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 導 王 永 攝 像 李鐵華
2005年11月10日,中國陜西法門寺保存的釋迦牟尼的佛指舍利,赴韓國供奉,當時有100多萬人前去瞻仰膜拜這佛教界的最高聖物。釋迦牟尼是佛教的創始人,被尊稱為“佛祖”。舍利是其火化之後所形成的堅硬之物,也是佛祖留給後人唯一的身體之物。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 釋迦牟尼除舍利之外,還有兩件他曾使用過的東西留存於世:一件袈裟和一隻缽盂。也就是今天出家人都擁有的衣缽。但與眾不同的是,釋迦牟尼的衣缽是佛祖的傳法信物,誰得到這一衣一缽,誰就是後任的佛祖。鮮為人知的是,與舍利一樣,釋迦牟尼的衣缽後來也輾轉流傳到了中國。
相傳,南朝梁武帝時期,第28代佛祖達摩從印度來到了中國宏揚佛法,佛祖的信物——釋迦牟尼的衣缽也被他隨身攜帶到了中國,後來達摩手中的衣缽在中國傳了六代,當衣缽傳到六祖惠能手上後,衣缽就沒有再傳下去。於是,千百年來,佛祖衣缽的去向也就成了一個千古之謎。
南華禪寺位於廣東韶關,始建於南朝梁武帝時期,也就是達摩來到中國傳法的時候,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史料記載,六祖惠能曾在此説法37年,並創立了禪宗,這裡也是佛祖的衣缽最後出現過的地方。我們《走遍中國》攝製組走進韶關,試圖去解開這個千古之謎。
來到南華禪寺,正趕上雨季,禪寺清幽肅穆,充滿著一份神秘。在寺中的天王寶殿前,我們見到一個嶄新的巨大的衣缽雕塑,據説就是為了紀唸佛祖的衣缽。在今天的南華禪寺,流傳著許多有關佛祖衣缽法力無邊的傳説。
在寺中的祖殿前,一座俗家人陳亞仙的祖墓靜靜的坐落著。佛門靜地出現俗家人的祖墓,這在我們到訪過的眾多寺廟中是絕無僅有的。據記載,陳亞仙是韶關當地的一個財主,當年六祖惠能來到南華禪寺的時候,南華禪寺不僅破敗,而且狹小。於是六祖就找到了陳亞仙,請求他施捨一袈裟之地。
陳亞仙一看六祖的袈裟法力無邊,只好把地借給惠能擴建寺院,但要求給他留下祖墳之地,後來陳亞仙也皈依了佛教,成了居士。
南華禪寺中有一處神秘之地,這就是藏經閣。閣裏保藏著眾多的鎮寺法物。六祖的衣缽會不會就珍藏在那裏?我們來到南華禪寺的藏經閣,它始建於明代,在寺院眾多的建築中並不顯眼。藏經閣一樓供奉著觀音菩薩,可供遊客膜拜和參觀。聽我們説明來意後,看管一樓的僧人帶我們繞到了菩薩的背後,這兒有一扇鎖著的小鐵門,這位僧人告訴我們,鎮寺法物都在二樓,眼前這道門是通往二樓的必經之路,二樓另有專人把管。穿過曲折的回廊,這位僧人帶我們去找二樓管理者。僧人矢口否認衣缽的存在。
六祖惠能的真身,今天被安放在祖殿裏供人膜拜。真身是六祖惠能圓寂後,用他的屍體特製的。真身內部是人體幹屍,外表貼以麻布、涂香灰泥、上漆製成。這座真身像形生動逼真,形態慈祥,它是由六祖惠能的弟子、唐代著名的佛教雕塑家方辯製作的。
六祖惠能的真身原來安放在祖殿前的靈照塔內,靈照塔始建於唐代,是南華禪寺內至今保留原址不變的最高最古的建築物,後來惠能的遺體才移入祖殿內供奉。
據《六祖壇經》記載,惠能俗姓盧,生於唐貞觀年間,三歲喪父,母親把他撫養長大。由於家境貧寒,24歲時惠能前往湖北黃梅東山寺向五祖弘忍求法。七八個月後,五祖召集眾第子,讓每個人要做一個偈語,誰的偈語最能反映佛性真諦,誰就可繼承佛祖衣缽,成為六祖。
五祖認為惠能的偈體現了佛教的真諦,就因為這一偈,尚未剃度的惠能以居士的身份獲得了佛祖的傳法衣缽。不料,這衣缽卻為惠能招來了殺身之禍 。
梅關古道,開鑿于唐朝,在古代這是唯一一條連接中原和嶺南的通道,當年的六祖就是順著這條古道來到韶關的。惠能得到佛祖的衣缽後,遵五祖的指令馬上南下。一直嚮往著祖位的五祖大弟子神秀,為了奪回衣缽,也馬上派眾僧追殺。
在今天的梅關古道上,當年六祖惠能放衣缽的石頭還在,後人為了保護此石,專門為它蓋了一個亭子。當年惠明為什麼拿不動佛祖的袈裟,至今沒有人能解釋得清楚,試想一衣一缽能有多重,難道佛祖的衣缽真的是法力無邊?難道佛祖的衣缽真有天龍八步保護?但是韶關大學宗教研究室主任羅千人教授卻認為,當年在六祖和惠明之間肯定進行過一場滌蕩人性的討論。
在這命懸一線的時刻,惠能用精湛的佛法使惠明頓悟,從而保住了佛祖的衣缽,擺脫了眾僧的追殺。今天的古道上依然梅林茂密,一如千年之前。惠能從這裡脫險之後,幾經輾轉,投奔了南華禪寺。儘管寺裏的僧人一再否認六祖衣缽的存在,可是,據《六祖壇經》記載,佛祖衣缽就在南華禪寺。《六祖壇經》是六祖留給後人的唯一經典,也是中國的唯一一部佛教經典。也就是説六祖衣缽應該就保藏在寺裏。
經過多方努力,南華禪寺方丈傳正大師終於同意我們拍攝藏經閣二樓。藏經閣的確讓我們大開眼界,我們眼前的是宋代的木雕500羅漢,這是明代的銅鑄六祖雕像。在這裡,我們發現了不少六祖生前用過的物品,還發現了當年武則天請六祖上京説法的聖旨。其中一雙繡花緞襪也是武則天所賜,據説六祖講經時才穿用。這根六祖錫仗重達45公斤,傳説六祖曾用它降龍伏虎;還有六祖惠能曾經使用過的墜腰石,上書“師墜腰石,盧居士志”。當年,惠能在湖北黃梅東山寺向五祖弘忍求法,弘忍安排他在廚房舂米,由於惠能身小體輕,為了增加體重,便把此石束在腰間,每日辛苦勞作,在揮汗如雨中體味佛性真諦。這些都是國寶級的珍貴文物,一千多年的滄桑歲月似乎無損於這些聖物,它們靜靜的躺在那裏,似乎還帶著六祖的余溫和氣息。在藏經閣,我們卻沒能看到代表佛祖的衣缽。
我們在南華禪寺拍攝到了僧人進餐時的場景,一千多年前,惠能就是在這裡,與今天的眾僧一樣手持缽盂用餐。 缽盂是僧人們化緣的器皿,袈裟是僧人們的法衣,它是模擬水田的阡陌形狀縫製而成。
據佛教經典記載,佛祖衣缽的缽是水晶的缽盂,衣是百納袈裟。據説佛祖的袈裟穿在合法繼承人身上會發出金色光芒,即使在暗室裏也能照得滿堂光明。儘管佛祖的衣缽如雪泥鴻爪難覓影蹤,但據《六祖壇經》記載,佛祖的袈裟曾在避難石上留下印痕。韶關市作家朱德瑞熱心於保護避難石,他主動要求帶我們去南華寺對面的山上去拍攝避難石。在上山的路途中,我們還遇見幾位香客。
在避難石上,袈裟的印痕清晰可見。韶關作家朱德瑞告訴我們這巨石中部凹陷處的紅色紋路酷似一個披著袈裟坐禪的僧人,這紅色紋路就是佛祖袈裟留下的印痕,它在此已經歷千年的風吹雨打。
據傳,當年六祖惠能為逃避大師兄神秀的追殺,從湖北經梅關古道逃到了南華禪寺,在寺裏住了不到九個月,追兵又至,惠能只好逃到了寺對面的大旺山上,追趕他的僧眾於是就放火燒山,由於惠能隱身在這塊巨石之中,最終方才得以倖免。從那時起,佛祖袈裟的衣紋就留在了這塊巨石之中。
雖然只是傳説,但避難石上的袈裟印跡卻增加了我們的期待,六祖惠能的衣缽即使不在南華禪寺,也應該就在附近。
大鑒寺位於韶關市內,始建於唐代,大鑒寺裏香火旺盛,大殿裏供奉的觀音菩薩,在觀音菩薩右邊安坐的正是六祖惠能。據説,當年六祖不僅曾多次在這裡為僧俗説法,而且《六祖壇經》中的許多禪宗理論正是在這裡得以整理。
惠能給中國的佛教界留下了唯一一部佛教經書《六祖壇經》,但對惠能是否識字,人們至今眾説紛紜,因為《六祖壇經》是惠能的弟子根據他的弘法記錄整理出來的。的確,六祖沒有給後人留下任何手跡。但如果六祖不識字,他怎麼能通曉古今,背誦經典,在講經説法中出口成章?不過,羅千人教授認為六祖只是早年不識字.
在大鑒寺,我們仍然沒有找到六祖的衣缽。就在空手而歸的路上,我們獲得了一個信息,有人在藏經閣二樓看見過一件紅色的袈裟,我們又趕往南華禪寺。經過我們的再三懇請,傳正大師終於吐露,在藏經閣的一個密室中,的確有一件寺中世代珍藏的袈裟,並同意我們再次拍攝藏經閣,但是不允許我們拍攝他的取衣過程。六祖的袈裟終於要浮出水面了。袈裟是鎮寺之寶,由於袈裟年代久遠,如果接觸空氣,極易氧化造成破損,所以我們只能隔著真空包裝袋拍攝這件神秘的袈裟。
傳正大師告訴我們,袈裟還有一件明代的複製品,也是非常珍貴,但允許我們打開拍攝。打開層層疊疊的包裹之後,袈裟終於展現在我們眼前。只見袈裟上用金絲繡滿了佛像,佛像排列整齊,一個個佛像面目清晰,形態莊嚴,繡工極其精巧。傳正大師告訴我們,這的確是六祖穿過的袈裟,但不是釋迦牟尼傳下的袈裟,而是武則天御賜的千佛袈裟。
對佛祖衣缽的去向,歷代傳説眾多,莫衷一是。一種傳説是,衣缽被當時的女皇武則天以強索的手段從惠能的手上取走了,然後回贈了一件千佛袈裟和一隻水晶缽盂給惠能作為交換。我們看到的袈裟正是武則天的回贈品。
當我們帶著未解之謎離開南華禪寺時,天色已晚,寺裏的晚鐘已遙遙地在這座千年古剎響起,鐘聲在林谷間回蕩,在歷史中回蕩,在我們的心靈間縈繞。
責編:紅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