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6月29日,布達拉宮腳下的拉薩河畔一片歡騰,西藏各族人民穿起了節日的盛裝,載歌載舞,歡慶著青藏鐵路開工這個不尋常的時刻.隨著這第一聲鑽機的轟鳴,這個曾經被擱淺了22年的“天路工程”再次啟動.青藏鐵路,這條負載著幾代人青春和理想,生死和悲歡的特殊鐵路再一次載著新世紀鐵路人的夢想啟程了。
青藏鐵路全長1956公里,此次開工的格爾木到拉薩段為1110公里,鐵路將南溯格爾木河而上,直攀崑崙山,穿越可可西裏,過風火山,跨過沱沱河,翻越唐古拉山,經當雄,穿羊八井峽谷至拉薩.
這條綿延1000多公里的線路,除了要跨過幾條大河,穿越幾座高原巔峰.還要橫穿550公里海拔4000米以上的凍土地帶,並且要途徑藏羚羊,黑頸鶴等幾個自然保護區. “高海拔,凍土,生態脆弱”,這一道道設計難題,使這條高原鐵路像一條名符其實的天路,首先擺在了設計者的面前.解説:青藏鐵路的勘測設計任務從1955年便開始啟動,設計工作一直由鐵道部第一勘察設計院來承擔,當時的中鐵第一設計院叫中國西北鐵路設計院。
50年來中鐵第一設計院幾代設計師數十次登上青藏高原。對高原上複雜而多變的地質,水文,天氣情況進行實地勘測,為了能選擇一條最安全最科學的線路,這條線畢竟是一個極富挑戰性的線路,而且青藏高原是咱們人類對它認知最少的一塊土地,因為它的自然條件非常惡劣,所以對它的工程地質環境,氣象條件,水文條件等等等等,一些自然條件的了解認知的程度,遠遠不如咱們對內地地區了解得那麼清楚,另外在這片土地上,工程實踐畢竟非常少,所以這項工作一個是極具探索性,另外應該説是極具挑戰性。
1953年慕生忠將軍帶領3000人的駱駝隊用了七個月的時間修通了青藏公路,1955年,他又請出西北設計院,也就是現在的中國鐵建第一勘察設計院的設計師壯心但等4個人,開一輛吉普車,邁出了考察青藏鐵路的第一步.解説:2006年5月,我們來到了蘭州莊心丹的家裏,莊心丹已經去世,我們已經見不到他了,可是從他的夫人那裏,我們找到了一本他第一次考察青藏鐵路時的日記。翻開這本日記,也翻開了青藏鐵路一部艱難挺進的歷史
1959年,青藏鐵路首次開工,築路人員在格爾木以東幾百公里的荒原上擺開戰場,但是開工不久便遭遇三年自然災害,國力困難,剛開始便草草收場.
青藏鐵路線上的工程雖然停了,但是設計院勘測人員的研究工作卻一直沒有停,2000年,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段即將開工的消息傳來,新一代的勘測者接過幾代人傳承到手中的接力棒,再一次登上高原。
唐古拉越嶺地帶海拔在5000米以上,這裡氣候條件極其複雜惡劣,高寒,低氧以及由此引發的各種意想不到的危險,象死神一樣隨時都在逼近著這支在荒野無人區行進的隊伍.
從西寧到拉薩有1956公里,而中國鐵建第一勘察設計院卻用幾代人花了近半個世紀的時間才走出了這條青藏線.
2001年六月中國鐵建第一勘察設計院完成全線設計任務,青藏鐵路格爾木到拉薩段正式開工。我們在線路上看到了一副熱火朝天的大幹場面.
雷丁是中國鐵建22局二公司的工程師兼黨委書記,今年55歲的他是青藏線上出了名的”高幹”子弟,這個高幹有兩層含義,一是因為他的父親曾經是老鐵道兵部隊一位高級幹部,另外一層含義,是他老在高原上幹,二公司的主要投標工程是整道.雷丁從事整道工程工作已經有30年的歷史了,他帶領的整道隊伍曾經轉戰了新疆南疆線,南昆線等這些地處高原,地形複雜,環境惡劣,條件最艱苦的線路,在青藏格拉段的工程中,他們承擔了海拔最高,作業難度最大的唐古拉越嶺地段的整道工程。
這一次雷丁帶上青藏線二十多個弟兄,他説他要安全地把他們帶回去,而30多年前,雷丁的父親,一位老鐵道兵的高級將領,也曾經帶領大軍挺進過這片高原,留下了856公里的西格線,但是也留下了309位鐵道兵戰士年輕的英靈.
青藏鐵路的全長是1956公里,此次開工的格爾木到拉薩段是1100公里,而它的真正起點不在格爾木而在西寧。1974年,由鐵道兵第一指揮部組織的鐵七師,和鐵十師的十萬大軍挺進青藏高原,在東起西寧哈而蓋西至格爾木南山口的線路上擺開戰場,這段線路位於青藏高原北緣,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高寒低氧,乾旱少雨,風沙劇烈,十萬鐵道兵首先面臨的是一場生存戰爭
在當時,考驗這支大軍的不僅是生活上的艱苦,對於這些生龍活虎的小夥子來説,最大的考驗是那一望無際的戈壁荒漠中無邊的荒涼和寂寞
從西寧到格爾木的一期工程總長度是864公里,在這800多公里中,關角隧道是整個一線工程工中的咽喉工程,也是整條線路中最艱險的工程。.
關角隧道全長4010米,是當時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鐵路隧道,這裡地質情況複雜,鐵道兵上來蒼勁有工程單位之前在這裡挖掘了2551 米,後來因為地質情況過於複雜停工並做了封閉處理。
關角隧道橫穿關角山分水嶺,隧道走向與岩層走向和構造線方向近於垂直,所經過的岩石層性質多變,軟硬不勻,並有11處斷層。再加上第一批開鑿施工的人員在封閉時沒有對隧道內墻做加固和防水處理,1974年,當鐵道兵打開封口時,洞內積存大量滲水,岩層破碎,又長期受水浸泡,導致已施工地段已經出現了拱墻下沉開裂,並有倒墻,掉拱現象。
在鐵道兵十師老戰士的記憶裏,永遠都忘不了1975年4月5日這一天,當時就在鐵十師47團的127 人正在離入口1000米的掌子面作業時,一場驚心動魄的災難降臨了。
為了營救這127個戰友,800公里鐵路沿線的鐵道兵戰士以最快的速度趕赴現場。軍委也調動直升機趕來營救。一場生與死的爭奪戰開始了。
30年後,青海省天竣縣烈士陵園出現了一個人的身影,他叫李學智,是原鐵道兵十師的一名排長.)今天在青藏鐵路開通之際,他來這裡尋找一位闊別了30年的戰友的。這位躺在墓中的戰士叫丁楊書,貴州人。犧牲時年僅21歲。30年前,那一刻鐘的時間改變了這陰陽之間兩個人的命運。今天,蹲在墓邊抽煙的人本來應該是丁楊書,而躺在墓裏的人該是李學智。
77年2月11號,在那施工的時候,當我幹得比較累的時候,我一個戰友,就替我去幹活,他剛幹了也就15分鐘左右,突然就發生一個塌方,一個大石頭,很大的一塊石頭,掉下來就把他砸在那個地方,然後我們一看這個情況,當時我們一個班的都在那施工,十幾個人上去就搶救,拿了木棍去撬,鐵棍去撬,石頭很大,幾個人抬都抬不動,最後我們在那差不多用了半個多小時,才把他給救了,丁楊書,是個貴州戰士,當時才21歲,拽出來以後滿身都是血,後來一看那時候,當時什麼也不管那麼多了,抱著就往出口搶救站就跑,但是後來因為傷勢太重了,搶救沒過來。
今天,鐵十師25位戰士年輕的身軀永遠留在了關角山,他們的英靈,一直在這裡默默守護著這條鐵路,當青藏線全線貫通的第一列列車通過在這裡時,這一聲長鳴終於可以告慰這些年輕的英靈了。
責編:紅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