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導 袁慧敏 攝像 胡丹
1949年,新中國的開國大典上,毛澤東用響亮的湖南口音向全世界宣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消息。當時站在毛澤東身邊的湖南老鄉還有劉少奇和李立三。不知這三位開國領袖28年前在安源第一次合作的時候有沒有想到28年後,他們會共同站在天安門的城樓上。
1921年,毛澤東28歲,劉少奇24歲,李立三23歲,就在這一年,三位來自湖南的年輕人在安源共同領導了一場震驚中外的工人大罷工。
安源是江西省萍鄉市城東南6公里處的一個古老煤礦,有著豐富的優質煤炭。1898年漢陽鐵廠督辦盛宣懷引進西方資金和技術創辦了萍鄉煤礦,並於1899年興建了專門運煤的株萍鐵路。安源路礦就是萍鄉煤礦和株萍鐵路的合稱。安源工人大多來自湖南、湖北、江西等省,20年代初,路礦兩局已有工人13000多人。
1921年7月,在嘉興的南湖,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會議在那裏完成,從此中國共産黨開始了在中國大地上的風雨征程。在那次大會上,中國共産黨決定集中力量開展工人運動,並成立了公開領導工人運動的機構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當時江西還沒有共産黨的組織,安源路礦與湖南聯絡密切,因此發動安源工人革命運動的責任,便交給了中共湖南黨組織的肩上。1921年的秋天,28歲的毛澤東作為中國共産黨湖南支部書記,以走親訪友的名義來到安源,準備開始在安源發動工人運動,這就是毛澤東第一次來到安源。
第一次來到安源的毛澤東,就住在一個叫八方井44號的老房子裏。這個房東叫毛紫雲,和毛澤東是老鄉。毛紫雲的父親和毛澤東的父親曾經一起在湖南做米生意,毛澤東就以教書先生的身份住到他家裏。
當年28歲的毛澤東第一次走進安源,用他的親和力深深打動了礦工們的心。針對安源路礦工人的整體特點,在後來的罷工部署中,毛澤東提出了“哀兵必勝”的方針和策略。如今八十多年過去了,住在八方井44號的毛氏後人早已不知了去向。可發生在1921年秋天的故事,已經成為這個老房子永遠的記憶。
1921年的12月,毛澤東再次來到安源,這次陪同毛澤東來安源的還有剛剛從法國留學回來的李立三。為了接近工人,他們就住在安源老後街這個叫劉和盛飯店的地方。也就是在這個小小的飯店裏,毛澤東建議李立三率先在安源組織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
李立三以辦學校為名開始了在安源的工作。1922年1月,中國第一所工人補習學校在安源成立了。六十年代的電影《燎原》,把毛澤東、李立三劉少奇三個人的形象藝術化地綜合到了雷幻覺的身上。這段畫面就是關於李立三如何在安源開辦夜校的一段生動刻畫。
當時李立三發現當局,對開辦夜校懷有警惕態度,就給每一個到夜校聽課的工友發了聽課證,而且安排專人在外面站崗放哨,一旦發現有陌生人來了,他們就把革命知識的書籍,放在識字課本底下。在夜校的開辦的過程中,沒有教材,李立三就自己編撰。教材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把革命的道理和自然科學相結合,就是如今翻看起來也有很大的教育和啟發作用。
當時學校的老師基本都是義務在此教書,當時教書隊伍中還有毛澤東的夫人楊開慧,劉少奇的夫人何保貞。為了使工人用簡單的方法掌握通俗易懂的知識,李立三還組織編寫了《安源旬刊》,《安源旬刊》應該説是中國創辦最早的工人階級自己的讀物。
1922年的2月份,在萍鄉煤礦的一個火車房,中國共産黨在産業工人中的第一個黨支部成立了。李立三任書記。這個支部誕生時雖然只有六個工人,但是就是這六個工人改變了當時中國共産黨的階級結構。1922年3月,在毛澤東的倡導下安源路礦成立了工人俱樂部籌備委員會。5月1日,俱樂部在牛角坡52號正式掛牌成立。當天安源路礦工人舉行了盛大的集會和遊行,以此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
那個難忘的日子那個盛大的場面,成為李立三揮之不去的記憶。直到後來,只要碰上五一勞動節,李立三都會情不自禁地回憶起那個難忘的1922年。俱樂部成立後不久,為了方便工人的生活,1922年的7月,創辦了工人消費合作社,李立三兼任總經理。後來毛澤東的哥哥毛澤民接替了李立三的職務。消費合作社在經營上採取了股份合作制,不僅給工人帶來了實惠,也給工人俱樂部積累了活動資金。
1922年,從前蘇聯留學回國的劉少奇開始從事工人運動,不久被派到湖南,擔任中共湘區委員會委員,在長沙的清水塘,毛澤東和劉少奇兩個年輕人的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
1922年9月11日,劉少奇被派往安源。遵照毛澤東提出的“哀兵必勝”的策略,劉少奇和李立三共同開始領導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就在劉少奇抵達安源的當天,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致函路礦當局,提出了三項要求。
9月12日,當局做出答覆,表示前兩項可以解決,至於第三項,則藉口虧損給予拒絕。這引起了工人的極大不滿。當天晚上,工人俱樂部成立了罷工總指揮部,李立三任總指揮,劉少奇任談判代表。
9月13日午夜零點,俱樂部斷然發出罷工命令。在火車汽笛的長鳴聲中罷工的號角吹響了。
9月14日淩晨2點,東平巷的供電中斷,井下的電燈全部熄滅,工人高舉著斧頭、岩尖,衝向當時的路礦當局辦公大樓。“從前是牛馬,現在要做人!”的口號聲震天動地。9月14日,煤礦機房因燃料用完所有礦井都面臨全線崩潰。路礦當局不得不答應與工人代表進行談判。
袁自成是安源煤礦的退休工人,他的父親袁品高也是一名老礦工。由於武功好,1922年9月16日,曾做為保鏢陪同劉少奇來到當時的辦公大樓進行談判。安源公務總匯大樓內,相比當年的談判現場安靜了許多,但是起起伏伏的往事,是來到這裡的一每個人不得不去回憶的。
談判的氣氛是相當緊張的,面對狡猾的路礦當局領導,劉少奇表現的臨危不具。9月18日上午9時,李立三和劉少奇與路礦當局代表在最後達成的十三項協議上簽字。至此,歷時五天的大罷工取得了完全勝利。
1923年,在劉少奇同志的主持設計下,安源工人自己酬款興建了這座安源工人俱樂部講演廳,後來許多的工人活動都是在這裡舉行的。1923年劉少奇與何保珍的結婚典禮也是在這裡完成的。劉少奇與何寶貞貞當年的婚房就位於俱樂部的二樓,簡單古樸的陳設很容易讓人想見當年的情景。
今年79歲的劉愛琴是劉少奇和何保珍的女兒,對於父親母親曾經生活過的安源她有著不一樣的情懷,每次到安源,他總要到爸爸媽媽生活過的房間來看一看,在爸爸媽媽的床上坐上一會。何寶貞作為那個年代的先進女性代表,為中國共産黨的早期革命運動作出了卓越貢獻,1934年何保真犧牲于南京雨花臺。新中國成立以後,劉少奇由於種種原因沒能再次來到安源,對於曾經戰鬥工作過的地方,他一直深有懷念。在寫給安源的信中他表達了對安源的感情,還建議為烈士們立碑,希望年輕的一代不要忘記為共和國捐軀的人。
王光美同志深深地理解劉少奇對於安源的感情,就把劉少奇任國家主席時一直穿在身上的灰色中山裝送給了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以示紀念。
大罷工時那首《我們不是牛馬,我們是人》的歌曲工人們人人會唱,劉少奇當年還曾經親自教工人們唱這首歌。這首振奮人心的歌曲直到現在還在俱樂部的禮堂裏回蕩。安源人一直為這裡曾經的歷史感到驕傲和自豪。鏗鏘有力的歌聲很容易讓人回憶起那個不尋常的年代。
如今歌聲依然清晰,時代卻漸漸走遠。那曾經的故事,曾經的英雄仍然在激勵著人們前進的步伐。
從1920年到1930年的十年當中,毛澤東曾經三次來到萍鄉,八次來到安源。在秋收起義期間,毛澤東在安源召開會議,增加紅軍産業工人的成分,至此,又有大批的安源工人參加到紅軍的隊伍中。這些從安源走出去的開國將領為新中國的成立建立了卓越功勳。從此,安源這塊土地的上空一直飛揚著英雄的旋律。
責編:紅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