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大調弦樂小夜曲是十八世紀中葉器樂小夜曲的典範,莫扎特於 1787 年8月24日 在維也納完成,並以當時最時髦的德文用語“一首小夜曲“命名。最早為弦樂合奏,後被改編為弦樂五重奏和弦樂四重奏,尤以弦樂四重奏最為流行,是莫扎特所作十多首組曲型小夜曲中最受歡迎的一首。原有五個樂章,後第二樂章因故失傳,所以現存只有四個樂章。
用德語演唱的《魔笛》是在莫扎特生命中的最後一年寫作的。生活窘迫、疾病交加,抑鬱不得志的莫扎特當時的精神處於極度絕望的境況。雖然如此,但莫扎特的創作熱情仍很高,所以當劇院的經理提出請他為一部德語歌劇譜曲時,他很快同意了。據説,為了方便莫扎特專心創作,劇院經理將作曲家任性的妻子送到外地療養,並在劇院附近租了一個叫做“魔笛之家”的小房間給莫扎特住。
《魔笛》既具有正歌劇的莊嚴,又具有喜歌劇的明快,其音樂將神秘、聖潔的宗教色彩和明朗、歡快的世俗色彩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十分動聽。而且莫扎特本人十分鍾愛《魔笛》這部歌劇,他親自指揮了第一場、第二場的演出,臨死前幾小時,他還渴望聽到《魔笛》的音樂,他請人把鐘放在床頭,以便計算時間,在想象着正在進行的《魔笛》演出。
歌劇《魔笛》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埃及王子塔米諾被巨蛇追趕而被夜女王的宮女所救,夜女王拿出女兒帕米娜的肖像給王子看,王子一見傾心,心中燃起了愛情的火焰,夜女王告訴王子,她女兒被壞人薩拉斯特羅搶走了,希望王子去救她,並允諾只要王子救回帕米娜,就將女兒嫁給他。王子同意了,夜女王贈給王子一支能解脫困境的魔笛,隨後王子就起程了。事實上,薩拉斯特羅是智慧的主宰,“光明之國”的領袖,夜女王的丈夫日帝死前把法力無邊的太陽寶鏡交給了他,又把女兒帕米娜交給他來教導,因此夜女王十分不滿,企圖摧毀光明神殿,奪回女兒。王子塔米諾經受了種種考驗,識破了夜女王的陰謀,終於和帕米娜結為夫妻。
1725年,在維瓦爾第五十歲的時候,他發表並獻給波希米亞伯爵一套大型作品《和聲與創意的嘗試》,這一共十二部協奏曲中的第一部到第四部,合稱《四季》。
| |
《四季》由四首三樂章的協奏曲構築而成,分別描繪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維瓦爾第在每一曲的總譜扉頁上各附有一首解釋音樂的14行詩,用以説明音樂的特性,並且還把這些詩行分散地寫在各樂段或樂句上,使音樂和文字聯絡起來。
瑪祖卡是波蘭的一種民間舞曲,也是屬於男女對舞用的舞曲。《瑪祖卡舞曲》是肖邦另一個獨特的創作領域。在整個鋼琴音樂文獻中,提起《瑪祖卡》,首先想到的就是肖邦。其他作曲家也有《瑪祖卡》。但唯有肖邦寫了大量的、閃耀着特異光彩的《瑪祖卡》。在肖邦本人的作品中,《瑪祖卡》也很特殊。一是這批作品,最具波蘭泥土的芳香。另外,這是他較少帶有戲劇性、悲劇性成分的創作領域之一。
《野蜂飛舞》,這首常用於小提琴或其它器樂獨奏的小曲,原是裏姆斯基-柯薩科夫所作歌劇 《薩爾丹王的故事》 第二幕第一場中,由管弦樂演奏的插曲。這部歌劇完成於1900年,是根據俄國文豪普希金的小説改編而成的。
歌劇敘述的是薩爾丹王外出打獵,王后生下王子格頓。王后的兩個姐姐嫉妒就寫信告訴薩爾丹王,説王后生了個怪物,薩爾丹王居然相信了,就下令將自己的妻子和所謂的怪物裝入木桶投向大海 ,王后和王子都沒有死,而是漂落到一個荒島上。
王子漸漸長大,有一天,他從鷹爪下救出了一隻天鵝——原來她是一位被施了魔法的公主。公主為了報恩,就幫助王子變成野蜂去報仇,野蜂無情的刺着薩爾丹王和王后的兩個姐姐。
這時,薩爾丹王已經明白王后是無辜的,他帶了侍從,乘船來到這孤島,找到了王后和王子,而王子和公主也結為夫妻,全劇在大團圓的歡樂氣氛中結束。
(2008年1月24日至25日 CCTV-音樂頻道 21:18首播)
責編:張芊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