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南陽《南陽漢畫像石 》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17日 11:26 來源:CCTV.com

  編導:高躍 攝像:周桂

  1931年夏,雨季,南陽連日暴雨傾盆,白河水位暴漲,衝上堤岸,沒想到在南陽城西南18里草店村附近,衝出一座漢墓,墓中的文物被盜搶一空,只剩下搬不動的墓石,後來有學者下到墓中,發現這些搬不動的墓石上刻有許多圖案和文字,沒想到這一發現,打開了兩千年前漢代的生活全景圖。在其後一千多年的漫長歲月中,不知有多少座漢代畫像石墓被盜掘和拆毀。漢代畫像石在出土後,或被移作別用,或被散落荒郊野外。明清南陽城墻的基礎中,也使用了大量的漢代畫像石,因當時無人知其為漢代畫像石,便誤以為是神仙造化的古景,南陽市方城縣的博望橋,建於明代橋身上有近百餘塊畫像石,備用作橋的基石砌在橋下。傳説中的“石人大睡覺”,就是指橫砌于橋基上的人物畫像石。

  南陽漢代畫像石是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被中國的文物考古學專家發現,並認定其為漢代遺物,出自漢代古墓。

  南陽位於河南省的西南部,地處漢水流域,東、北、西三面環山,是一個扇形盆地。這裡河流縱橫,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秦時在此設置南陽郡。西漢時,南陽郡因其所處優越的地理環境和豐富的物産資源而成為農業和手工業極為發達的地區,南陽的冶鐵業在漢代尤為著名,當時的冶鐵技術已達到很高的水平,隨著冶鐵業的發展,鐵制工具的質量及數量不斷提高,為農業、手工業提供了物質基礎和技術條件,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必然帶來商業的繁榮。從而使南陽郡治宛城在西漢時就已成為全國著名的五大商業都市之一,並享有“商遍天下”“富冠海內”的美譽。正是南陽一帶經濟的日益富蔗,才使其成為漢代大貴族依附和寄食的地方。西漢時就有不少王侯被分封在南陽,東漢王朝建立後,宛城又成為京城洛陽的陪都。因此,南陽更成為皇親國戚,達官顯貴們的雲集之地。漢代普遍盛行“靈魂不滅,事死如生”的喪葬觀念,因此,那些盤踞在南陽一帶的眾多貴族官僚們便將墳墓建得像生前陽宅一樣豪華氣派。就連一些不太富足的中下層地主,商人也不惜傾其家産對其父母實行厚葬,企圖以此舉博得孝名,從而達到擠身仕途,陞官發財的功利目的。於是,南陽一帶便出現了大量豪華堅固的畫像石墓。

  漢代畫像石墓出土最集中的是在南陽市的臥龍區和唐河、方城、鄧州縣內。南陽發現的漢畫像石墓雖然同屬於兩漢時代,但也存在時間早晚的差異,最早在西漢昭宣時期,最晚在東漢晚期。在南陽地區先後發掘了四十多座漢畫像石墓,後來文物考古工作者經過多次的文物普查,還發現了大量散存的漢代畫像石。目前,南陽市漢畫像館已收藏漢代畫像石2000余塊,成為全國藏品最多的漢代石刻藝術博物館。

  南陽漢畫像石的出土量很大,內容豐富,題材廣泛,含蓋了漢代社會的各個方面,就像漢代社會的一面鏡子,因此漢畫館根據畫像石所反映的不同主題,按畫面內容分廳分類進行展出,依次為:生産勞動、建築藝術、歷史故事、社會生活、天文與神話、角抵、舞樂百戲及祥瑞升仙八大部分,從不同層面反映漢代的社會生活狀態。

  南陽在西周時期屬申國,(今南陽市區北)呂國(今南陽市區西)春秋戰國時期先為楚所滅,後又為曾韓,秦之地,但附屬於楚的時間最長。地域相近,文化傳統相通,南陽漢畫像石自然地體現了楚文化所代表的中國純粹藝術精神。神話跟歷史,現實和神、人與獸的同臺演出,羽人插上雙翅,嫦娥擺動蛇軀,雲氣在翻舞飛騰,星體在迴旋流動。畫面通過線性韻律表現了極其深刻生動的意境,形成了鮮明的藝術特徵。

  運動創造了藝術,南陽漢畫像石中無論人物、動物、自然現象常以運動的形態出現。為了表現運動的力度畫像常改變主體,靜止的空間外貌,把它們的孤立形象加入到流動的虛擬空間,這種運動有極高的速度,以飛動的圖象與雲氣交融結合,似為生命與信念神遊天人之間。如雷公擊行畫像的三隻翼虎,形體被高度概括,似三道閃電出現在空中。狩獵畫像中,犬似利箭,馬似海嘯,它們飛速追逐拼命逃竄的鹿,形如飛的運動速度使南陽漢畫像石的動物形象,顯得栩栩如生。

  漢畫像石對龍的表現,達到了更高的境界。所出現的龍均舒展勁拔,剛強生動,表達出各種昂揚的性格,蛟龍騰空躍起,應龍駕雲飛霧,黃龍蠕蠕獨行,蒼龍交尾嘶鳴。龍的形象最能顯示出南陽漢畫像石的雄偉意境。

  秦漢時期,隨著國家的統一,經濟的繁榮,樂舞藝術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地處中原的河南樂舞,成為漢代藝術的一個重要表現方面。舞躍百戲也是南陽漢畫像石的主要內容之一,鼓舞在南陽的出土的畫像石中有多種姿態,一般為二人執桴擊鼓起舞,畫面舒展、奔放。

  在這些畫像石中既有倡優伎人專業化的演出,也有賓客主人的自娛性表演、打擊樂、吹奏樂,彈撥樂等五音齊鳴,建鼓舞,長袖舞各展風姿,雜技也在畫像石中有所展現,畫像形神具暢,場面絢麗。既展現出兩漢時代歌舞昇平的盛世景象,又反映了漢代南陽的文化藝術的空前繁榮。

  此墓是東漢時期的一座典型的夫妻合葬墓,首先我們看到兩組並列的墓室。這座漢墓是在南陽方城縣出土的。墓門雕刻藝術風格迥然不同,左邊的刀法雅拙粗放,左邊則顯靈巧細膩。陽剛與陰柔相得益彰。再看墓門上所刻的畫像內容更是豐富多彩,左下方門楣上則是寓意子孫繁昌的二龍穿壁圖,右上部門楣刻庵牛圖,這是一幅極為珍貴的畫像。

  在南陽的漢畫館,天文與神話廳內展示著很多塊人首蛇尾圖象的畫像石,據説這就是神話故事中的伏羲女蝸,她們是傳説中的中華民族的始祖神。這幅伏羲女蝸交尾畫像石,又表明我們的始祖神是龍的化身,因此我們中華兒女就成了龍的傳人。

  南陽漢代發達的經濟,使南陽出現了不少富商大賈和擁有萬金的土地主,他們憑著雄厚的經濟實力踏入仕途,建功立業,政治的穩定,經濟的繁榮,使漢代社會生活日益豐富多彩,在很多畫像石都有所表現。 解説:此石所刻畫像為漢代十分流行的一種宴席間飲酒遊戲——投壺。席中放置一壺,左右賓主二人席地而坐,懷中各抱教父向壺中投入。此畫像石生動的再現了漢代的飲酒文化,也反映了漢代社會貴族奢侈的生活狀態,畫像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一彪大漢,兩眼呆滯,吃力聳肩,一副酒力不支而狼狽下場的形象。

  漢自然西漢中期角抵之風盛行,人與獸鬥,人與牛斗是南陽漢畫像石的另一題材,在獸鬥與牛斗中,人絲毫沒有驚慌失措之態,反而有玩耍動作的安閒與滑稽。人與獸似為親密的夥伴。角抵可分為人與獸鬥,獸與獸鬥,人與人相搏等三種形式。這些畫像的形態誇張生動,富於感染力,動物野性充沛,任務勇猛矯健。在力量與意志的衝突和抗衡中,充分展示了崇力尚武,富於挑戰的時代精神。

  一輛輛軺(yao)車,驂(can)駕非馬,高撐華蓋,前有導騎,後有護從,耀武揚威,煊赫過市,據史書記載,西漢政權剛剛建立,連皇帝也未能乘坐純一色的四匹馬拉車,將相或乘牛車。到漢武帝時,漢朝有了迅速發展,一般的地主,官吏也可乘坐馬車出行。南陽漢畫像石中大量的車騎出行畫像正是這種社會現實的反映。

  漢代是我國天文學發展史上一個重要時期,南陽漢畫像石中有許多天文圖象,巨大的陽鳥,肩負日輪而行,日輪內刻一象徵月亮的蟾蜍。豐富的想象力,結合神話傳説這是漢代人對“天”的哲學理解的藝術作品。 牛郎與織女就源於天文神話故事,我們所看到的這塊畫像石的右上角就有牛郎的形象,一個小牧童回首持鞭牽引著一頭牛,在牛郎上方刻有三星相連的“牽牛星座”。左下角刻有用連線形成房子狀的四顆星,就是“織女星座”。這一畫像將牛郎織女神話形象與天文星象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充分顯示出了漢代工匠那廣博的知識和高超的技藝。這些圖像,有些是漢代天象觀測的真實記錄,具有很高的天文學價值。

  南陽漢畫像石具有囊括宇宙,融合天人的宏大氣魄,對漢代繁榮發展所創造的世界,始終充滿堅定的信心與力量,它依據優越的政治,自然環境,把神話、歷史、現實進行歸納,以浩大的氣勢與力量去表現人類征服外部世界的雄偉意識,這一藝術寶庫的價值在未來將更加輝煌。

責編:紅立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