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往期節目查詢

《中國神農架“野人”調查報告》之《山之精靈》9月17日 

央視國際 2004年09月17日 10:42


  在野人文化中,最具生命力的是在神農架的大山深處,自古就流傳著村民進山攜帶兩個竹桶的傳説。村民們説,這是以防被“野人”抓住吃掉的緣故。每天竹簍裏都擱兩個竹筒,碰見野人來了就趕快把竹筒戴起來。戴到這個位置,野人它就抓住這一截。它一下子把你逮住,逮住後就笑,它一笑就把人笑死了。他一笑醒就要吃你,它笑你就讓它盡情笑,等它笑的昏死過去了,你趕快把竹筒一褪人就趕快跑了。

  華中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劉守華説:“我們小時候聽到的故事中間,就經常講到野人。中國有一個很流行的故事叫狼外婆,北方叫狼外婆在湖北叫野人家家(外婆)。你不聽話就把你送到野人嘎嘎(外婆)那裏去,當時就有那種傳説,這種傳説不是無根據的。

  在神農架原始森林文化圈中,被學者們譽稱為“南方絲綢之路”的神農架古鹽道,也有許多盪氣迴腸的故事傳説。

  眼前這座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小房子,就是當年川鄂古鹽道上背鹽工休息交易的最大驛站。房前屋後的石板和喂馬槽似乎還在見證著當時的熱鬧;房屋的主人一家世代保存的這個大秤砣更能反映出鹽行交易的規模。

  據史料記載,神農架古鹽道上長年累月活躍著數百名背鹽工和馬幫。這段臺階人稱百步梯,修于清乾隆48年,儘管為此特立的石碑已斷為幾段,但還可以清楚地看到“客商有險阻,修古道”的字樣。

  據不完全統計,從乾隆48年到咸豐年間,在神農架不足20公里的路段上就有5座類似的修路修橋紀念碑。背著一百多斤的食鹽行走在這樣的山間小路上,背鹽工的艱辛可想而知。當然,古鹽道上留下的除了背鹽工的辛酸和汗水,還有許多關於野人的目擊和傳説。

  《黑暗傳》整理者胡崇峻告訴我們,有人逮了個野人有意馴養,後來發現它能夠背鹽,養它的人到市上背鹽把它帶上,用背簍讓它背,發現它能背比普通的人能背幾倍重的東西。

  神農架的塔坪村是遠近聞名的長壽村。當年目睹過野人的年輕背鹽工王光明,如今已是年過八旬的老人,依然耳不聾,眼不花,除了下地幹活,還能唱山歌。我們從山間小路步行一個多小時來到塔坪,除了了解老人目擊野人的故事,還想打聽前往對面高山的近路。這座山因當年的寨主姓劉名享而得名劉享寨。

  附近的村民一直傳説劉享寨存有清代記載目擊野人的石碑,但因為山高路陡,當地都很少有人去過,所以至今沒有被發現。我們攝製組特意請了兩位老鄉帶路,冒險前往劉享寨。劉享寨的艱險果然名不虛傳。海拔高度只有2500多米的山寨我們爬了5個小時才到達山頂。令人失望的是,除了優美的風光和這座不知名的小橋,我們沿途一無所獲。

  簡單的進餐後,攝製組決定天黑前抓緊下山,沒想到更是應了那句“上山容易下山難”的老話。下山的第二天,攝製組以這樣的方式開始了工作。

  為了繼續尋找神農架存在野人的證據,幾天后,我們又向神農架的另一座山峰老君山進發。相傳老君山以道教的創始人老子在此修行撰寫《道德經》而得名,作為道教的發源地,數百年來老君山道觀林立,香火極盛。但是如今找遍四週根本見不到任何道觀的遺跡。倒是説變就變的天氣,應了東邊日頭西邊雨的那句老話,也為老君山增添了不少神秘的色彩。

  難道老君山之行又要和劉享寨一樣一無所獲?就在我們暗中著急的時候,碰巧遇到的幾位老鄉提供了一條信息:在不遠的山包上,他們發現過一尊木制的神像。

  道教神像一般都和道觀同時存在,那麼史料中有沒有老君山上存在道觀的記載呢?歷史上老君山一直隸屬興山縣管轄,在興山縣檔案館,我們查找到了一本清朝的《興山縣誌》。在這本100多年前的縣誌上,我們不但看到了“老君山”、“老君寨”這樣一些富有道教文化色彩的地名,而且還發現了一段關於野人神秘出現的文字記載:老君山高寒,山上有老君觀,觀旁有大人足跡,長一尺,廣六寸。

  老君山過去存在道觀已經毫無疑問。縣誌中所説的“大人”就是人們常説的“野人”。那麼老君山真的有過野人出沒嗎?我們在周圍的幾個山村展開了小規模的調查。

  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周興頂在老君山看到了野人的腳印。上世紀七十年代,當時的生産隊長毛日照自發組織村民搜山,力圖活捉野人,他曾經目睹過這樣的一個動物。1995年,彩旗村村民李啟兵和表弟到老君山採藥,再一次目擊到了一個奇異動物。我們找到了正在給人修鞋的李啟兵。

  在神農架山區梆鼓有著悠久的歷史。每當莊稼成熟的季節,山民們常常用它來驅趕偷吃莊稼的野獸。山裏人敲梆鼓驅趕的不只是野獸,還包括經常下山偷吃玉米的“野人”。它站著走和人一樣,它吃苞谷規規矩矩掰下來撕開,不像野豬連外頭的葉子都嚼了,它撕的規規矩矩的,光吃上面的米粒桿子不壞的。你不容易發覺,你不到它吃的位置發覺不了。

  1999年10月,奇異珍稀動物探險考察專業委員會的袁振新、王方辰等人來到懷疑是野人偷吃玉米的現場。發現有三十多株的玉米棒子被掰掉,卻沒有扳倒或弄斷一棵玉米稈,被吃的玉米芯像人吃過的一樣乾淨。


  從玉米地留下的棄物看,偷吃玉米的傢伙,是用手將玉米掰下來剝開皮吃的,能從玉米稈上掰下玉米,這傢伙的身高少説也在1.8米以上。按照目擊者描述,我們運用三維動畫技術再現了野人偷吃玉米的現場。

  提起神農架原始身臨原始文化圈不能不講野人文化不能不講《黑暗傳》。2003年9月,攝製組來到《湖北日報》資料室,查找19年前的一篇報道。就是這篇報道又一次讓神農架名揚海內外。這個報道是1984年9月21號,發的位置比較靠上,題目是《神農架發現漢族首部創世史詩》。

  史詩是一個民族藝術和智慧的標誌之一。但長期以來,以德國古典哲學家黑格爾為代表的許多外國學者都曾斷言:中國人沒有自己的史詩。後來經過我國神話學者的長期探索,挖掘出中國藏族的《格薩爾王》、蒙古族的《江格爾》等少數民族神話史詩。但長期以來,我國學術界一直認為漢民族不會有長篇神話史詩存在。1983年前後,神農架林區群眾藝術館的胡崇峻共蒐集到八種不同版本的《黑暗傳》,在此基礎上,整理出版了一部流傳在神農架林區的長篇神話敘事詩《黑暗傳》。《黑暗傳》第一個版本一面世,立刻引起我國民間文學組織的重視,著名神話學專家袁柯稱這是漢族創世史詩的首次發現。

  《黑暗傳》之所以被成為漢民族的史詩,是因為符合史詩的主要特徵:首先從形式上講,它是通過歌手演唱的長篇詩歌,其次它反映的內容是整個民族的創世歷史。這部長達三千多行的神話史詩唱本分為《先天》、《後天》、《翻天》、《治世》四大部分,內容包括了宇宙和地球的形成,人類的起源,社會的進化,三皇五帝的來歷一直到清代各個歷史時期的人物和事件,就如同一部簡易的中國通史。

  《黑暗傳》唱本目前主要流傳于鄂西山區。在神農架基本上是家喻戶曉,老少皆知。許多人會提出這樣的疑問:《黑暗傳》為什麼會在神農架發現呢?

  歷史上神農架一直歸房縣管轄。房縣,因其境內群山“山洞如房”而得名。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四大流放地之一。在眾多流放房縣的王公大臣帝王將相中,最著名並且對房縣歷史文化影響最深的當數唐中宗李顯。公元686年,李顯被自己的母親武則天流放房縣就任廬陵王,修建這座古城墻。與房縣成為“流放文化”發祥地一樣,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的武落鐘離山堪稱巴楚文化的發祥地。相傳巴人首領向王開鑿了清江河道後,率巴國將士離開鐘離山沿清江向上建立了巴國,其中一部向西北進入神農架。至今神農架的土家族老人還以自己姓向而自豪。

  人們發現,神農架不僅是東西南北野生動植物種類的交匯地,而且是華夏民族文化的交匯地,神農架就像一片文化洼地,各種文化溪流在這裡匯集交融,以神農架為原點,東有荊楚文化,西有秦漢文化,南有巴蜀文化,北有殷商文化,正好形成了博大神秘的神農架原始森林文化圈。

  1995年,一隻野山貓的出現,揭開了神農架古人類舊石器遺址發掘的序幕,將關於野人文化的考證,引向了一個新的科學領域。

(編輯:紅立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