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南陽 《官衙與市井》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17日 11:30 來源:CCTV.com

  編導:章京 攝像:曾南傑 周炳戌

  讓我們回到一百多年以前,十九世紀末,清朝的光緒年間,正是中國的滿清政府走向衰落的時候。公元1892年,在工部任職的章炳燾以五品同知銜的身份來到河南省南部的內鄉縣任縣令。由於兵荒馬亂,當時內鄉的縣衙門已經被捻軍燒燬三十多年了。讓誰都沒有想到的是,三十多年後,這個擅長土木工程建設的章炳燾竟然能在財政極其困難的情況下修復了這個縣衙,而且比以前歷代縣衙規模更大,功能更加完備。

  為了修復內鄉縣衙,章知縣想出了一個聰明的辦法,那就是命令每個打官司的人,贏了官司要捐一筆錢,輸了官司要罰一筆錢,於是在短短的時間裏就募集到了大筆的資金。從1894年開始到1897年,歷時三年,修建了這座龐大的縣衙。它佔地共二萬四千多平方米,共有房屋三百餘間。由於內鄉縣的地位在當時很重要,章炳燾這五品官的官銜也不小,所以這內鄉縣的衙門也就比南陽當地其他的七品縣衙要氣派好多。除了這座規模龐大的內鄉縣衙外,在今天的南陽,還保存有一座完整的府衙。府衙是比縣衙高出一級的行政機構,一般可以管轄幾個縣級衙門,這裡的知府是正四品官員,打理的大多是比縣官更為重大一點的事情,但府衙在建築的樣式格局和功能上都和縣衙非常地一致。在南陽西部還有一個古代的繁華小鎮荊紫關,,它有地位更低一些的衙門,一般稱為總爺府,大概其主人是一位千總把總之類的武將。由於它所處的特殊的地理位置,這衙門的功能也與府衙和縣衙有一些區別,這樣一來,在南陽就保留了三種不同級別的中國封建社會地方行政管理機構的完整形制,使今天的人能夠通過它了解過去的歷史。

  由於在中國的清朝有文官回避制度,原則上縣級以上的官員任職時,都要遠離他的家鄉五百里以外,所以到南陽任職的官員中有許多南方人,章炳燾本人就是浙江紹興人,這使得他在修建縣衙時,引進了許多江南的建築風格。在這裡,北方的四合院和南方的封火墻交相輝映,北方常見的單體硬山式建築又被具有江南特色的回廊巧妙地連接到一起。建築風格上的多樣化,一般從屬於它實用性的功能,內鄉縣衙也不例外。它在建築上的整體佈局,服從於它作為封建社會基層行政單位所體現的功能,在這一點上,全國從大到小的衙門都具有完全相同的特點。這些相同的建制,反映了中國封建社會大一統的行政管理結構和政治統治理念。

  從北京的故宮到內鄉的縣衙,在這龍頭和龍尾之間,我們可以看到非常明顯的一致性。龍頭的朱漆大門上有猙獰的獸頭門環,它體現了政權的強制性特徵;而在龍尾的內鄉縣衙,它的黑漆大門上也同樣有一個猙獰的獸頭門環。實際上,衙門的牙通牙齒的牙,原意是指帶有獠牙的門。

  而在基本的建築佈局上,北京的故宮是一個以中軸線為主的建築結構,因為古代中國人崇尚中央,中庸這樣一些價值觀念,在《孟子》這本書裏就有“立中國而撫四夷”這樣的説法,認為自己是在世界的中央,所以中國人非常重視居中的位置。

  儀門之後,中軸線上的建築是大堂,也叫公堂,正堂,公庭,正廳等,是知縣舉行重大典禮、審理重大案件,迎送上級官員的地方。公案後面的墻上,繪有一幅重要的象徵性圖畫——海水朝日圖。圖上象徵縣官的仙鶴正在向代表封建皇權的太陽飛去,顯示了縣官手中的權力來源,公案上的一些辦公用品,重要的是這綠頭簽和紅頭簽,綠頭簽是批捕簽,紅頭簽是懲罰簽。當這簽擲地有聲的時候,便意味著一項重大案件正在審理的過程之中。

  大堂的後面,中軸線上便是縣令日常辦公的場所,叫二堂。別人如進入二堂是要向這小屋裏的門房稟報的。內鄉縣衙的二堂又叫琴治堂,桌上的筆墨紙硯使這裡顯現出沉思的色彩。琴治堂的得名來自於《呂氏春秋》中的一個典故,講的是古代上谷縣的一個縣令俞子建善於用道德來治理屬下,平時只在二堂上鳴琴鼓瑟,不用事事操心的意思,顯示出古代官員們對於以道德來治理國家的理想。

  二堂後面,中軸線上的重要建築便是三堂了。三堂是知縣日常起居之所,但凡會客,商議政事,處理一般公務都在其中,有些涉秘和不宜公開的案件也在這裡審訊處理。三堂又是知縣的一般生活區,知縣在這裡可以品茗、更衣和讀書。三堂東西兩邊院落裏居住著夫人與子女,知縣可以在這裡與家人共享天倫之樂。三堂的後面又有後花園,為縣令和家人遊玩的場地。 從大門到後花園,顯示出衙門裏“前庭後院”的結構。前為辦公區,後為生活區,一縣之令的生活與工作都在盡在這尊貴的中軸線上了。

  除了中軸線上的這些重要建築外,在儀門和大堂的中間,中軸線的兩邊還對稱地排列著吏、禮、戶、刑、兵、工六房,對應著中央政府的六部,是輔佐知縣處理專門事物的機構。六房的排列左邊為吏、禮、戶文三房,右邊為刑、兵、工武三房。前述的三堂和這六房便構成了縣衙最基本的功能性場所。

  內鄉縣衙是一個大型的衙門,除了三堂六房之外,還按照左尊右卑的順序修建設了許多輔助性的院落。在大堂的左邊為縣丞衙,右面為主簿衙。二堂和三堂的兩邊又有東西帳房,東西花廳等。東西帳房是衙門裏邊處理錢糧的地方。而東西花廳是官員的妻子和兒女分別居住的場所。

  在舊日的縣衙中,縣官統領著立法、司法和行政之責,對子民們掌握著生殺予殺之大權。大堂內的這些刑具和兵器,顯示著作為一縣之長,在這塊土地上無限的權威,在內鄉縣衙裏面,現在有一個專業劇團,常年為前來參觀了解衙門文化的遊人們表演著過去縣官審案的一些具體過程和細節。

  在各級衙門裏都有一重重的大門,這些大門上大多挂有一些楹聯,它反映了作者們對為官之道的思考和對官民關係的表述。在內鄉縣衙的大堂兩邊就有“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負民即負國何忍負之”。在南陽市區的南陽府衙的正門上,也挂有“看階前草綠苔青無非生意,聽窗外鵑啼鵲噪恐有冤民”的楹聯,還有挂在儀門兩邊的“民情雖有順逆從修齊治平可造盛世,官品本無高下能公正廉明才是青天”。對古代官員們的所作所為一般沒有完備的監督措施,很多情況下,只能依靠官員的道德自律,所以從明代朱元璋開始,在各地官衙前的照壁上都繪有一幅叫“貪”的怪獸的畫像,這是用以警告官員們奉公守法,廉潔自律,不要貪污的警示畫。 在內鄉縣衙的儀門後還有“公生明”碑,背面有南宋皇帝趙構手書的詩人黃庭堅《戒石銘》刻石,內容是“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的警戒詞語。説到官員的自律,在今天的縣衙門口還立有兩塊石碑,其中這塊《三院禁約碑》就詳細規定了官府招待各種賓客所用的錢糧,儀仗等項花費,並按官員等級制定出嚴格的規則,誰也不能逾越一絲一毫。一些嚴於自律的官員往往得到人民的敬重和愛戴。受到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傳統的影響,人們往往把一些廉潔奉公,體恤百姓的人稱為父母官。實際上,“父母官”這個稱謂最早在民間的流行是在漢朝時的南陽郡。西漢元帝時,有個叫召信臣的南陽太守經常像父親一樣關心民眾疾苦,人們也把他像父親一樣來尊敬和愛戴,把他稱為“召父”。東漢光武帝時,還有一個南陽太守叫杜詩的,他發明了水力鼓風爐用以冶煉鋼鐵,鑄造農器,積極推動農業生産的發展,被人們稱作“杜母”。從此以後,人們就把廉潔奉公,關懷百姓的官員稱為父母官。

  在中國封建社會中,也出現了許多體恤民情,鼓勵生産的優良傳統。每年的立春前後,是中國的封建社會最有詩意的幾天,在這幾天裏,各地的官員都以“打春牛”的儀式來勉勵農民耕作。在這一天裏,就連北京的皇帝也象徵性地扶犁駕耕,整個國家都沉浸在勤奮勞動的氣氛裏。一個基層的縣令,他的日常職能除了鼓勵農業生産之外,還有徵稅納糧,災荒賑濟,聽訴斷獄,教化百姓,興學與科舉等工作,與民間的聯絡最為緊密,往往要做一些與百姓利益休戚相關的事情。象這只在南陽縣衙裏的標準石鬥,就是清朝道光年間縣令熊延基所制,它是為了防止糧行剝削農民所用,起到了安撫民心的作用。

  在中國的自給自足的傳統農耕社會,發展農業生産是各級衙門最重要的職能。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地區的不同,官衙的職能也就可能會有一些變化。在南陽西部的繁華的小鎮荊紫關,從戰國以來就是一個繁忙的水陸碼頭,又是一個軍事要衝,在這裡有一個總爺府,它除了維持地方安定外,還在當地繁忙的商業交易起到了調節和穩定的作用。

  荊紫關位於南陽市的西部淅川縣邊境上,與陜西、湖北兩省接壤的地方。在這條叫做白浪河的小河邊上有一個村落,村中有一個三省界碑,界碑不僅標誌出三省分界的具體方位,還銘刻著三省百姓友好交往的歷史。離這塊界碑不遠的地方,一條叫做丹江的大河緩緩流過,它上通陜西省的龍駒寨,下至湖北省的老河口,在過去是一條溝通中國南北方的黃金水道。在今天鐵路和公路運輸非常發達,早已取代了丹江航運。但在河邊上還留有一座清代風格的小鎮,向人們講述著過去繁華的歷史。根據有關記載,到了唐代,荊紫關已經發展成為一個非常熱鬧的集鎮。明朝和清朝,是荊紫關發展最為鼎盛的時期,已經形成總長約2.5公里的繁華的商業街。

  由於荊紫關是丹江航線上的一個重要交通樞紐,所以鎮上還留有多處商會的會館遺址,其中規模較大的有湖廣會館和山陜會館。南方湖廣地區的商人多是坐船而來,所以他們供奉古代治水有方的大禹。而北方山陜地區的商人多是由陸路而來的行商,所以他們會館的門口有方便馬車行駛的馬車道。南來北往的商人,在此地建屋蓋房,小鎮上也就留下了各式各樣風格獨特的房屋建築。像這種硬山式的房屋,是一種典型的北方房屋樣式,從這個院落的規模和格局,便可以想象到當年的主人是多麼風光和闊氣。而南方曲折的回廊,重疊的月亮門,以及在街道上處處可見的帶有高聳壯觀的風火墻的屋頂,也無不向人們顯示出當年有多少南方商人來此落腳。

  荊紫關的繁榮是靠航運來維持的,鎮上的人常年在江上航行,非常擔心自己的安全,所以在小鎮上修建了保祐船隻平安航行的廟宇平浪宮。在宮裏供奉的是丹江流域特有的保護神楊四爺。傳説,楊四爺是古代的一個將軍,他曾經治水有功,禱雨輒應,連河道中的龍王都怕他,所以船工們把他作為保祐自己的神明。如今丹江河道雖然已經斷航,可楊四爺在人們心目中已經變成了地方上的保護神,至今得以香火不斷,許多人現在還祈求楊四爺的保祐。

  想象中的神靈未必能保祐人們的幸福,而現實生活中卻必須要有人來保證一方水土的平安。據專家考證,荊紫關的這個軍事性質的衙門不僅在維護當地商業繁榮,也代行稅收等地方政府的職能。

責編:紅立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