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導:李劍峰 勵雋婳 攝像: 王國強
清東陵這是一個曾經戒備森嚴的皇家禁地,也是一座百年來屢遭盜竊的墓園。雖然近幾十年這裡一直平靜,但是,守護它的幾百名工作人員每一天都不敢放鬆警惕。在這裡工作了30多年的尹慶林老人至今都對夜裏輕微的聲響有著強烈的敏感。
尹慶林 清東陵文物管理處退休幹部
1997年3月29號,大約淩晨4點左右,我們藏有重要文物的慈禧陵大殿的警報突然響起,馬上我們處領導就通知了機關的全體工作人員趕到慈禧陵。
慈禧陵是這座陵園中看管最為嚴密的地區,這是因為慈禧陵的建築工藝之精美,裝修之豪華,被公認在清代陵寢中空前絕後。那麼,是誰如此大膽在這深夜擅自闖入?
尹慶林 清東陵文物管理處退休幹部
我當時就被分在宮門這,手拿一根木棒,也準備隨時和敢闖入這個禁區的人進行一次搏鬥,還好大約過了15分鐘吧,不説了,沒事了,一場虛驚。原來是由於蝙蝠闖進了慈禧陵大殿,使我們的紅外線報警器,動作了起來,發出了報警信號。
雖然是虛驚一場,但夜晚巡視是東陵文管處成立以來一貫的傳統。這樣的巡視整個晚上都要執行四次,直到第二天天明。
| |
清東陵位於河北省遵化市馬蘭峪以西,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體系最完備,佈局最規整的古代皇家陵園。在這裡的15座陵寢中,長眠著清王朝鼎盛時期的皇帝順治、康熙、乾隆,同樣也埋葬著清王朝衰敗時期的皇帝咸豐和同治。陪伴這些皇帝的還有兩個最有權勢的女人,孝莊太后和慈禧太后,前者輔佐她的帝王開創了清朝最強盛的時代,後者則把她的國君玩弄于股掌之間,最終使王朝覆滅。
清東陵據説是順治皇帝選中的陵址,有一年他登上昌瑞山,看到山的南部風水絕佳,便説“此山王氣充裕,可為朕之壽宮”,從此,這裡便成為清朝的皇陵。昌瑞山是東陵的靠山,宛如一道天然的屏風樹立於陵區的後面。正對著清東陵的前面,有一座拔地而起的孤峰叫金星山,在金星山往北又有一座影壁山。這三座山恰好連成一線,成為清東陵的中軸線。順治帝的孝陵建在昌瑞山主峰南麓,處於清東陵最為尊貴的位置。其他帝後的陵寢分佈在孝陵的左右。
在清朝,東陵是重兵把守的禁區。有的人窮盡一生研究東陵,卻最終沒有機會走近這個神秘的區域。然而,歷史總是格外垂青另外一些人,他們在機緣巧合中觸摸到東陵最隱秘的所在。他叫徐廣源,曾擔任清東陵文物管理處研究室負責人,70年代他進入文管處工作,現在已經退休。徐廣源經常會在清晨沒有遊客的時候,走進陵園看看,撫摸一下他再熟悉不過的一磚一石。因為他太熟悉這磚石後的秘密了。
| |
慈禧陵是清東陵地上建築中最豪華的一座。當初,慈禧利用獨自掌權之際,大修陵寢,極盡奢華,修陵過程長達十三年。這座慈禧陵大殿是用名貴的黃花梨木建造的,墻壁上鑲滿了黃金。而這也似乎註定了她的陵墓在劫難逃。1928年,軍閥孫殿英指使部下盜掘了慈禧陵和乾隆陵的地宮,據説拉走了二十輛大車的殉葬寶物,慈禧陵一片狼藉,還有傳説慈禧的屍身被四分五裂,不堪入目。在《東陵盜案彙編》一書中記載了當時慈禧陵地宮殘破的情形。然而,在隨後的幾十年中,世人卻再沒有看到關於慈禧地宮的只言片語。
20世紀八十年代,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東陵文管處決定組織研究小組清理慈禧地宮,徐廣源幸運地成為其中一員。
徐廣源 專家
當時我們是從當年的盜口,爬進到這個地宮裏的,慈禧的內棺,方方正正的擺放在棺床上,她的外槨已經殘破散碎,扔在地宮的西北角。徐廣源根據已有的資料判斷:棺內至多只有一些慈禧的殘留骨骸,並且很可能已經糟朽不堪。同期聲 徐廣源 專家可是我們把棺蓋打開以後,看到的情形和我們想到的是完全相反,我們當時都非常吃驚,就是整個棺內用一條黃緞大被把棺底蓋得嚴嚴實實。 徐廣源還看到,黃緞大被的中央,蓋著一件藍色坎肩和一件黃緞的長袍。同期聲 徐廣源 專家被子下邊就是一具完整的屍體,那就是慈禧的遺體,慈禧的遺體當時是這麼一個情況,她是一具完整的幹屍,她的皮已經貼在骨頭上,十分完整,上身是裸露著,下身穿著一件褲子,這褲子上面繡滿了壽字,她的一隻腳光著,另一隻腳穿著白襪子,她的屍體表面一看是完整的,但是如果用手輕輕一按,就會顯得十分酥脆,就會斷裂。
徐廣源馬上意識到,這是1928年孫殿英盜墓之後,已經退位的末代皇帝溥儀派人來慈禧陵,第二次安葬了慈禧。從這以後的半個世紀,一直沒有不速之客再次開啟這個棺木。多年以來外界眾説紛紜的謎團終於解開了。然而,對於更多想深入了解東陵的人來説,這也許僅僅是個開始。
| |
今天的清東陵已經成為旅遊的好去處。陵區內的村莊有許多別具特色的餐廳吸引了不少遊客。這個叫餑餑,當地的滿族人在結婚的時候都要吃,預示著新媳婦要懷孕生子,子孫勃勃。這個叫擱著,説起這個名字,還有一番不同尋常的來歷。相傳,當年慈禧到東陵來謁陵,守護大臣傷透了腦筋,不知道拿什麼來招待吃夠了山珍海味的慈禧。想來想去,他們覺得當地有一種用綠豆面做的食品慈禧可能沒有吃過,於是就給老佛爺呈了上來。
李寅 清東陵文研室主任
慈禧嘗了一口覺得很新鮮,可是想吃第二口的時候,宮裏有規矩不允許多吃,想撤下去又不忍心,就只好大臣把它撤下去的時候,讓先放著吧,擱著吧,就是還想吃這個東西,當時守護大臣馬上就跪下來,因為這個沒有名字,就説謝老佛爺恩典賜名,所以這個名字就流傳下來叫做擱著。令人奇怪的是,這些具有滿族風味的食品在與東陵相臨的其他村落裏卻找不到影子。為什麼距離如此相近,飲食習慣卻如此不同呢?
不僅是飲食,我們走在清東陵之內的村莊裏,發現這裡的瓦房與普通農村的瓦房有很大區別。在瓦房的角上都會有一道很粗的長檐,而房頂的煙囪都加了一個四角的蓋子。當地人把它叫做和尚帽或者相公帽。更為奇怪的是,這裡的村民把他們居住的村落叫做“圈兒”。這是為什麼呢?徐廣源帶領我們走進村裏,原來這些村落曾經是清朝東陵的管理機構“陵寢內務府”的營房。
裕陵是埋葬乾隆的陵墓,裕陵大圈就是專門為裕陵服務的內務府營房。實際上,在東陵的每一個帝後陵寢周圍,都有一個專門為其服務的圈兒,它們合稱“八圈兒”。住在各圈兒的內務府人滿語稱為“包衣”,也就是皇家的奴僕。他們的工作就是打掃清理大殿,籌備和製作祭祀相關的物品。在東陵內,只有他們用圍墻圍起來的營房是有人氣的陽間,出了圈兒便是那些皇帝皇后陰魂的領地。
我們《走遍中國》攝製組走進東陵的“八圈兒”,試圖尋找那些昔日守陵人的痕跡。在南新城村,有人帶我們找到一個名叫趙瀛洲的87歲老人,據説他就是那些曾經的守陵人的後代。在趙瀛洲家中,我們了解到他曾經賣字為生,他有一個怪脾氣,自己定好的價格向來不許別人還價。
趙瀛洲 87歲 村民
我説多少錢就是多少錢,你願意看著合適你就買,不合適就拉倒。
由於他的固執,好多次生意都沒有做成。但是對於他來説,賺錢還不是最重要的。
趙瀛洲 87歲
我們祖上是東陵的,景陵的總管,最後也是景陵的總管,我們祖上在滿清時代是世襲的官,世襲五品章京,所以到最後一個還是景陵總管。趙瀛洲的父親從小告訴他,賣字是文人的末路,不到萬不得已不能為之。儘管趙瀛州也曾經有過非常窮困的時刻,但是堅持賣字不還價在他看來是為他和他的家族保留了僅有的一點尊嚴。
趙瀛洲祖上看守的景陵就是埋葬康熙的陵墓。雖然守陵人是奴僕,但是他們的生活非常優越。根據相關資料記載,他們花錢有俸銀,吃飯有俸米,居住有公房,家裏遇有婚喪嫁娶之事可以報請賞銀。嘉慶四年開始,朝廷為了優待陵寢官員,對文職六品以上的官員給予雙倍的俸祿。
但是,他們的這種風光生活並沒有一直延續下來。隨著清政府的垮臺,這些昔日閒散無憂的守陵人,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趙瀛洲 87歲
這個錢(俸祿)按數發就發到民國五年,到民國五年就減成發了,一年減二成,一年減二成,等到民國九年還剩五成,這樣就維持不了生活了,等到民國九年以後,還沒有了。
陳景山 研究者
因為他們沒有生活能力,不管銀子也不管米。沒有生活來源,這些人大部分都是死走逃亡,賣兒賣女,有的人跑到唐山、撫順下煤窯,因為他不會耕作,不會種田,這些人只能會做工,還有一些人沒處住,把房子賣了,擠在關帝廟裏住,或者説是在村邊的坎子裏邊挖個坑,在裏邊穴居。
面對生活的劇變,大多數昔日的守陵人離開了清東陵,曾經幽靜神秘的清東陵成為一個不設防的荒園。
民國初年,那些昔日過慣了寄生生活的守陵人面臨著生存的危機,於是他們便把貪婪的目光投向了世代看守的陵寢。
徐廣源 專家
許多看守陵寢的一些官員監守自盜,把陵寢內所存放的一些珍珠,玉器,和金銀器,偷了出來,到市場進行變賣,以維持他們的生計。
在這之後的幾年中,東陵的各種盜案不斷發生,幾乎所有的陵寢均遭受盜掘,不能倖免。這其中包括神秘的容妃墓。這就是容妃墓。有人説墓的主人就是那個著名的維族女子香妃。傳説中,香妃是乾隆平定回部叛亂時搶進皇宮的,她天生麗質,身體能發出一種沁人心脾的清香,特別受乾隆皇帝的寵愛。可是香妃忠於故主,時刻都想殺死乾隆,為回部報仇。據説香妃死後被埋葬于遵化東陵。然而,還有一種説法是:香妃最終葬于新疆的喀什。那麼,這個容妃墓到底安葬的是不是香妃呢?徐廣源在1979年親手解開了這個謎團。
徐廣源 專家
當時10月份,正在維修寶頂的時候,有個女小工從這路過,她突然發現這幾個條石掉下去了,出現一個大洞。這個洞就是當時盜陵人由這往下挖的。下了地宮之後,石門往裏都是二十來厘米深的灰漿和泥漿,我們過不去,怎麼辦呢,就是在灰漿裏,隔一段就擺放一個大磚頭,隔一段就擺放一個大磚頭,然後在磚頭上面鋪上竹排子腳手板,我們就踩著腳手板,一點點走進地宮的。
徐廣源和同事們越來越靠近容妃的棺木,他們相繼找到了腿骨,上臂骨,胸骨,唯獨沒有發現頭顱骨。如果沒有頭顱骨,還是不能準確判斷墓主人的身份。
徐廣源 專家
我是不死心,我就站在這個位置上,站在腳手板上,用鐵锨在灰漿泥漿當中,到處找,突然通過手感就意識到灰漿裏邊有一個硬物,我就用鐵锨把硬物撈到眼前,蹲下來用手伸到泥漿裏一捧就捧出來了,就是一個頭顱骨。當時大家都非常高興,我就像捧到一個寶貝一樣。
這就是徐廣源找到的頭顱骨。隨後他們又找到了一條花白的發辨,一個吉祥帽和幾塊哈達的殘片,並且他們在棺槨上發現了一段用金水寫的阿拉伯文字,後來經專家翻譯,正是古蘭經著名的一句話“以真主的名義”。同期聲 徐廣源 專家後來經過我們對頭顱骨,到北京去鑒定,找有關專家鑒別,通過對文字進行破譯,更進一步確定,這個死者,乾隆皇帝的容妃就是傳説中的香妃。
香妃之謎終於得以破解。由此看來,香妃是在後宮中平靜地度過了自己的一生。但是,在龐大的東陵陵區內,還有無數的謎團等待著有人去解答。有一個問題總會被眾人提到,為什麼清朝的地下宮殿容易被盜掘呢?
李寅,是清東陵文管處文研室主任,多年來他一直試圖解答這個問題。
李寅 清東陵文管處文研室主任
| |
28年孫殿英盜墓的時候,真的就沒找到地宮入口,你看這地下,他就亂挖一氣,沒有辦法,他就找了一位老守陵人,經過嚴刑酷打,折磨他,這個守陵墓人就喪失原則了,告訴他這個地宮的入口,就在陵的影壁的下線正中地方,您看,只有幾米深的深度,非常的淺,而明陵則不一樣,非常深,能有十幾米的深度,所以清陵是非常非常簡單,盜墓者就能夠從這裡面跳下去,就直接盜開了。
當初乾隆墓被盜時,盜匪打不開最後一道石門,便用炸藥爆破,之後大水涌出,眾人入內發現原來是乾隆的棺木頂在石門上。棺木是安放在棺床上的,不僅如此,四個卡棺石將其牢牢固定。那麼,為什麼棺木會自行移動到門口呢?難道是象有人傳説的那樣,乾隆爺顯靈了?
李寅 清東陵文管處文研室主任
棺槨在卡棺石卡住它,怎麼會漂起來呢,我覺得就是外棺,長期在雨水中浸泡,已經糟朽了,卡棺石就失去了作用,把棺槨脫離開卡棺石,漂浮起來。
清陵的地宮由於建造的比較淺,在地表的水層之間,所以經常發生滲水。那麼,又是什麼原因使清朝的統治者們把自己的陵墓建造的如此之淺呢?有人説,清朝的帝王們確信自己的統治是牢固的,江山可以萬代流傳,其實,他們自己也不相信,順治,乾隆等都曾向屬下或後輩闡述過“厚葬招災”的道理。他們認為,簡葬才能求得身後的安穩。
李寅 清東陵文管處文研室主任
和明代的皇帝相比較,還是相對來説是比較簡單的,你比如他的隨葬品主要是在屍身周圍填補棺縫的用途,那麼明代的朱栩君的定陵我們知道,他的隨葬品有26個大陪葬箱,隨葬品是相當豐富的,清朝帝王和他還是沒法相比的,相比之下清朝帝王可以這樣説,還是比較簡葬的。
但是“簡葬”真能求得身後的安穩嗎?據研究人員勘查,只有清初順治皇帝的陵寢沒有發現被盜,那是因為清初按照滿族的習俗實行火葬,傳説順治的地宮中只保留了他的骨灰,這算得上是真正的簡葬了。而清東陵其餘八個帝後的陵墓均遭受過不同程度的盜掘。
在清東陵的陵區內,我們奇怪地發現諾大的東陵只有一個小小的廟宇,叫做二郎廟,裏面供奉的是二郎神。據老輩人講,當初是因為對面有座山叫猴山,清朝的統治者認為只有二郎神才能鎮得住山上的孫猴子,所以大清國才不會翻天。若干年後,姓孫的果然把大清國攪得天翻地覆。有人説,這只猴子是孫殿英,他挖開了慈禧和乾隆的陵墓,被後人叫做東陵大盜。也有人説,這只猴子是孫中山,他徹底推翻了滿清王朝。 當然,這只是個民間傳説,事實上,封建王朝的覆滅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是歷史的必然。
責編:紅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