。然而張仲景所在的時代,學醫靠的是祖傳家教,傳子不傳女,博采各家之長談何容易?張仲景對這種因循守舊的風氣十分痛惡,渴望將來能突破這些陋習的束縛。

  誠懇勤奮和虛心求教使張仲景學到很多高明的醫術,成為造福鄉里的妙手神醫。40歲時,張仲景由於德才兼備被推舉為南陽郡孝廉,並出任長沙太守,於是他把平生所學帶到了官堂之上。如今的藥店叫仲景堂、同仁堂等,“堂”這個名稱的由來就與張仲景的一段故事有關。

  就在張仲景任長沙太守期間,又一次可怕的疫病大規模流行,再次目睹村村舉哀、戶戶悲鳴的慘狀,張仲景十分沉痛,而他自己家族200余口人,不到十年,也有近百人死於傷寒,悲痛之餘,他感到自己一邊為官一邊行醫無法從根本上救治更多的百姓,於是他毅然辭去太守的官職,返回南陽故里。在家鄉,他根據多年的實踐和大量收集到的民間方劑,在總結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埋頭刻苦著作,含辛茹苦十幾年,最後,終於寫成了《傷寒雜病論》這部不朽之作,實現了當年“博采眾方,集各家之長”的願望,使後世的醫生依據他的經驗和良方能為天下的百姓治病。

  在醫學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出現過眾多傑出的名醫,他們或以高超的醫術著稱,或以經典醫書問世,然而只有張仲景,他的學術思想綿延1000多年,救活無數蒼生百姓,這也是至今人們仍對他頂禮膜拜的真正原因。

  追溯諸葛亮成長的歷史,他卓越的才能與他度過十年躬耕生涯的南陽臥龍崗是密不可分的。

  諸葛亮的童年並不幸運,幼時喪母,12歲那年父親又離他而去,他只好和弟弟一起隨著叔父諸葛玄生活。更為不幸的是幾年後,叔父也去世了,此時的諸葛亮只有十七歲。屢遭不幸、失去生活依靠的諸葛亮帶著弟弟來到南陽臥龍崗,在這時搭建了幾間茅草屋,過起了晴耕雨讀、自食其力的農耕生涯。

  臥龍崗位於南陽市西北郊,蜿蜒千里的秦嶺余脈到這裡驟然潛入地下,猶如臥龍的龍頭,躍躍欲飛。臥龍崗上林木參天,山水相依,靈氣充盈,不知是因諸葛亮才有了臥龍這個地名,還是因為先有地名才有臥龍的名號,今天看來,這個地名與諸葛亮其人是相得益彰、相映生輝的,後人曾寫詩讚道“南陽隴上躬耕翁,磊落自是人中龍,抱膝長歌古梁父,放眼四海誰英雄”。

  傳説南陽的諸葛亮有兩個愛好,一是愛“抱膝長嘯”,“抱膝長嘯”是道家的一種養生習慣,二是好為梁父吟,梁父是泰山腳下一小山丘,古人死後常埋於此山,“好為梁父吟”體現了諸葛亮對時事世態的深重悲憫和無盡關切,隱含了出世的意願。據記載,諸葛亮在躬耕閒暇之餘,經常外出,或訪僧道于山嶺之上,或尋朋友於村落之間,可見隱居不是他真正的目的,他有著非凡的抱負。

  南陽的地理位置在當時是南來北往的交通要衢,信息十分靈通,另外,曾經是南都帝鄉的南陽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年輕的諸葛亮選擇這裡作為棲身之地,一方面便於研究天文地理、諸子百家,另一方面他時刻關注天下局勢,隨時準備出世騰飛,臥龍的名號便因此而生。

  三顧茅廬是諸葛亮人生重要的轉折,劉備求賢若渴的誠意和建功立業、興復漢室的決心感動了諸葛亮,於是便有了草廬中三分天下的精闢分析,就這樣,諸葛亮從臥龍崗脫穎而出。

  “魚到南陽方得水,龍飛天漢便為霖”,當諸葛亮從臥龍崗走出,歷史果然按著他的設想重新改寫,中國歷史上一段三足鼎立的天下格局便即形成。

  有人説,諸葛亮之所以具有超群的才能,得益於臥龍崗是一處難得的風水寶地,他的住所佔住了龍頭的地勢。還有人戲言,他在臥龍崗得到過一部奇門遁甲、陰陽八卦的天書,這些説法儘管有些附會,但臥龍崗的十年,無疑是諸葛亮獲取知識最重要的十年,而躬耕生涯對他的一生事必親躬、愛惜民眾、廉明奉公的行事作風和品格的形成也起到了難以估量的影響。

責編:紅立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