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濰坊《風箏傳奇》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7月12日 14:46 來源:CCTV.com

  編導:劉彥臣 攝像:張軍濤 秦志明

  每年春天風箏飛滿天的季節,也是濰坊人迎來一年一度國際風箏節的時候。來自中國及世界各地的風箏專家和愛好者們在這裡同臺競藝,競相亮出自己的絕活。

  這是本屆風箏節上最大的一隻風箏。它有290多米長,123公斤重,迎風面積880多平方米,放飛需要幾十人協力進行。這就是曾獲吉尼斯世界最大紀錄的風箏——由濰坊人製作的巨型軟體風箏——眼鏡王蛇。

  就當這只巨型風箏即將騰飛的時候,不知何故,它卻淩空跌落,讓現場的觀眾大為遺憾。

  濰坊,號稱風箏的故鄉。屹立在濰坊風箏廣場上的這尊老人塑像,就是公輸班,又稱魯班。相傳當年墨子與魯班比賽手藝,墨子用三年的時間製作了一隻木鳶,飛了一天就掉了下來;而魯班用竹木削成竹雀,飛了三天沒有落下來。於是,後人遂將墨子與魯班共同尊為中國古代風箏的祖先。

  墨子和魯班是古代青州人,而本片開頭最大風箏的作者楊雲勝則是今天的青州人。為尋訪楊雲勝,我們來到了青州——這座滿目蒼翠、古色古香的城市。上古時期大禹定乾坤,將天下劃分為九州,青州便是古九州之一。由於地理變遷,今天的青州則是濰坊市下屬的一個縣級市。

  當我們來到風箏明星楊雲勝的家時,他正在家中修補風箏——那天在風箏節上放飛失敗的眼鏡王蛇。

  果然是一隻巨型風箏,光是這眼鏡王蛇的頭部,就層層疊疊鋪展了楊雲勝家的整個小院。


  望著這些鋪展了一地的布和線,我們疑惑這樣一個龐然大物到底是怎麼飛上天去的呢?

  這是濰坊保存下來的最古老的風箏作坊遺址,據説建於明朝末年,五百年了。滄桑歲月將臺階兩側的石板打磨得光滑如玉,而今的孩子們依然在這裡盡情嬉戲。專家們考證:起碼從那時起,甚至更早,楊家埠就已成為古濰坊地區名符其實的風箏和年畫之鄉。如今村裏人驕傲地説:楊家埠,一千人,五百人畫年畫,五百人扎風箏。挂在家中是年畫,放在空中是風箏。

  專家們推測,中國古人發明風箏的靈感應該來自生活,當人們看到樹葉臨風飄舞、草帽被風吹起,逐漸發明了風箏,發展到後來就有了板子風箏、硬翅風箏、軟翅風箏,直到今天的軟體、立體風箏等等,經歷了幾番脫胎換骨的變化。而今天各式各樣的創新風箏更是層出不窮。

  這是一隻動態的翼龍風箏。據説,當風箏臨風的時候,翼龍的眼睛、嘴巴就會動起來。它的作者就是本片開頭放飛鑼鼓風箏的張效東。

  他就是張效東。在他的風箏工藝社裏,擺滿了各式各樣的龍、鷹、蜻蜓、蝴蝶、螳螂、海馬、孔雀等等,琳瑯滿目。

  每年張效東都要代表寒亭區隊參加濰坊國際風箏節,並且年年獲獎。今年風箏節上他隆重推出的就是那只敲鑼打鼓的風箏——名叫金狗旺旺迎奧運。

  風箏敲鑼打鼓的聲音來自這樣一組機關——一個小小的牛皮鼓和一個罐頭盒製成的小鑼。當風吹動風鬥,風鬥又帶動鑼鼓,風箏便會熱熱鬧鬧地敲起來。更有意思的是,張效東還在風箏上安裝了遙控的鞭炮。而用作點燃鞭炮的遙控裝置,也是張效東土法製造的。

  一年一度的濰坊國際風箏節始於1984年,如今已經成功舉辦了23年,規模越來越大。同時濰坊也被國際風箏聯合會組織認定為世界風箏的故鄉。

  楊雲勝今年的亮相卻以失敗告終,他要儘快修復自己的風箏。縫補工作結束後,接下來要再次為它進行拴線。而這樣一隻風箏的拴線可不簡單,楊雲勝不得不把風箏拉到一座籃球館裏進行。

  楊雲勝本是青州閥門廠的一名職工,因為一次偶然的工傷事故,左眼受傷。此後,楊雲勝才真正全身心地做起了風箏,日漸成為濰坊著名的風箏明星。2004年,他忽然萌生了挑戰世界最大風箏紀錄的想法。

  同期:原來吉尼斯世界紀錄的保持者,它是巴西的一個風箏,它是一個鰩魚形狀的,是628平方,所以我們一開始設計的時候就照著1000平方以上設計的。

  因為這是一個巨型風箏,很難有足夠的空間擺開它,怎麼辦?楊雲勝就按1:40的比例先畫圖。圖紙出來之後,在自家那個小院裏完成了局部縫製。

  最後還是在這個籃球場上進行最後的一道工序——拴線。有經驗的人都知道:風箏能否順利起飛,關鍵看拴線。但這個時候,卻出現了問題。

  又經過多次的調整、試飛之後,楊雲勝終於成功了。

  2005年,楊雲勝終於拿到了吉尼斯世界最大風箏紀錄的證書,如願以償。


  有了最大,就有人想到最長。那麼最長的風箏有多長呢?

  這就是正在申報吉尼斯世界最長風箏紀錄的中華巨龍,長達2292米。你看,龍身才放了一半,龍尾就已消失得沒了蹤影,真個是神龍見首不見尾。而風箏放飛後,需要十幾個人才能拉住它,它的作者就是青州另一位風箏明星馬慶華。

  在青州市區的一條商業街上,我們見到了馬慶華,他開了一家製作風箏和霓虹燈的小店,來往的顧客絡繹不絕,生意不錯。

  同楊雲勝一樣,馬慶華也自小喜歡放風箏。在1984年第一屆風箏節上,馬慶華設計的風箏天女散花就獲得了大獎,還登上了《濰坊風箏》一書的封面。但那一年的風箏節,也讓馬慶華大開眼界。

  馬慶華立志要做與別人不一樣的風箏、創新的風箏。小學都沒畢業的他,硬是憑興趣學會了電腦,用電腦來設計風箏。

  2004年,馬慶華決定挑戰吉尼斯世界最長風箏紀錄,他反復研究並製作了一條長達2200多米風箏,起名叫中華巨龍。在這只風箏上,光是龍身上的片子就用了1200多個。

  2004年10月29日,馬慶華在幾十位親戚、朋友和同事們的幫助下,中華巨龍成功放飛了。

  今天,馬慶華正在設計一隻能做特技的風箏。傳統的龍頭蜈蚣是追求穩定,比的是扎制工藝、長度和大小。而馬慶華製作的這只龍頭蜈蚣,是以動作取勝。

  這只風箏最好,就是它能作各種特技,比如旋轉,擺尾,翻著放,側著放,它都可以做,傳統的風箏它只能放下去,這些動作做不出來。

  為了讓我們親眼目睹特技龍的神奇,馬慶華帶我們來到了青州城外的雲門山下,放飛這只風箏。


  在這只風箏上,馬慶華創造性地把控制線由一根增加到四根,並且引入了這個像方向盤形狀的操縱盤。於是原本穩重的龍頭風箏在馬慶華的手裏就活蹦亂跳了。

  與馬慶華不同,張效東擅長做機械風箏。這只青蛙捕螳螂就要扎制完成了。在電機的帶動下,青蛙和螳螂一進一退、虎視眈眈。

  張效東就是根據生活中的這次偶然發現,創作了這只風箏。

  一個風箏的製作要經過扎、糊、繪、放四道工序,看,原本是枯燥的竹條扎成的骨架,在經過夢筆生花地繪製後,那對青蛙和螳螂竟然活靈活現了。

  楊雲勝的眼鏡王蛇終於修復完成了,他們來到青州城南的一個廢棄的飛機場。看來這裡才是這只巨型風箏的理想放飛地。然而,今天的風力卻很小。

  人們不免擔心起來:這麼小的風眼鏡王蛇怎麼可能飛得起來呢?可楊雲勝卻胸有成竹地用棍子撐起了眼鏡王蛇的頭部,開始往裏面灌風了。不一會兒,整個蛇頭立了起來,接著蛇身也有了上升的動力。風箏開始向上飛了……

  目前,世界最大風箏紀錄已被科威特人所打破,楊雲勝正在孕育下一個目標,他要再次成為吉尼斯世界最大風箏紀錄的保持者

  巨型的眼鏡王蛇在淩空高蹈……

  這就是濰坊傳奇的風箏,和濰坊風箏藝人們的傳奇……

責編:紅立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