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父與子:五位嘉賓做客《藝術人生》暢談父子真情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6月12日 15:38 來源:CCTV.com

  這是一期怎樣的《藝術人生》?

  這是一期溫情流淌的節目

  2006年的父親節,程前、布仁巴雅爾、鄭淵潔父子三代來到《藝術人生》,為我們講述他們不同的成長經歷和內心不為人知的父子關係。在他們的娓娓講述中,讓我們感受流淌在他們心間的父子真情。

  這是一期充滿懸念的節目

  在程前不識愁滋味的少年時期,突然有一天他成為了兩個父親的兒子;在他事業即將迎來高峰的時候,他又突然同時失去這兩位父親。在父子情感上的大起大落,如今的他又是怎樣理解父與子之間的關係?

  這是一期高潮起伏的節目

  生長在草原家庭的布仁巴雅爾從小便與父親有著難以逾越的隔閡,是什麼原因讓為什麼布仁的父親總是選擇用暴力的方式來教育孩子?這在幼小的布仁心中埋下的很深陰影,到了今時今日他又有怎樣的話想對父親訴説?

  這是一期驚喜不斷的節目

  小學四年級的鄭淵潔被學校退學,從此父親擔當起了教育他的工作,是怎樣的經歷讓一個只有小學學歷的學生成長為一代的“童話大王”?如今的他對於他的兒子又是採用了什麼樣的教育方式?父子三代的同臺講述,是怎樣特別的父親節禮物讓兩位父親驚喜滿懷?

  這是一期值得期待的節目

  現場的6幅漫畫,分別代表了6種不同類型的父子關係,包括嚴厲型、溺愛型、朋友型、暴力型等等,哪一幅漫畫最符合自己和父親的關係,程前、鄭淵潔、布仁巴雅爾他們做出了怎樣的選擇?

  五位嘉賓、兩種身份、七位父親、五個兒子,分別為你講述迥異多彩的父子故事。

  

  2006年6月9日,央視三套將首先播出《藝術人生》主題策劃??《父與子》第一集。在第一集中,程前和布仁巴雅爾來到節目,講述他們離奇的成長經歷,分享他們心中最深處對於父親的那份感情。

  程前:十年之後的抱歉


  在程前出生15天的時候,他的奶奶便做主把他過繼給了沒有兒子的他如今的養父(程前生父的哥哥),在成長的歲月中,小程前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的爸爸媽媽實際上並不是自己的生父生母,而他親生的父母卻被他從小一直喚作“三爸”和“三媽”。

  在他14歲的時候,從別人的口中得知了這個原本30歲以後才會公佈的秘密,所有的記憶和當初的懷疑開始串聯。然而面對養父養母關愛的眼神和親生父母的迫切希望,懂事的他從未向他們有所求證,誰也沒有捅破這層紙。令程前難忘的一個細節是:20歲生日那年他去了上海三爸三媽家,他們給當時工資只有18元的程前買了一雙咖啡色的價值20元的皮鞋。當他把它背回家,跟媽媽説了“三爸送我一雙皮鞋”這件事後,第二天他的床頭又多一雙皮鞋,黑色的。

  “那個是永遠的三爸三媽,這個是永遠的爸爸媽媽。”因此儘管知道了三爸三媽其實是自己的親生父母,然而面對他們的時候程前依然將他們喚作“三爸”和“三媽”。直到生父突然去世,面對躺在太平間裏的“三爸”,那個時候,程前才叫了一句“爸”,這是生平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


  在程前的心中,他對一直喚作“爸爸”的養父充滿著崇拜之情。“我爸是滿腹才華,文化功底很深,所以我小時候在我們廠裏子弟學校上學的時候,我覺得自己特牛,一點壓力都沒有,我覺得任何功課,反正有我爸。我們那時也會經常參加市裏什麼數學比賽之類的,我完全就不怕,同學們通宵達旦都解不出來的題,我一定會請教我老爹,他一定給你解出來,而且無論是數、理、化、歷史、地理、英語,我都有個堅強的後盾。”

  然而在生父去世的第二年,程前的養父也突然倒下了,他甚至還沒能來得及住進兒子在北京的新房子。在父親住院的日子裏,打理鬍子是父子之間溝通的方式,錄影忙碌的時候程前一星期才能去醫院一次,父親不會讓任何人碰他的鬍子,一定要等小久兒來給他刮。在《正大綜藝》300期的前一晚,父親離開了。十年之後再次回憶起這段往事,程前講述了他對父親最大的抱歉……

  布仁巴雅爾:獻給父親的歌

  説起“吉祥三寶”,大家一定會想起那個和睦幸福的一家三口:慈祥的父親、善良的媽媽還有可愛的女兒。“吉祥三寶”的爸爸布仁巴雅爾從小生活在廣袤無際的草原,由於父母平時工作很忙,布仁快樂的童年便是在姥姥家度過的。姥姥家在草原上是純遊牧民族的居住方式,小布仁特別喜歡這樣的生活方式,可以無拘無束的賽馬、摔跤、放牛、放羊。

  8歲之後布仁回到了自己的家,也從此開始了一段讓他如今依然記憶猶新的生活。“我父親和我的母親是兩種文化的人,母親是草原上牧民的孩子,父親卻是半農半牧的草原文化背景。兩人組成一個家庭以後存在著文化上的差異和矛盾的,但我沒看著過他們倆互相廝打這樣的事情,他們倆好像從來不打,但是他們有一個出氣筒,那是我。”因此小時候的布仁經常挨打,“父親的打法是比較有特點的,他有這麼厚一個皮帶,把它抽出來,把你衣服脫光,然後他就抽”。從小挨打的布仁從此也和父親之間有了很深的隔閡和難免的怨恨。

  如今的布仁也已經是別人的爸爸了,他説他最大的遺憾是“我以為我父親他永遠不會得病,他也從來不病,我總有一個感覺,他能活很長很長時間。”直到父親60歲的時候突然得了癌症,在布仁女兒出生的當天他的父親故意拿掉了氧氣罩,那天他説了一句話“我不走,那個孩子不來”,就這樣離開了人世。事隔了多年之後,回憶起離世已久的父親、小時候父親的點點滴滴,布仁決定將心中的這些東西化解掉。在節目的現場,他為我們演唱了他寫給父親的那首歌。

  文/徐俊傑 圖/李少林


  第一集播出時間:首播:央視三套6月9日週五21:15

  重播:央視三套6月11日週日12:45

  6月16日,《藝術人生》將繼續播出父親節主題策劃??《父與子》第二集。《可可西裏》導演陸川和《童話大王》鄭淵潔父子三代齊齊亮相,講述他們特別的成長經歷和父子間細膩真切的真情故事。


  鄭淵潔:特別的“父親節”禮物

  鄭淵潔和他的兒子鄭亞旗都只有小學學歷,但他們倆一個連續20年為《童話大王》供稿,讀者超過一億人,是名副其實的“童話大王”;另一個如今具有退回“童話大王”稿子的權利,時任《皮皮魯畫報》總編輯一職。


  從小鄭淵潔就被教導教“不要和大家一樣,考慮問題要獨闢蹊徑”。二年級時老師佈置題目寫作文,題目是《我的理想》,鄭淵潔寫的內容是長大後想當掏糞工人,因為視角不同而受到老師的表揚。四年級時老師再次佈置作文,題目叫《早起的鳥兒有蟲吃》,鄭淵潔非得變換題目《早起的蟲子被鳥吃》,因此惹怒老師,老師命令鄭淵潔重寫,鄭淵潔不服氣,拉著拉炮在教室裏泄憤,最終被學校開除。父親鄭弘升沒有去求學校,而是從此自己擔當起了教育兒子的重大職責。鄭淵潔父親的教學方法很特別,對於鄭淵潔的懲罰措施是“寫檢查”,而他給鄭淵潔寫的1000多封家書就是教材。父親會把對自己認為有用的東西先背課,每次再用書信的方式將知識和心得傳授給他。鄭淵潔説最感謝父親的是,“他不超前在我做事,他不在我前邊。比如説,如果在我自己選擇寫作道路之前,他如果對我有期望,給我寫這麼多信,要求我當作家的話,我今天不可能當作家。”

  在鄭亞旗上幼兒園的時候,有一天,鄭淵潔發現從幼兒園回來的亞旗情緒有些低落,一問才知道老師不讓説話的時候他説話了,被獨自關進小黑屋子裏幾個小時。鄭淵潔認為幼兒時期的孩子正是心靈成長的關鍵期,如此做法會給孩子的心靈造成巨大的傷害。於是他把亞旗接回家,再沒踏進幼兒園一步。從小鄭淵潔就教育鄭亞旗:人活著要有尊嚴,要懂得愛和自由。從上學的那天起,他就告訴鄭亞旗:分數是這個世界上最不重要的東西。但老師為了提高班級名次每次都在期末考試時漏題給學生。鄭亞旗小學畢業考試的時候,他拿回家中一套試題,是區裏的統考題,又是班主任老師故意漏給學生的。鄭淵潔和鄭亞旗聯手幹了一件解氣的事兒,他們分析哪道題大概多少分,分析完了故意考了一個62分,拖全班的平均分。考完試第二天,鄭淵潔徵求鄭亞旗意見,最終連小學畢業典禮都沒參加就退了學。退學前,他們幹的最後一件事兒是,鄭亞旗拉出了一個自己班級差生名單,鄭淵潔一人送了一本自己寫的書,書的扉頁上寫著:你是最棒的。自此鄭淵潔也效倣自己的父親,擔當起親自教育兒子的職責,教材採用的是鄭淵潔自己編撰的《鄭家菜》,這是10部以標準教材為參考、鄭淵潔的童話主人公皮皮魯、魯西西貫穿始終的概括了多種知識和方法的教材。


  正是這樣特別的家庭和特別的教育方式,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特別的鄭淵潔和鄭亞旗:鄭亞旗對於鄭淵潔從小到大一直直呼其名、鄭淵潔在兒子比自己矮的時候一直蹲著跟他“平等”地對話;鄭淵潔曾帶著小學五年級的兒子去醫院做了高額的“親子鑒定”、鄭亞旗説自己從小都沒有做過一件“錯事”……

  爺爺、父親、兒子,鄭家父子三代共同上臺、集體講述,那到底是怎樣特別的父親節禮物卻讓兩位父親當場目瞪口呆呢?節目的現場為你驚喜揭曉。

  陸川:《可可西裏》之後的轉變


  在陸川的印象中,從小對於父親陸天明的記憶可以用“威儀”來概括。父親陸天明是個作家、國家一級編劇。我們熟悉的《桑那高地的太陽》、《泥日》、《木凸》,電視連續劇《蒼天在上》、《大雪無痕》、《省委書記》都是他的作品。陸川説陸天明對自身的要求嚴格得近乎苛刻,在他的記憶中父親所有的生活都是圍繞著寫作而展開的,為了配合父親的工作,多數情況下家中都是靜悄悄的,家庭成員都是默默地幹自己的事。在對自身嚴格要求的同時,父親基本上也把這套嚴格訓練的方法全盤用在了陸川身上。小時候訓練洗冷水臉、很小就開始背《論語》、《詩經》,這些是伴隨著童年成長抹不去的記憶。對於父親苛刻的訓練方式,年幼的陸川有著強烈的抵觸情緒,時不時會地策劃一些“密謀造反”,儘管如此在大多數情況下陸川一直遵循父親的指示。

  高中畢業時陸川受張藝謀等人的影響想報考北京電影學院。然而因為當時報考北影需要專業文藝團體的推薦,那時陸川便向任職于中央電視臺的父親求助,希望通過他的關係得到推薦。沒想到父親找來了單位新分來的年輕女導演來考陸川,陸川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面紅耳斥奪路而逃。於是父親自然沒有同意推薦陸川考北影,最終幫助陸川填報了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的外語專業。


  本科畢業兩年後的陸川看到了北京電影學院導演係招收研究生的啟事下定決心報考,最終在兩千多名考生中脫穎而出,以總分排名第一的成績被順利錄取。在此期間父親對陸川報考一事一直沒有發表過意見,也一直沒有伸出過自己的“援助之手”。在談到父親的做法時,如今的陸川似乎讀懂了更多,“其實我覺得當時我父親在觀察我,因為他一生走下來,他知道電影或者藝術這個行業它不是一個世襲的爵位,他覺得你陸川要做這個事兒,你要證明給自己看,也證明給別人看。”之後的陸川的確沒有讓父親失望,《尋槍》和《可可西裏》的大獲成功不僅證明了陸川,也讓更多的人記住了他的名字。

  《可可西裏》公映後,陸川為家人買了電影票邀請他們觀看,然而自己卻始終沒有勇氣和父親坐在同一個影院。“他們在看那電影的時候,我就在書店裏一直逛,然後看完了之後,我媽就特別激動,出來之後跟我熱烈擁抱,但我爸就一直沒説。那天中午我請他們吃飯,記得去飯店的路上,我媽一直勾著我,説特好什麼的。但我爸一直不説好,背著手在前面走,我不知道我爸在想什麼,直到我爸坐下説了一句話,他説行,你有這部片你就站住了。”回憶起這第一次得到父親的最大肯定,陸川依然流露出激動的神情,也正是從這部片子開始陸川開始理解了父親一貫的嚴厲,前段日子的撰文聲援父親也讓這對父子之間開始有了更為深入的認知和溝通。


  這位從小在嚴厲深沉的父愛中長大的男孩子,跨入了30歲後才漸漸理解了父親的點點滴滴,也慢慢感受到自己正循著父親的影響繼續自己的人生。在《藝術人生》的節目現場,陸川第一次對父親説出了心中的話……

  文/徐俊傑 圖/李少林

  第二集播出時間:首播:6月16日央視三套21:15

  重播:6月18日央視三套12:45

責編:曉宇

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