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導 吳姍姍 攝像 費小平
2006年4月21日,江蘇省江陰市,一則奇特的尋人啟事出現在各大媒體上,尋找炎黃。尋人啟事中,沒有描述找尋對象“炎黃”的外貌特徵,找尋者自己也不知道“炎黃”是什麼樣子。發佈這個尋人啟事的,是江陰市所有的市民,人們已經找了他整整二十年。
這裡是即將完工的江陰市祝塘鎮世紀公園,其中的主體建築,就是炎黃陳列館。江陰人熱切地希望在陳列館的落成儀式上看到炎黃本人的身影,二十年了,人們對他的牽掛從來沒有停止過。
1987年6月,炎黃給正在籌建中的江陰市祝塘鎮敬老院匯去了1000元錢,捐助敬老院的建設。當時,1000元相當於一個普通工作人員差不多兩年的工資,這無疑是一筆鉅款。匯款單的匯出地址是無錫市漢昌路4015號,當人們去向“炎黃”表示感謝的時候,卻發現,這裡根本沒有4015號。地址是假的,名字顯然也是假的,“炎黃”就這樣在人們心中留下了一個大大的謎團。以後的幾年中,每隔一兩年,炎黃都會給敬老院匯去幾百元錢,到2000年的最後一次匯款,炎黃一共給敬老院捐款6次,共計2700元。現在,敬老院仍舊保留著其中四次捐款的入帳記錄。
敬老院曾三次派人按照匯款地址去尋找炎黃,但每次都空手而歸。炎黃在敬老院老人們的心中成為一個傳奇人物,最早接受過他捐助的老人已經去世了,健在的老人們依然會不時地提起他。在人們的猜測中,時間走過了二十年,炎黃始終蒙著厚厚的面紗,成為難解的謎團。這次全市的大規模尋找行動訴説著人們的思念,江陰人沒有忘記炎黃,因為他的行為已經影響了一代人。
徐向東是這次尋找炎黃活動的策劃者,可以説,他是和“炎黃”接觸最多,最了解炎黃的人。從炎黃出現的那一天起,徐向東就一直在尋找他。炎黃第一次捐款給敬老院時,徐向東曾經寫過幾篇報道發表在報紙上,這些報道吸引了炎黃的目光。
1990年,徐向東收到一封信,署名為炎黃。雖然炎黃一再囑託不要宣傳他,不要尋找他,但是人們對他的關注卻從來沒有停止過。1995年,《江陰日報》週末版第一次發起了尋找炎黃的系列報道。從那時起,炎黃成為幫人助人的代名詞,學習炎黃、扶危濟貧的風氣傳遍江陰市。就在報社積極準備第七期報道的時候,編輯部接到一個神秘的電話。
《江陰日報》記者單旭把這個電話作為第七期內容發表在專刊上,為第一次尋找炎黃的活動畫上了句號。為遵守對炎黃的承諾,在此後的十多年中,人們停止了對他的尋找,但炎黃精神卻灑滿了江陰大地。看著新建成的炎黃陳列館,看著手中越積越厚的貧困學生救助卡和感謝信,徐向東決定再次尋找炎黃,並得到大家的贊同,於是,就有了這第二次大規模尋找炎黃的行動。
尋人啟事已經發出去3天了,卻沒有收到任何信息。徐向東有些坐不住了,他知道,此時此刻炎黃也在關注著這次的尋找行動。想來想去,忽然,徐向東想起了一個被自己忽略了的線索。那是在1992年,敬老院再次收到匯款單後,工作人員立刻趕到匯款的郵局,詢問辦理這筆業務的職工,炎黃的模樣被描述出來。
徐向東決定,去炎黃當年匯款的郵局尋找那個職工,請他再次描述一下炎黃的形象。此行能不能有收穫,徐向東心中沒有絲毫把握,畢竟郵局職工和炎黃也只有一面之緣,十多年過去了。在郵政所的幫助下,徐向東很快找到了早已退休的老職工。帶著老職工對炎黃零碎的回憶,徐向東約上單旭,一起來到江陰市高級中學,請擅長人像素描的一級美術教師陳偉,根據這些點點滴滴的信息,為炎黃畫一張像。
看著在心中構畫過千百遍的炎黃正一點一點地被勾勒出來,徐向東心中五味雜陳。當初,他認為炎黃就是一個人,就是這個被畫在紙上的人。但是,多年的尋找過程,讓他越來越不相信自己的判斷,他對炎黃有了新的猜測。
徐洪強是江陰市被捐助的學生中學歷最高的一個,他上高中的時候,哥哥患白血病去世,鉅額的醫療費讓整個家庭背上沉重的負擔。當他考上重點大學後的第二個月,突然有一天,媽媽和鎮政府裏的兩個人不遠千里,來學校找他。幫助徐洪強交納學費的是江陰市國家稅務局第三稅務分局,他們得知徐洪強的遭遇後,就主動以單位的名義,捐助他讀完四年大學,職工們也因此與他成為朋友。
稅務局的行動,提醒了徐向東。二十年不間斷的匯款,會不會是一個團體,或者一個家庭,在使用炎黃的名字進行捐助活動呢?這個郵局老職工見到的炎黃,是不是只是其中的一員?
1996年12月,祝塘鎮政府專門成立了炎黃陳列室,展示炎黃的事跡和人們學習炎黃精神的各種活動,這裡面有很多是徐向東追尋炎黃過程中接觸到的人和事。
黃秋芳現在已經是一家工廠的團委書記,平時組織團員活動,她經常會把地點定在這裡。她拿到的第一筆工資,只留下200元的生活費,其餘的300元都交給了鎮婦聯,去幫助那些有著同樣遭遇的孩子。殷忠平就是黃秋芳捐助的孤兒,攝製組在沒有打擾他的情況下,拍下了這組他學習生活的鏡頭。老師説,這個孩子剛失去父母的時候,情緒非常低落,而現在,他已經漸漸走出陰影,性格也變得開朗,並且樂於助人。相信,他一定會如黃秋芳所願,成長為有用的人材。
炎黃的畫像完成了,這是一張普普通通的臉,是炎黃十多年前的模樣,而現在,炎黃怎樣了?十多年了,他的臉上增添了多少皺紋,頭上多了幾許白髮?一個星期過去了,還是沒有炎黃的任何消息,徐向東知道,這次的尋找十有八九會落空。炎黃也許永遠不會出現了,他究竟是誰,人們也許永遠不會知道。
從第一次匯款開始,炎黃就有意地隱瞞自己的真實姓名和地址,以後的每次匯款,他都到不同的郵局,縝密地改變自己的地址,將自己深深地隱藏起來。從炎黃歷次的捐款數目分析,他可能只是一個普通人,收入也並不高,也許他現在也需要別人的幫助,江陰人盼望著炎黃能夠自願走到關注的目光中。他二十年如一日,幫困濟貧的精神已經被廣為傳頌,江陰市熱心助人的社會風氣已經深入人心。
在祝塘鎮中心小學少先隊新隊員的入隊儀式上,所有的孩子在加入少先隊的同時,也加入了學校的炎黃大隊,這種活動已經持續了12年。剛剛懂事的孩子們,已經深受炎黃精神的熏陶,知道了幫困濟貧,熱心助人。
世紀公園已經成為祝塘鎮人們平時娛樂休閒的地方,它也是用人們的愛心支撐起來的,學習炎黃精神的人們在背後默默地付出。陸文昌是祝塘鎮的一個企業家,他前前後後共出資300萬元幫助世紀公園的建設。
徐向東聽説江陰高級中學有個學生接受無名人士的捐款已經很長時間了,這是不是炎黃又在進行捐助呢?他又踏上了尋找的路途。
祝塘鎮婦聯一直都在做結對助學的工作,幫助捐助者聯絡貧困學生,每年都有幾十名學生受到捐助,從而完成了學業,高江就是其中之一。
這樣的答案,徐向東已經聽到無數次了,愛心充滿江陰的大街小巷,炎黃可能是這裡的任何一個人,炎黃已經成為這座城市精神的魂魄。儘管沒有找到炎黃,但他的精神在無數人身上閃爍著光芒,在人們心靈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責編:紅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