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萍鄉《盛開在空中的花》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7月13日 18:01 來源:CCTV.com

  編導 耿卓婭 攝像 王剛

  2006年,在禁放煙花爆竹之後第13個春節,北京市區再次被允許燃放花炮。爆竹聲聲辭舊歲,桃花朵朵迎新春。這一流傳了數千年的過年景象,又重回現代中國首善之區。於是在短短一週的燃放期裏,北京市民用於花炮的費用達到了五千萬元人民幣。

  2006年5月的一天,江西萍鄉高新區的人工湖邊,一場煙火表演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著。為了迎接我們《走遍中國》萍鄉專集攝製組的到來,當地政府要給我們一個驚喜,但是驚喜的內容到底是什麼,我們所有的攝製人員都一無所知。

  在這些忙碌的工作人員中有很多都來自萍鄉的上栗縣,而在上栗縣最出名的還是一個叫做小水的村落。那裏裏不僅那場著名的萍瀏醴起義發起地,還是花炮行業的祖師爺李畋誕生的地方,早小水村至今還保留著李畋的故居。在小水村的中央一條做麻石的街道把村子分成了兩個省份管轄,麻石北街屬於江西的上栗,而麻石南街則屬於湖南的瀏陽。幾百年來這裡的村民幾乎每家每戶都從事著和鞭炮有關的職業。

  當我們的攝製組驅車到達小水村得時候,剛好趕上小水村的村民為李畋誕辰1385週年舉行的集會。不大的龍王廟廣場擠滿了村民,人們都在聚精會神地觀看戲臺上正在演出的花鼓戲,當地的老鄉告訴我們這場戲他們會連續唱上3天,而且在前一天他們還擺了70多桌的酒席。而3天后,也就是農曆四月十八,李畋的生辰。全縣所有做花炮的人都還會為這位祖師爺舉行一個盛大的祭拜儀式,這個活動他們已經維繫了數百年。

  作為中國傳統的手工藝品,花炮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是獨一無二的。根據史料記載,花炮的歷史可以上溯到唐宋時期。要了解花炮的起源就得從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火藥説起。據説,隋末唐初時期,藥王孫思邈在一次用伏火硫磺法煉丹的過程中發生了爆炸,他分析所用的材料中含有硝石、硫磺和木炭,於是將這三種物質按不同的比例混合,便發明了火藥。

  火藥以後的用途大體沿著兩個脈絡發展,一是被廣泛用於軍事,用來製作火炮和後來的槍彈;另一個用途就是製作煙花炮竹。最初的爆竹指的就是爆炸的竹子。

  在古代人們相信爆炸的竹子所發出的聲音可以驅除鬼神。而唐代貞觀年間的誕生在麻石街上的李畋則被公認為是花炮行業的始祖。至今在上栗的李氏家譜上詳細地記錄了李畋用爆竹為唐太宗治病,並被封為爆竹祖師的事跡。在上栗幾乎男女老少講起這位老祖宗的故事都是如數家珍。

  關於李畋,在小水村還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在二十年前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一位老人在臨終前向兒子透露了一個隱藏了近半個世紀的秘密。在老人年輕的時候曾經在龍王廟旁邊的爆竹行做工。1943年的一天老人正在幹活的時候突然聽見村外傳來“日本人來了”的喊聲,等老人緩過神急忙從神臺上拿了一個神像抱在衣服裏轉身就跑,在接下來漫長的歲月裏老人一直把神像藏于箱底,誰都不肯提起,半個多世紀過去了,直到知道自己將不久於人世老人才把兒子交在床前,鄭重地將這個明朝時期雕刻的神像交給兒子並讓其好好保存,而那個神像就是李畋。在花炮行人的眼裏李畋不在只是一個傳説中的人物,更是他們他們心目中的神。

  在人工湖邊,工作人員細心檢查著每一個裝置。因為在他們的眼裏認為每一次煙火表演都不僅是技藝的展示,更是激情的傳達。煙花是在炮竹出現之後不久誕生的。在北宋宣和年間,以火藥為原料的煙花已經比較普遍,到了南宋時期,已經有了大規模的成架煙花。而到了明、清時代,花炮已十分盛行。

  在上栗,明末清初,做花炮已遍及千家萬戶。據《萍鄉縣誌》載,至明朝崇禎年間,上栗市楊岐、流江、桐木棗木等山區,私營紙槽就有80余家,花炮作坊多達400家,從業人員5000余人年産鞭炮在3.5萬箱以上。僅上栗市南北兩街著名的爆莊就有“泰和隆”、“祥生厚”、“松茂源”、“榮茂隆”等數十家。

  在當時上栗生産的花炮産品已成為“南洋”市場的搶手貨。雖然那時的上栗陸路交通並不發達,但水上運輸卻方便快捷。僅上栗街上的栗江河段就設有“江西”和“湖南”兩個碼頭,上栗地區生産的大量花炮均由栗江帆船源源不斷地運往“南洋”銷售。而在這些花炮中最暢銷的還是一種叫做大地紅的花炮。據説大地紅這個名字來由還有這樣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

  在清乾隆年間,上栗麻石街上有一個姓李的爆莊主,一天,李老闆帶女兒到杭州自家的爆莊分店遊玩,能詩會賦的李小姐迷戀上了蘇杭的美景,出了一副上聯“爆竹一挂小水村”挂在自家的爆莊前,決定以文招婿,三天后一位自稱姓錢老闆的男子路過爆莊,對出了下聯“劈啪數聲大地紅”。李小姐見這位錢老闆不僅英俊而且文才又好於是決心下嫁。錢老闆則稱婚姻乃終身大事要回家通告父母,於是告辭,誰知這一走就不見回來,後來李小姐為紀念錢老闆將家中的所生産鞭炮該名大地紅。而那位令李小姐朝思暮想錢老闆正是下江南巡遊的乾隆皇帝。

  在清代,煙火表演已經流行開來,尤其是在宮廷,不光只是在春節,每逢皇帝,太后以及皇后的生辰,皇宮裏也會舉辦大型的煙火表演。曾有史料記載在慈禧六十壽辰的時候,李鴻章為討好慈禧太后,進獻一盒大型煙花,價值六萬金。各級官紳,傚法竟起,一時侈風大熾,這在客觀上也對花炮的發展,也起了一些剌激作用。據説在這場奢華的壽宴上還有一個小小的插曲。在煙火表演的時候,一個由上栗進貢的被稱做地老鼠的煙花被點燃後滿地亂傳引起了慈禧太后的好奇,於是命人再多放一些,結果一個地老鼠串到了太后的腳下嚇了慈禧一驚,隨即哈哈大笑,從此來自上栗的地老鼠在宮廷內外流行開來。

  《點石齋畫報?煙火奇觀》圖反映了清朝時期的煙火表演。圖中坐姿官員為李鴻章,當時,英國人在上海匯豐銀行招待李鴻章,為其燃放了一種忽海市蜃樓,忽孔雀展翅,忽成大廟的變幻多端的“煙火”,竟引得李鴻章大加讚賞,説“見所未見,可謂眼福不淺”。由中國人發明的“煙火”,卻在英國人手中放出了異彩,從而引得中國最高官僚的讚賞,這可真是辛辣的諷刺。但它在另一個方面反映出了清代的落後已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中國發明了火藥拿來做鞭炮煙花娛樂,而歐洲人卻用火藥製造除了槍炮,從而開闢了一個新的世界。

  在我們的採訪中,陪同我們的當地人員一直在和我們説起那個煙火晚會的驚喜,但當我們詢問這個驚喜到底是什麼,所有的人們卻都是只字不提。

  在上栗歷來有十家九爆之説,形容從事花炮産業的人數之多。在過去,花炮一直是家庭作坊生産,由於操作不夠規範,安全防護設施差,意外事故經常發生。説上栗人民是生活在火藥桶上一點也不誇張。在民間至盡還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有女莫嫁爆竹郎,二十五里臭硫磺,覓了多少登盞火,睡了幾多無腳床。”

  但是現在科技的進步,傳統的手工製作已經逐步被代替,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後工廠逐漸取代了作坊,很多機械設備被用到花炮生産過程中,安全隱患大大降低,上栗縣還有專門的花炮管理局不時地對廠家進行安全檢查與監督工作。在小水村當我們試圖去尋找一些過去手工作坊的蹤跡時,卻發現那些古老的製作工具早已被束之高閣。

  後來村裏特意找到了一些仍舊可以操作那些古老製作工具的老人,為我們再現當年手工製作的情景。老人告訴我們在那些歲月裏幾乎每家每戶在下工後都能聽見這種吱吱呀呀的工具聲,但是現在這種代代相傳的手工工藝已經很少有人會用了,看著老人熟練地操作我們依稀看到了當年麻石街的花炮行走南洋的豪氣。

  事實上今天來自上栗的花炮依然在全世界收到廣泛的歡迎,金信煙花出口廠就是上栗縣最大乃至全國煙花行業都數一樹二的出口廠家。

  不光走出國門,來自上栗的花炮還經常出現在各種重大慶典的煙花晚會上。在1999年,國慶五十週年的焰火晚會上,由萍鄉進出口公司提供的上栗花炮在京城的夜空再一次用中國的傳統工藝書寫了歷史。當年,當中國的火藥飄洋過海來到歐洲,漸漸演變成帝國主義的長槍短炮,轟開了用煙花鞭炮粉飾盛世太平的中國大門的時候或許沒有想到,一百年後的今天中國人民又用這些絢麗的煙花證明中國正在走向富強的事實。

  在這場國慶晚會上技術人員還首次採用了電腦控制煙花燃放的技術。現在越來越多的大規模煙火表演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在香港的維多利亞港灣,每逢週六都有一場煥彩遊香江的的煙火晚會,伴隨著歡快的民樂和氣勢恢宏的現代音樂煙火被有節奏的切換,風格也將隨著變換。成千上萬枚花炮同時燃放,如果全靠手工點火,已經無法實現。於是電腦和電子點火被引入到燃放環節,取代了原來點燃一個個導火索的手工操作,利用電打火的原理使得每一個禮花彈爆破的順序和時間都可以得到精確地控制。

  天色接近傍晚,在人工湖邊所有的一切已經準備就緒,工作人員告訴我們這次煙火表演以歡迎我們攝製組的到來為主題,對於工作人員來説,這場表演規模並不是很大的,但是他們的創作熱情卻一如既往。

  夜幕徐徐降臨,萍鄉的人工湖邊,一場盛大的煙火晚會如期地被點亮,當由十萬個花炮組成的字幕瞬間被點亮時,我們所有的攝製人員被這個驚喜所震撼,鏡頭前自中國花炮之鄉的煙花一次又一次地在夜空中綻放美麗,那一刻我們再一次被花炮的魅力所折服,終於理解點燃的不僅僅是花炮,還有上栗人民對於幸福生活的祝願與期盼。

責編:紅立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