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首頁 > 音樂頻道 > 音樂故事 > 正文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聆聽百年(九)

————門德爾松(一)

CCTV.com  2007年11月12日 12:22  來源:CCTV.com  
     
    [內容速覽] 提到音樂大師,似乎總與“痛苦”兩個字形影不離,像貝多芬的失意、耳聾;柴可夫斯基的病魔纏身;巴赫為了眾多子女,與“金錢”的奮力搏鬥,似乎只有苦難才是孕育大師的沃土。而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位音樂家卻遠離着這些煩惱和憂鬱,他的名字Felix在德語裏的意思就是“幸福”,他就是古典音樂大師—費利克斯門德爾松。門德爾松的確是一個幸福的天使,雖然他的一生極為短暫,卻始終和鮮花、掌聲相伴,正如德國一位詩人所説:“他所到之處,儘是玫瑰。”2007年11月22日周四播出

  少年神童

  門德爾松家境優越,幼時受到良好的音樂教育。9歲時,他就以神童的姿態參加鋼琴演奏,這是他的首次公演。10歲時,門德爾松開始作曲,一個童年時的朋友這樣回憶:“我發現他坐在小桌前的凳子上認真地寫東西。我問他在做什麼,他鄭重地回答:‘我即將完成我新作的弦樂鋼琴四重奏……’自他身後越過肩膀,我看見了書寫漂亮的樂音,簡直可以和手藝最棒的抄譜匠相媲美。這是他的第一首C小調四重奏。”

  門德爾松的精力讓所有認識他的人吃驚。他喜歡讀書,喜歡不停地作曲。門德爾松的母親憑直覺寫道:“他的行動有時讓他更加努力工作遠超過他實際年齡所應付出的。”這可能是他年少成名的原因。

  劉歡:

  門德爾松是我非常欣賞的音樂家,他的很多的作品數不勝數,從大到小,從伊利亞到小提琴協奏曲,到他鋼琴的無詞歌,現在被改編成各種各樣的形式的東西我都非常喜歡,這是唯美主義的一個重要人物,我真是有幾種時候我希望我自己心情能夠安靜下來一點兒,平和一點兒下來的時候,基本上只有兩種選擇,一個門德爾松,還有一個巴赫,巴赫需要你強制自己安靜下來去接受他,門德爾松就不然,在任何時候他都可以使你安靜下來,這是真正的一個唯美的大師。

  少年神童

  門德爾松在年少時就創作了很多優秀的作品,成就非凡,被譽為“十九世紀的莫扎特”。十七歲時,他譜出了莎士比亞名劇《仲夏夜之夢》的序曲,這首有着夢幻意境的浪漫管弦樂,立刻帶給年輕的作曲家巨大的聲譽,被世人認定是他最優秀的作品之一,至今仍是聞名世界的不朽之作。

  徐小平:

  門德爾松呢,門德爾松也是一個少年天才,據説家裏很富有,我在中學畢業以後,那個時候在聽到古典音樂的時候,看到很多那種文字故事裏,因為音樂不僅要有唱片,還得有唱機,我們那會只有書,所以講到門德爾松在十幾歲就寫了,大概十七八歲吧,《仲夏夜之夢》序曲,等他後來,我那時候真的對這種故事産生了無限的神往,當然,我那時候也沒讀過莎士比亞,也不知道《仲夏夜之夢》。我記不得這個原

  文,那麼又有了門德爾松的叫做《仲夏夜之夢》的序曲。就是他在我心中喚起的,也是對整體的西方音樂文化,那個古典音樂的一種癡迷,但是不幸的是,也是等到很久以後,22歲上了大學,才有機會聽到了門德爾松,當然我也迷上了他的音樂了。

  陳丹青:

  有一個非常難忘就在插隊的時候,那時候我已經十六七歲了已經,我在短波裏面,台灣電臺的短波裏面忽然聽到他的《仲夏夜之夢》此前我看過豐子愷寫的世界十大音樂家裏頭提到這些音樂家的曲目,當然都很神往,但只是一個曲目,《仲夏夜之夢》那還得了,我聽的時候正好是仲夏,然後半夜裏面忽然從自己做的那種礦石收音機一個耳機裏頭忽然就聽到全版的《仲夏夜之夢》,尤其山村裏面非常非常安靜,明月高照仲夏,所以我以後再聽到《仲夏夜之夢》我會想起我插隊的那個小破樓,然後想起那個很清寒的月光到半夜裏。

  忘年之交

  在門德爾松12歲的時候,他的老師十分得意地把他推薦給著名詩人歌德。當歌德同意會見他時,門德爾松的家人欣喜若狂,但門德爾松卻受之坦然,他在一封家書裏寫道:“他在花園裏,正沿着灌木墻走來……我怎麼也看不出他有73歲來了,因為他的外表看起來只有50歲。”在歌德的私邸,年少的門德爾松為歌德獻上了他的創作曲《鋼琴四重奏》,得到歌德極高的讚譽,開始了他們的忘年交的友誼,直到歌德去世。在歌德的指導之下,門德爾松對古典音樂和古典文學的感受逐步加深,對他的音樂創作産生了很大的影響。

  “邂逅”巴赫


  1823年,門德爾松的老師策爾特將一份《馬太受難曲》的手稿送給門德爾松,門德爾松14歲便開始練習這首偉大的作品。一個世紀前當巴赫在萊比錫首演《馬太受難曲》時,萊比錫人似乎並不能理解這部作品,沒有人真正關心它。而百年後,塵封的《馬太受難曲》卻奏響在未成年的門德爾松的心裏。他被這部曲子深深地打動了,從那時直到他離世,門德爾松一生都至力於將巴赫的音樂再次介紹給人們,讓人們重新來認識並理解巴赫。這是一份艱難而漫長的工作。1829年,二十歲的門德爾松組織了一次音樂會,專門演出《馬太受難曲》,這次演出是十九世紀復興巴赫的轉捩點。他的努力使巴赫這位已逝世八十多年的“音樂之父”的作品得到重生,使世人終於了解了巴赫的偉大,進而發起了研究巴洛克音樂的熱潮。

  忙碌的作曲家

  要描述門德爾松的一生,有一個詞彙是不得不用的,那就是“忙碌”,這也是他為什麼能在短促的生涯中能得到那麼多的成就的原因之一。門德爾松同時擔任着好幾個角色:鋼琴家、指揮家、音樂活動家、教育家和畫家。他26歲時任萊比錫的布店大廈管弦樂團的指揮,使這支樂團成為歐洲第一流的樂團。不久以後,他又創立了萊比錫音樂學院,它把訓練音樂家的水準提高了。他曾十次出訪英國,在英國引起了瘋狂般的熱情。除此以外,門德爾松還要指導各省一個又一個的音樂節,這都是德國音樂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責編:張芊川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