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首頁 > 音樂頻道 > 音樂故事 > 正文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聆聽百年(十四、十五)

——勃拉姆斯(一、二)

CCTV.com  2007年11月21日 21:20  來源:CCTV.com  
  [內容速覽]勃拉姆斯,被稱為“貝多芬之後的最後一位古典音樂大師”,在德國音樂史上有著令人難以置信的崇高地位。人們時常把他與巴赫、貝多芬相提並論,把他們比作“三個主要的支柱”。在百年曆史長河中,這位大鬍子老人投下了一道莊嚴的身影……2007年11月29日、30日(週四、週五)首播

  勃拉姆斯,被稱為“貝多芬之後的最後一位古典音樂大師”,在德國音樂史上有著令人難以置信的崇高地位。人們時常把他與巴赫、貝多芬相提並論,把他們比作“三個主要的支柱”。在百年曆史長河中,這位大鬍子老人投下了一道莊嚴的身影。可是在當時,勃拉姆斯卻生活在李斯特、瓦格納等人的光環下,他為自己的身世自卑,對愛情唯唯諾諾,循規蹈矩得連吸煙都要徵得旁座的同意……這兩期的《音樂故事》將帶領大家穿越時光的隧道,去尋訪真實的勃拉姆斯。

  童年的陰影

  勃拉姆斯那張流傳甚廣的留著濃密鬍鬚的肖像很容易使人産生錯覺,他好像很自信,甚至有些自滿,並且他看起來根本不像一個作曲家,倒是更像個威嚴的地方官員。但現實中的他,因為不懂如何修飾自己,總顯得與周圍格格不入,並且與人交往時,他經常表現得漫不經心,甚至行為粗暴。這一切其實在勃拉姆斯的童年就埋下了根源。勃拉姆斯出生在一個狄更斯式的家庭:父親是一名胸無大志的樂師,娶了一個不般配的年老妻子,為了擺脫窮困的生活,父親準備讓兒子學習樂器演奏。小男孩的天資終於被發現了。十歲時的勃拉姆斯已經在當地的舞會、咖啡館中演奏,賺錢貼補家用,艱苦的生活和身為長子的壓力,以及父親殷殷期盼的眼神,讓小小的勃拉姆斯成熟起來。意外的是,勃拉姆斯對作曲産生了濃郁的興趣,這實在有悖于父親的期待。勃拉姆斯回憶説,“我只能躲在閣樓上,悄悄地創作,而且只有上午短短的兩個小時屬於我自己。”勃拉姆斯就是在這種貧困的環境中成長,雖然他從未否定過自己的出身,但在社交場合他卻經常表現出跼踀彆扭的神情,他永遠無法擁有如肖邦、李斯特那樣的迷人風采。從勃拉姆斯的傳記中,我們可以發現,他性格粗魯,內心卻相當善良,也許這只是為了掩飾內心的自卑和不安。


勃拉姆斯

  孩童般純真

  勃拉姆斯終身未娶,沒有兒女繞膝。可這位大鬍子老爺爺身後,經常跟著一群頑皮的孩童。此時的勃拉姆斯是溫和隨意的。他的衣兜裏經常裝滿了糖果,隨時準備散發給鄰居小孩。曾經有一個小姑娘送給勃拉姆斯一朵玫瑰花,勃拉姆斯問道:“這朵帶刺的玫瑰花是不是代表我容易發怒的性格?”小姑娘卻回答説:“勃拉姆斯先生是一位和氣的人。”勃拉姆斯的好友、小提琴家約阿希姆曾這樣描述勃拉姆斯,説他像“鑽石般純真,雪花般柔軟”。勃拉姆斯單純的個性還表現在他的音樂中,他的愛情裏。1857年,勃拉姆斯被任命為代特摩爾得宮廷的音樂指揮,這個差事輕鬆愉快,於是閒暇之餘,他在漢堡建立了一支女子合唱團,不久就被合唱團中一位叫蓓爾塔的姑娘所吸引。勃拉姆斯喜歡聽她唱奧地利民歌,可惜這段羅曼史隨著蓓爾塔回到家鄉維也納而宣告結束,但是,蓓爾塔和她的丈夫一直與勃拉姆斯保持著友好關係,勃拉姆斯還為蓓爾塔的孩子寫了一首溫柔活潑的《搖籃曲》。

  勃拉姆斯是一個內向的人,一生深居簡出,厭惡社交,可正是這種正派嚴謹的作風,使他更具有人格魅力,他的身旁,永遠都有好友為伴,甚至為他的創作起到了深遠的作用。可是,勃拉姆斯處於一個頭角崢嶸的音樂時代,樂派間相互競爭的陣營壁壘分明,勃拉姆斯作為舉起貝多芬火炬的第一人,他不可避免地遭遇了很多音樂敵人。對於勃拉姆斯來説,他們不管是朋友還是敵人,對他的音樂創作都産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最初的知音——賴梅尼


勃拉姆斯

  1848年,勃拉姆斯經過面試成為匈牙利小提琴家愛德華賴梅尼的鋼琴伴奏。賴梅尼在1848年歐洲革命失敗之後離開了祖國匈牙利,開始了流浪的生活。1852年,賴梅尼帶領勃拉姆斯開始到歐洲各國巡迴演出,這對勃拉姆斯的音樂生涯産生了重大影響。據説有一次在策勒城的演出,臨上臺時,倆人才發現鋼琴比小提琴低半音。出場時間已到,不容再猶豫。勃拉姆斯信步走上舞臺,憑著驚人的反應和高超的技術,以移調手法演奏完貝多芬的《C大調奏鳴曲》。一曲終了,輕鬆自若,賴梅尼已驚呆在聽眾的熱烈掌聲中。以今天的眼光來看,賴梅尼最大的功勞是把勃拉姆斯帶進了主流樂壇,同時激發起他的雲遊意識和對自由的追求,但最重要的是,勃拉姆斯從賴梅尼那裏接觸到了豐富的匈牙利、吉普賽音樂,被其特殊的民族色彩、異國風貌所吸引,這促使他開始大量收集並改編匈牙利舞曲,這項工作一直持續到1880年,其成果就是著名的《匈牙利舞曲》。

  惺惺相惜

  在19世紀的“音樂之都”維也納,樂壇也在悄悄地發生著變化。一邊是嚴肅音樂的作曲家們,在週遭的壓力下從事著創作,而另一邊是所謂的“輕”音樂正在欣欣向榮的發展著。當時最著名的輕音樂作曲家就是小約翰施特勞斯。勃拉姆斯比施特勞斯小8歲,他非常喜歡施特勞斯的作品,他曾經表示,他願意用他所有的作品換取施特勞斯的一曲《藍色多瑙河》。勃拉姆斯經常去“華爾茲之王”約翰施特勞斯的鄉間別墅去做客,但他卻常常對他不喜歡的客人公開表示厭惡,這使施特勞斯感到非常尷尬,然而施特勞斯還是一如既往地邀請這位喜歡挖苦人的朋友參加他的社交活動。施特勞斯的妻子阿黛勒施特勞斯曾經請勃拉姆斯簽名,勃拉姆斯抄下施特勞斯那首著名的圓舞曲《藍色的多瑙河》開頭的幾個小節,並在上面寫道:“可惜這不是出自約翰內斯勃拉姆斯之手”。

  (2007年11日29日、30日 CCTV-音樂頻道 21:18首播)

責編:張芊川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