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師附小特色:——被東城教委授予“素質教育特色校——小班精品校”
我校在樹形象,擦亮品牌過程中的追求是
一、符合教育規律走在時代前列的理念
“樹立服務意識”、 ——我們的教育已經結束了昂頭辦教育的時代了,而是應該低下頭來,研究、傾聽學生、家長、社會的需要,而不斷調整自己的行為來辦學了,千方百計使學生、家長、社會滿意。因此,我們首先轉變觀念,樹立“教育即服務”的觀念。
我們的宗旨,讓來我校的孩子的家長最放心、最舒心,只要是家長需要的,我們就想方設法地提供。我們有“拒收家長禮物”的要求,有首位負責制,有義務託管班,有全員家訪制、主動聯絡制等。
“拒收家長禮物”——讓家長不要為給老師送什麼禮而牽掛,不要為孩子能否得到照顧而分心。
首位負責制——家長來到學校,哪位老師看見了,就會主動打招呼,引領到要找的老師那,給他安排好。
有義務託管班——孩子放學後仍不能回家的,我們就義務看管起來,還特意請了專門老師來負責安排孩子的學習、活動。
有全員家訪制——每個寒暑假我們班主任各訪1/2學生家,一年將走遍全班學生家。
有主動聯絡制——只要孩子沒來,老師當天就得與家長取得聯絡,如果孩子因病請假了,老師需電話問候。如果發現孩子近期有異常表現,老師要主動與家長交流。
“關注每一個孩子”——隨著社會的發展,使我們能縮小班額,提高每一個孩子接受教育的充分度,使每一個孩子受到關注、得到發展。隨著教育觀、學生觀的不斷發展,多元智慧觀念的引進,評價的多元化,使我們不再盯住成績不放,而是使有不同所長的孩子都能愉快地發展,有成功的體驗。
“關注孩子的身心的愉快、習慣的養成、學習的熱愛 ”
在老師中提出“先讓學生喜歡上你的學科,再讓學生學會你教的學科”
一學年進行的習慣培養.1。回家先完成作業2.看電視不超過1小時3.讀課外書30分鐘4.按課表自己整理書包。5.堅持做一項家務勞動等。
二、學校以“文化管理”提高素養,達到“無為而治”管理境界。
努力營造濃郁的學校文化,我們嘗試地進行“感恩文化”、“交流文化”、“反思文化”“著裝文化”等的建設,尤其是教師“和諧文化”(後來演變為“團隊精神”)的建設,我們是有計劃有步驟進行的,和諧才能穩定,穩定才能發展。
在初步探索著、品嘗著文化管理給學校帶來的戰鬥力、凝聚力、執行力,“業務有水平,生活有品位”是我們共同的追求。
東城師範附屬小學坐落于古老的護城河畔,有著優美的校園環境及便利的交通,它一直以嚴格的管理、高質量的教育教學,以人為本的服務意識努力使家長滿意。
辦學思路:優秀的教師隊伍—辦學基礎;優秀的課堂教學—中心主陣地促進全面育人辦有特色;優良的道德、心理品質—辦學重點。
| |
辦學原則: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明天的生存與發展。
教師座右銘:“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學校校訓:誠信、創新、勤奮、健康。
先進設備:設備精良的多媒體教室;閉路電視系統;高配置的計算機房、多功能的勞動教室及音樂、書法、美術、自然等專用教室;學生教室都配備了無反光綠色弧度磁力黑板(保護學生視力),可調節高度的新椅…
為您服務:(1)義務值托晚班:每日下午4:30—6:00;(2)首位負責:您來學校辦事,詢問到哪一位教師,他一定會負責幫您聯絡、解決,決不會一推了事。(3)學校向家長髮出:“決不要向老師送禮物”的倡議,我們教師在任何時候,就是教師節都不會收任何禮物。(4)開放班車:安定門——天通苑——北苑。學校基本情況:學校重視課堂教學的改革與研究,提倡學科教育向素質化方向發展,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思維的發展和能力的發展。是聯合國亞太地區提高中小學整體學習質量(JIP課題)實驗校,北京市二十一世紀課程實驗校。二十一世紀教材是今後北京市要普遍推廣使用的教材,此項市級課題實驗受到市教委、區教委的極大重視。我區僅有五所學校被批准參加實驗,我校是其中之一。從2002屆秋委採用小班授課(三十人左右)外,還率先使用二十一世紀教材。學校也將從師資力量、硬體設備上給予大力地支持。除請有經驗、有耐心、有創新的教師授課外,還將投入大量獎金,為每個教室安裝液晶顯示投影、實物投影、電腦……此舉大大改善了新生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學校教職工愛崗敬業,積極進取,勇於創新,在工作中主動更新觀念,使我校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多次受到上級領導的獎勵:第二屆東城區“東興杯”教學大賽,在我校報送的11節課中有10節課獲得區大賽一、二、三等獎,獲獎率為91%;每一學期,我校均有多人次做區級公開課;學校少先隊大隊是全國紅旗大隊;學校是北京市花園式單位、北京市衛生先進單位、市健康促進學校示範校、市體育達標先進單位;北京市東城區文明校園、區先進少年軍校、區雙擁工作標兵單位。
以小班教育為契機 創辦人民滿意的學校
一、辦學思路:東師附小有18個教學班,480名學生,40位教職員工,“辦人民滿意的學校”是我們的辦學目標。學校建設的長遠目標是“堅持不懈地提高教育教學水平與質量”,也是學校建設的永恒主題,
近期目標是“樹立服務意識”、“關注每一個孩子”,努力營造和諧的、人文的校園文化。“小班化教育”是我們發展的機遇與新的起點,
“樹立服務意識”——我們的教育已經結束了昂頭辦教育的時代了,而是應該低下頭來,研究、傾聽學生、家長、社會的需要,而不斷調整自己的行為來辦學了,千方百計使學生、家長、社會滿意。因此,我們首先轉變觀念,樹立“教育即服務”的觀念。
“關注每一個孩子”——隨著社會的發展,使我們能縮小班額,提高每一個孩子接受教育的充分度,使每一個孩子受到關注、得到發展。隨著教育觀、學生觀的不斷發展,多元智慧觀念的引進,評價的多元化,使我們不再盯住成績不放,而是使有不同所長的孩子都能愉快地發展,有成功的體驗。
經過多年的辦學實踐,我們逐步形成了“樹立服務意識,關注每一個孩子,創人文、和諧校園”的辦學思路。
| |
二、關注每一個孩子——提高接受教育的充分度
1、課堂教學
教學永遠是學校的主旋律,課堂永遠是主渠道,所以,我們首先從課堂教學入手滿足家長對精品教育的需求,為學生、家長服好務。
A、關注差異——充分利用小班優勢關注差異,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
小班備課要求:
△備教材,要有統一目標(按照課程標準要求)
△備學生,要有不同要求(根據學生個體差異)
△備過程,要備個別、分層和綜合教學(包括課桌椅排列)
小班上課要求:
| |
△面向全體,追求“陽光普照”
△分層施教,注意個別輔導
△重視綜合,溝通科際聯絡
△重視學法,培養自學能力
小班練習要求
△要有情趣、分層練習
△要有教師面批、學生自批及組內互批
小班輔導要求
△分層輔導,要有針對性的化解難點
△個別輔導,要注意對超常學生的指導,對困難學生的輔導。(思想弊端和知識缺陷)
小班考核要求
△考核內容要多元
△考核要求有彈性
△考核形式要多樣
B、關注學生內心的感受——課堂評價倡導“以學論教”,改變了評價視角,評價一節課的標準是以學生的學習狀態、內心感受來評價教師。
課堂上要有學生參與的深度與廣度,努力使課堂呈現“眼睛要關注,小臉要興奮,舉手要爭先,表達要有慾望”的場面。
每學期都以學生內心的感受來評價教師,以問卷、座談的形式來測評教師的滿意度,作為教師的評價指標之一。
C、關注學困生——行政人員每人都要關愛一位學困生,每星期談話制,經常性作業檢查、輔導,定期向科任老師了解情況等。
2、德育教育——注重實效性,重視感染、引領每一個孩子的成長。
(1)樹形象,讓好孩子有成功的喜悅——評選形象少年,少先隊利用廣播和班級教育活動時間,圍繞《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新“五講四美”、“十個文明形象”等內容進行宣講,明確符合“東師附小形象少年”的基本條件;同學們以此來規範自己的言行的同時推出“東師附小形象少年”,並在元旦召開了“弘揚中華美德 爭做形象少年”展示大會, 以DV的形式展示了他們的先進事跡,將此項主題活動推向高潮。
(2)多元評價,讓不同強項的孩子都有成就感——星光燦爛,學校德育在對學生評價時,注意關注學生的差異,不以分數論優劣,對學生進行多元化評價,尊重學生的個性,努力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給每個孩子搭建展示自我的舞臺。比如:我們在學校教育專欄中設立了“每週一星”,宣傳在某方面表現突出的學生,並在週一的升旗儀式上,向全校師生宣講他們的事跡,他們還會代表班級擔任“光榮升旗手”。這樣,一學年就會有30名學生(佔學生6.8%)得到這樣的展示;另外,學年末,除三好學生外,還會針對學生的實際設立學習、禮儀、服務等方面的雛鷹獎章(佔學生34%)不僅增加了受表揚學生的數字,而且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們心中都樹立起只要我努力就會得到認可的自信心,使每一名學生都能懷著愉悅、自信的心態接受教育。
(3)以點帶面的引領,形成良好的習慣。我們在培養學生某一個習慣,減少了説教,而是挖掘在這方面做的好的孩子,樹立典型,用感染、形成氛圍等手段引領孩子。
讀書,學校為了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使學生得到可持續的發展。全校掀起“人人爭做讀書狀元”讀書活動高潮,有讀書輔導,有交流讀書心得,有統計閱讀量,有 “讀書狀元排行榜”,引領著學生在健康、高雅的文化熏陶中提高自身修養。我校平凡同學還榮獲了北京市“紅讀知識競賽”一等獎和北京市讀書狀元榮譽稱號。
課本劇,向同學們進行新“五講四美”教育的過程中,不是簡單的宣傳和説教,而是在教育形式上進行了大膽的嘗試,採用排演校園課本劇的方式,將美德教育溶入其中,努力實現“教育無痕”的理想境界。這些有表演特長的同學們從練習臺詞到場景設計,從準備製作道具到表演展示,言行發生著變化,精神生活得到充實,而且帶動身邊的一批孩子,自身文明素養的提高。
3、課餘時間,關注每一個孩子,一、二、三年級的學生建立了成長檔案袋,在過程中評價孩子,每5、6個孩子就有一位老師關注著並隨時記錄下學生的成長足跡。
| |
三、提供良好的服務——增加辦學吸引力。
1、服務舉措
我們的宗旨,讓來我校的孩子的家長最放心、最舒心,只要是家長需要的,我們就想方設法地提供。我們有“拒收家長禮物”的要求,有首位負責制,有義務託管班,有全員家訪制、主動聯絡制等。
“拒收家長禮物”——讓家長不要為給老師送什麼禮而牽掛,不要為孩子能否得到照顧而分心。
首位負責制——家長來到學校,哪位老師看見了,就會主動打招呼,引領到要找的老師那,給他安排好。
有義務託管班——孩子放學後仍不能回家的,我們就義務看管起來,還特意請了專門老師來負責安排孩子的學習、活動。
有全員家訪制——每個寒暑假我們班主任各訪1/2學生家,一年將走遍全班學生家。
有主動聯絡制——只要孩子沒來,老師當天就得與家長取得聯絡,如果孩子因病請假了,老師需電話問候。如果發現孩子近期有異常表現,老師要主動與家長交流。
2、研究家長需求,主動滿足需求。
我們每學期都設計問卷,問卷全員參與,了解家長對教師、學校的滿意度及需求,召開六個年級的座談會,及時調整我們的辦學行為。有對老師不滿意的我們都要進行誡免談話。對學校有需求的,我們就儘量滿足,比如,我們在問卷中了解到有1/3的孩子不吃早點,我們就應家長的需求與送餐公司聯絡,為學生準備了早點。
我們還傾心研究家長的需求,想方滿足。比如,親子俱樂部,我們發現孩子有走出去了解社會的要求,家長有組織小型活動的慾望,於是學校就組織起親子俱樂部來,由學校倡導,父母組織,輪流帶五六個孩子走出去,博物館、公園、書店、工廠流水線都留下了孩子們難忘的回憶。在父母都很忙的情況下,資源得到了共享,獲得效益的最大化。
3、給家長專業上的支持
暑假我們對一年級家長,召開了有針對性地家長會,指導首次當小學生家長的年輕父母,給孩子在心理上、物質上做哪些準備,教育孩子要遵循哪些原則,開學怎麼幫助孩子完成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等。小到鉛筆盒應該買什麼樣的,裏面放什麼,鉛筆怎麼用膠條寫上名字等。
四、研發校本課程——因家長需求而設課,增加學校辦學魅力
1、開設口語交際課
二十一世紀需要的是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其中善於與別人交往是很重要的能力之一。由此可見,強化低年級學生“説”的意識,“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培養良好的聽説態度和語言習慣”,是勢在必行的事。針對此問題,我校申報了市級課題《關於提高小學低年級學生聽話、説話能力的研究》並獲得立項。
我們具體的做法是:
①每週開設兩節(20分鐘/節)聽説課,激發學生説話興趣。
②聽説結合,豐富學生多種感官。
我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利用每天晨讀的十分鐘播放一個教師精心挑選的小故事,學生在一種放鬆的、無意識的狀態下聽這個小故事,教師不提任何問題和要求。經過實驗,我們發現這一過程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詞彙量,而且也增強了學生的語感,激發出了他們內心想説的慾望。
③創設情境,使學生想説、樂説。A利用晨讀,創設樂説情境。B挖掘教材,創設生活情境。C開展活動,創設活動情境。
④教給方法,讓學生會説。
⑤採用靈活多變的形式,提高口語訓練課效率。
採取適合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訓練,如:每週一次的看圖説話表演賽;隔週一次的故事大王選拔賽;每月一次的親子錄音欣賞;每學期一次的童話劇比賽。這些形式都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再配以科學的引導,使學生變得樂説,會説。
⑥自編教材,形成特色。
| |
我們儘量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從“看—説、聽—説、讀—説、畫—説、做—説”幾方面自編了教材,選取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作為訓練題材。不僅保留了原有的教學理念,還創新了口語交際的特色。因為素材來源於學生的生活,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學生樂於接受。如《我最愛看的一部動畫片》、《説説我的媽媽》、《指偶故事》、《我最喜歡的一種小動物》……都深受學生的喜愛。
⑦課程整合,把口語交際滲透到各個學科。
2、攀登英語
2002年起我校又引進北師大“攀登英語”課題實驗,攀登英語學習是借助多媒體為兒童創設真實、豐富、多通道輸入的英語環境,充分發揮非英語教師的組織作用,創設新型的師生關係模式,設計符合兒童心理特點和語言習得規律的學習活動,通過“無錯原則”和“NO CHINESE原則”,讓兒童像學習母語一樣自然地“習得”英語,培養英語思維的能力,尤其是採用多樣化的評價形式,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享受成果的過程。我校攀登課題組被評為北京市優秀課題組(東城區是唯一的),在全市開了2次觀摩課,今年6月安徽省還來我校觀摩。
3、成立導師團——科任每位老師,帶10——15名學生不等,進行課外延伸課堂的探究。以“有限的學習空間,無限的智慧潛能”為指導思想,教師指導學生 “學有一長”。如:自然學科立足三年級學生,以“關愛生命”為主題,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與植物生長有關係的問題,確定可行的研究專題。在活動中教師指導學生種植、觀察植物,蒐集資料,填寫實驗報告並交流彙報,校園的綠化帶裏就生長著學生利用課餘時間栽種的向日葵,學生們精心地呵護著它們。
4、開設“地方認知課”,我們利用考完試的一個星期,科任教師經過精心的準備,以上網瀏覽、觀看圖片、教師講解、同學介紹等形式向學生介紹了“北京的門”、“北京的公園”、“北京的博物館”。
5、本學期我們還開發了籃球和輪滑兩個校本課程,在體育組全體老師的努力下,制定訓練計劃、上網查找訓練資料、研討多種形式的練習等,2個月來使學生愛上了籃球、輪滑,愛上了體育運動。我們還進一步豐富籃球輪滑文化,從而推動學校的體育文化的建設。
五、注重環境的教育
| |
現代課程論認為:學生在學校習得的不只是讀、寫、算等方面可以測量的認知、技能上的知識,他們還從學校的環境、校園生活、組織制度、校內人際關係及學校的管理體制等方面獲得沒有顯現出來的、潛在的價值與規範的陶冶。這些潛在的課程,作為一種校園文化,貫穿于學校教育的整個過程之中。
整潔優雅的環境,能陶冶學生的情操,積極向上的氛圍,有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品行。東師附小努力使校園裏每一塊墻壁,每一寸土地都在無聲地感染你、激勵你。
學校堅持“針對性、觀賞性、知識性和趣味性”相統一的原則佈置校園,以“動物世界”、“科技創造未來”、“藝術長廊”為專題進行展示,你看,國家級的保護動物正零距離地接觸著學生。
樓梯,那是學生的畫廊,近30幅作品,無一不體現學生創造的火花,讓學生處處都享受到成功的愉悅,激勵著學生“從成功走向成功”。
每個班的有特色的班級專欄設計,無不浸透老師的用心良苦,體現著小班的優勢,四(1)小組爭星,笑臉、哭臉牽動著沒一個孩子的心,四(二)班的當天表現圖,無不流淌著老師對學生的及時評價、及時肯定,流淌著老師對學生的關愛。
“我們必須尋找一些藝人巨匠,用其大才美德,開闢一條道路,使我們的青年人由此而進,如入健康之鄉,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聽到的,藝術作品隨處都是;使他們如坐春風,如沾花雨,潛移默化,不知不覺之間受到熏陶,從童年就和優美、理智融合為一。”我們努力使兩千多年前柏拉圖的“理想”,如今成為現實。
六、提高兩支隊伍整體水平——增加辦學的耐力
辦學質量的提高不僅需要轉變觀念,樹立服務的意識,那只能使近期效果顯著,要想具有可持續發展,更需要的是全體教師專業化的發展、素養的提高。
1、幹部的培養——砥煉學校的魂
我們重視幹部的培養,因為我們知道只有高水平的幹部隊伍,才可能辦好人民滿意的學校。對青年幹部和後備幹部有明確目標,每學期支部都給年輕幹部根據自身不足提出具體要求,比如本學期的要求是:
校長洪愛民:提高管理水平與管理藝術,提高自身修養,增強人格魅力;協調統籌好各個部門,最大發揮每個部門主管的潛能。
教學主任劉暉:沉下去,深入課堂教學一線聽課、參加教研活動;對3個組語、數、科齊抓共管,加強對教學檔案的管理。
教育主任黃航:深入了解每個班的具體情況,聽課30節,勤巡視,隨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注重德育的實效性。
2、教師隊伍建設——堅實學校的梁柱
①建立願景,
學歷達標,03年每位教師都寫有五年的學歷進修計劃書,要求學習與教師生涯同行,校長結合學校的發展和教師自身的特長與每一位教師交流、定位,在管理中我們既要尊重老師的個人願望,又要將教師的個人進修與學校發展需要相結合。
教學生涯計劃書,教師心中有目標,每位教師都寫有教學生涯計劃書,在對自己教學狀況分析、定位的基礎上對自己的教學生涯有規劃,幾年適應教師工作,幾年成為骨幹。
②提高業務水平
多種形式的培訓。
A、借助外力,專家引領,聘請了新教材的編者之一——王新老師,數學專家汪爾英老師,作文教學專家范仲華老師,閱讀教學專家陳瑞老師指導我校的青年教師。組織全體教師分學科聽全國及市區級示範課、觀摩課,交流學習體會。
B、挖掘校內資源,幫助新教師成長。經過幾年的努力,一些年輕教師已經處於領跑的位置,因此我們就挖掘校內一切可利用的資源,幫助新教師成長。
“新教師教學入門組”,發揮校內骨幹教師的作用,請校內骨幹教師在每年8月和2月在“教學、管理及家校聯絡”等方面,採用經驗交流、講座、座談的形式對新教師培訓,本學年,8月就召開了“如何調動學生積極性上好每一節課”、“班級管理中小幹部的運用”、“關注差異,如何對待學困生”的座談會,區教育新秀孫立新老師進行了“小班化教學的基本手段”的講座等。
“低年級課堂常規研究組”,我校低年級段青年教師比較多,而她們面對的實際問題是雖然班級中孩子少了,但他們的個性強了,有些孩子的習慣養成差,為此我們成立了低年級課堂常規研究組,為教師提供交流、互動的平臺,以便教師可以學其所長,各取所需。在培訓活動中,低年級教師在一起診斷學生課堂常規中的問題,交流組織教學的心得。
“師徒結對子”,一對一的幫助,除語數對子外還有班主任對子,我們重視階段總結,每學期採用做課、班會展示等形式評出優秀師徒。
C、年輕教師需要學習先進的理念,更需要做好紮實的基礎工作,在青年教師中狠抓常規管理,促其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聽課,形式多樣,聽推門課、專題課、追蹤課等,有針對性、有側重的單兵教練;備課,每學期都有教案交流展示,教案檢查在全體會上彙報;作業批改情況,每學期我們都至少檢查兩次,並對錯誤率、沒復判率、格式及書寫情況進行總結並及時反饋給教師。
D、我們對骨幹教師的培養也是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的,培訓上全力支持,待遇上給予傾斜,03年我們推出了3名語數科校首席,04年我們推出了6位校骨幹。
③學校文化管理
| |
努力營造濃郁的學校文化,我們嘗試地進行“校園文化”、“課程文化”、“著裝文化”等的建設,尤其是教師“和諧文化”(後來演變為“團隊精神”)的建設,我們是有計劃有步驟進行的,和諧才能穩定,穩定才能發展。
和諧文化——每一學期都有建設重點,然後用案例法講明道理(明理),舉典型事例(樹標),引導老師在這樣的主流文化上,做有品位的儒雅之人,03年開始,學期末每個辦公室圍繞學校主流文化進行述職,當場評出團隊精神獎。
01年主題是,“見面問好,微笑示意”。
02年主題,“不傳閒話,不利於團結的話不説”。
| |
03年主題,“工作上相互支持,默契配合,每人都要有大局意識。”設立主人翁獎。
04年主題“交流”,老師們要有交流的意識,掌握交流的正確方法,明白交流利於相互的了解,利於默契的配合,利於工作效益的最大化。樹立正確的批評文化、自省文化。
05年“感恩年”。發現身邊的愛,把感激之情説出來,把感激之事做出來。)
服飾文化——聽名家講座,制定東師附小教師禮儀(服飾篇),在聽和思的過程中感悟,在感悟中提高文化素養。
我們在學校文化建設方面是一個點一個點做起來,不求方方面面,但求點點深入,在初步探索著、品嘗著文化管理給學校帶來的戰鬥力、凝聚力、執行力,“業務有水平,生活有品位”是我們共同的追求。
④關愛老師,不要以為花朵就指學生,教師同樣是花朵,他們同樣需要陽光雨露,同樣需要關愛呵護,才能盡情地開出艷麗的花朵。我們同樣盡心地為教師服務,教師的發展成長,學生最終獲益。
生活關心:早上的一個水果,下午的一杯豆漿,生日宴上的一個蛋糕……
精神滿足:提供各種的教學競賽,有成功的體驗,多元評價,設置單項獎勵——有支持學校工作獎、愛孩子獎、支持體育工作獎、適應獎等,滿足不同特長老師成功的需求,還把培訓當福利給老師,使教師獲得專業技能。
我們深深地知道,我們的教師專業素養、行政管理水平遠不能完成時代賦予的使命,我們將用我們學習的工作狀態和對事業孜孜追求的精神來創建小班精品化學校,完成我們的使命,使我們東師附小成為教師願教、家長願選、學生願學的令大家感到滿意、充滿人文氛圍的學校。
責編: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