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智慧奪取時間:歐陽中石做客《藝術人生》暢談人生哲學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30日 14:02 來源:CCTV.com

  8月28日的錄製現場,觀眾爆棚了,160個座位不夠坐,加了座還有站著的,連導播間都成了臨時觀眾席。更特別的是,近200位觀眾中,博士後1人,博士生近10人,而碩士研究生有100人之多。3點鐘,全場觀眾起立鼓掌,聚光燈下走來一位老者,拄著拐杖,氣定神怡,擺擺手,示意觀眾坐下。

  和以往做客《藝術人生》的嘉賓不同,老者穿著簡單樸素,短袖白襯衫,灰布褲,腳上是一雙市場上最常見的黑布老頭鞋。看著台下的觀眾,他高興得直點頭,因為按他的話來説,他們都是他54年教齡的“成果”。他就是《藝術人生》本期的嘉賓,著名書法教育家歐陽中石先生。  

  節目前期準備工作

  其實,歐陽中石先生這期節目從一年前就開始籌備了,只是為人低調的先生不願登臺亮相,一直婉言拒絕。這次在編導們的輪番勸説下才終於鬆口,也使我們有幸在《藝術人生》的舞臺上,一睹他的風采。

  為做好這期節目的準備工作,主持人朱軍和編導來到歐陽先生的家。歐陽先生家的門鈴按鈕旁邊,貼著一張 “首師大書法文化研究所”的啟示:“考慮到中石老師年事已高,一切來訪、採訪,都須事先同校黨委聯絡,且不得超過15分鐘。”可能是被我們的誠心打動,歐陽先生例外地免去了這些繁文縟節,把一整下午的時間都給了我們。

  這位書壇泰斗,身材瘦削,由於救人受傷,腿腳略有不便,頭髮幾乎全白,但精神很好。他親自開門,直接領著我們進了他的書房。書房佈置很簡單,卻有淡淡的書香攙雜著墨香環繞鼻翼。

  “我覺得今天我來談問題是不合適的,我又不是藝術家,也不是藝術評論家,只是個教書匠,在《藝術人生》裏面談是文不對題的。但是呢,不對題也有瓜葛,所以我也不能推辭了。”

  一番謙虛過後,歐陽先生開始講述,一位老者的人生畫卷慢慢展開……

   “我不是大師,我比大師大,是‘老師’”

  歐陽中石先生生於山東泰安,今年已是78歲高齡。在我們的眼裏,他是一位大師級的人物,著名學者、書法家、書法教育家,又是京劇奚派傳人,而他卻將自己定位於教書匠,藝術愛好者、探索者和享受者。

  錄製現場,先生調侃自己,言:“少無大志,見異思遷,不務正業,無家可歸”。然而據我們所知,他師從名家,有很多非常了不起的老師,如金岳霖先生、張伯駒先生、吳玉如先生,在藝術方面,更是接受了齊白石、奚嘯伯先生的教誨。跟這樣的老師學習,本應終生受益,可為什麼他卻戲稱自己“無家可歸”?

  歐陽先生從教五十四年,從小學生教到博士後,除了書法,還教過語文、數學、化學、物理和體育。他在首都師範大學主持創辦書法藝術教育專業,形成了由專科、本科,到碩士、博士、博士後完整的書法文化高等教育體系。可他又為何戲説自己是“不務正業”?

  假遛?紈子?超級票友?

  自稱是“假遛”、 “紈子”的歐陽先生其實是京劇奚派傳人,師從“四大鬚生”之一的奚嘯伯先生。 歐陽中石很小就對戲曲産生了濃厚興趣,尤其喜歡模倣奚嘯伯的唱腔。機緣巧合使奚嘯伯破例收下了這個15歲的未出校門的中學生為徒。

  節目錄製現場,歐陽中石先生無法抵擋觀眾們的熱情,念了一段《草船借箭》裏面魯肅回答周瑜的一段,韻味醇厚,贏得了一片叫好聲。觀眾掌聲不斷,長達一分多鐘。

   “調皮 ”學生可教也

  面對台下百餘名自己的學生,歐陽先生一改往日在課堂上的矜持,大談年少時自己的“調皮”:模倣老師的神態、講話的語氣,和他們的動作;在老師出的對聯中糾錯兒……歐陽先生的老師們都是大家,都是中國學術界和藝術界的 泰斗、大師,在他們面前,歐陽先生是怎樣“調皮”的?他又是怎樣“調皮”得令大師們歡喜賞識呢?臺上先生侃侃而談,台下則傳來陣陣笑聲和掌聲。

  急中生智的一節語文課

  歐陽先生當中學老師的時候,有過一次驚險的經歷。中午,歐陽先生和學生們淋漓酣暢地打了場乒乓球,臨到上課,剛準備回去休息,卻被學生拉回課堂,原來他忘了當天下午學校組織聽他的課,連續兩節,講述《醉翁亭記》。如何才把這節毫無準備的示範課講好?歐陽先生急中生智,使了妙招,不僅讓學生形象地解讀《醉翁亭記》所要表達的思想內涵,更使學生們在一個半小時內背誦出了這篇文言文。究竟是怎樣的妙招?他的教學方法又有怎樣的獨特之處?

  加號減號,智慧奪取時間

  初中時的一次考試,促使他思考聰明學習。100 道判斷題,正確劃加號,錯誤劃減號。同班的一個同學很早就答完在外面打籃球了,可他卻用了很長時間才交卷。同學的妙招使他對學習方法有了新的認識。

  學習究竟要用一個什麼樣的方式才能學得更好?歐陽先生從來不主張用功,他説“功”就是工夫,而“工夫”就是時間。一個人的時間是有限的,以學會為基準,用的時間少是最合算的。是怎樣的經歷讓他有了這樣思考的契機?在發揚“勤奮”、 “刻苦”的今天,他的這番見解又能否帶給我們一種別樣的思維方式呢?

  書法的前景是究竟怎樣

  書法是一門非常古老的藝術,至今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隨著科技的發展,它的實用功能越來越弱。從毛筆到鋼筆,到現在普及的電腦,書法似乎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遠了。作為書法教育家的歐陽先生現場揮毫潑墨,用一種特別的方式,帶領我們從思想上走出了當今書法的困境。

  節目的遺憾

  談話過程中,歐陽先生的老伴兒張老師走來給先生遞藥。 他們小學便是同學,如今結婚已有五十多年,用當下令人艷羨的詞説,就是“金婚”。老倆口一輩子相敬如賓,相濡以沫。遺憾的是,無論朱哥如何反復做工作,聊了一下午的張老師就是怎麼都不願去現場。最後一句話,她説動了我們:“我這輩子呀,永遠就是在後頭。” 張老師一生都是這樣做的,我們也就沒有任何理由再去強求她,只希望他們和和美美,安享晚年。

  文/曉蓮,攝影/李少林

責編:曉宇

1/1頁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
多哈亞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