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別林影片中的人物一貫是非英雄的色彩。他總是仍然保持着心地善良、助人為樂,甚至不自量力地亂抱不平的可愛品質,但也一如既往地欺軟怕硬,詭計多端。《淘金記》中的查理面對強者吉姆,他竭力奉承,憨態百齣;為了準備迎接心上人除夕晚餐,他受雇為人們掃雪,卻是把東家門前的積雪掃到西家門前,然後又要西家出錢雇他清掃,並在被發現之前逃之夭夭。
可憐的流浪漢在淘金者的世界也仍然是個受人欺凌、愚弄的對象。在餓極了的吉姆眼裏,他竟然變成了一隻火雞,差點送命在槍下;喬琪婭受傑克玩弄,出於對男人的報復和戲弄,她一開始並不尊重查理的感情;別人在打架,槍口卻不知怎麼總是正對着查理;賈克將喬琪婭給他的情書轉送給查理,同時又在暗地裏捉弄他。
| |
卓別林畢生的創作曾使通俗娛樂上升至藝術境界,起到了世界性的影響,至今無人超越分寸。《淘金記》的戲劇和喜劇性均來自查理對人類最基本需要的渴求:愛情、住房和食物。餓極了的查利煮食他的大皮靴,從而演出了精彩絕倫的吃鞋場面。漂亮姑娘主動邀他跳舞,令他喜出望外,不爭氣的肥大褲子屢屢下滑,找褲帶卻錯找了係狗的繩子,別出心裁的滑稽設計令人印記深刻。受喬琪婭捉弄後仍得意忘形的查利,在雪花般飛舞的鴨絨花中狂舞,以及幻覺中的除夕晚餐,更是卓別林作品中最令人難以忘懷的經典小品。
卓別林的電影主題永遠在宣揚美好與和平。無論是角色還是故事,都有着高尚純潔的思想與主題,壞人必定滅亡,好人最終勝利。對卓別林而言,風度的轉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因為早期流浪漢形像是基於卓別林對小時候熟悉的流浪漢的一種模倣、同情和變異。可到了19世紀20年代後期,隨着他思想的深入和影片對社會現實問題反映角度的變化,原來只是搞笑或同情小人物、嘲弄虛偽的大人物的手法逐漸演變成對社會變遷、科技發展、世界動亂的深刻思考。流浪漢的動作、表情開始變化,逐漸像一個紳士!每當他打完架,被人嘲弄後,總是風度翩翩地撣撣土、摘下帽子禮貌地點頭示意,並厭惡地望望周圍的人,似乎比周圍的人高上一等——流浪漢夏爾洛不再是低俗的底層人物,而是哲學家!他用他高貴的手勢、憂鬱而無奈的目光,讓觀眾深深思索着世界。
有聲電影的到來令當時的卓別林受到很大衝擊,更糟糕的是,作為“反對有聲派”裏的領頭人物,他的主要觀點是電影要靠演員的神態與動作,而流浪漢突然説話,後果將不堪設想。為拍攝好影片《城市之光》,卓別林做了大量的工作,中途還換了許多主要演員,拍攝膠片長達到27個小時,並對影片一再修改。值得注意的是,卓別林還在電影裏插入了兩段模糊不清的有聲地方,一個是影片開端的揭幕儀式上,演講者用流利的“鳥語”發聲,另一個則是卓別林把口哨吞進肚子裏去,導致打嗝時發出奇怪的口哨聲。當卓別林得知自己的影片受到極大歡迎,觀眾為了買票排而在街上排起長隊時,卓別林倒在地板上痛哭不止。在下一部票房失敗的默片《摩登時代》裏,卓別林讓工廠老闆的説話聲變成有聲,但他終究未能抵住輿論的批評和觀眾的抱怨,從而拍攝了第一部有聲片──永載史冊的《大獨裁者》,儘管這部電影的搞笑之處主要還是在肢體語言的表現上。理髮師害怕去當敢死隊員,一連吞下幾個銀幣,有苦説不出,已屬可笑,但打嗝時居然肚子裏會發出叮噹響聲——這個噱頭顯然是從《城市之光》中流浪漢吞下哨子的噱頭演化而來。
| |
誤會似乎是《大獨裁者》的情節之所繫。正因為獨裁者希克恰好和猶太理髮師長相完全一樣,才造成了囚徒理髮師和元首希克互換位置的喜劇。然而,從影片的整體構思來看,這個誤會實際上並不重要。在卓別林所有的喜劇片裏,極度的誇張是他們贏得觀眾喝彩的重要手段。這些手段並不等於必然會産生喜劇效果,這裡的奧秘這種極度的誇張必須是合理的荒誕。希克在演説時咄咄逼人,以致麥克風都嚇得東躲西藏,他的火氣竟然使話筒支架都被“烤彎”。理髮師替顧客刮鬍子時的節奏,居然能和勃拉姆斯的匈牙利合拍,形成一場舞蹈,令人不得不為之嘆服。
(2008年7月29日、8月1日CCTV-音樂頻道 21:45首播)
責編: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