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速覽]這一件宮廷稀世珍寶,從出世到停燒只經歷了短短的十年,就從宮廷裏神秘的消失。 |
主持人:歡迎收看藝術品投資節目,在北京首都博物館瓷器展廳內,陳列著一件十分罕見的明代灑藍釉珍品,令人心眩神迷。灑藍釉在明代唯有宣德年製作,存世量非常稀少。撥開歷史的煙霧,這只珍貴的灑藍釉見證了哪些令人眼花繚亂的歷史事件,他又有怎樣的傳奇經歷呢?
這是一件十分罕見的明代灑藍釉珍品,胎體厚重、潔白,缽外施藍釉,內施白釉,藍釉面凹凸不平,色調深沉凝重,底落青花雙圈“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
| |
採訪王春城:宮裏所有特為皇家燒造的,我們在看這個碗的時候,沒有一片兒白,都是非常均勻的,而且它的藍釉又非常得厚.那麼整體來講,應該説它這個施釉過程也是非常複雜的.還有一點提到的是,在那麼厚重的一個瓷器上施這樣釉,在燒造過程中又很好恰如其分的掌握它的收縮一個規律.應該説,是一個了不起的傑作.
可又有誰知道,就是這樣一件宮廷的稀世珍寶,從出世到停燒只經歷了短短的十年,就從宮廷裏神秘的消失。歷經滄桑,做過喂雞的食盆當過裝鹽的容器,六百年後又神秘的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
上世紀70年代的一天,一位老太太拿著一隻藍色的大碗來到北京文物商店,説是想賣掉他換些錢。工作人員拿來仔細觀看,只覺此物比較奇特,釉色濃淡均勻,胎體厚重,碗裏的釉色有些磨痕和污垢。據老太太説,這只碗在她家中存放了很多年,有過很多用途:喂過雞,裝過鹽。老太太只知道這個十分結實的大碗有一定的年頭,卻不知道這是那朝那代的。
王春城:老太太她覺得就是一片藍,而且這藍釉沒有施勻還露著白底兒呢.那麼説,她不太了解這個工藝過程,如果能了解這個工藝過程的時候,懂得這個施工工藝,你就覺得
它是非常珍貴的.
工作人員以80元的收購價,當作乾隆年間的瓷器從老太太手中收購了此碗。但是此後,經包括耿寶昌、付大卣等瓷器專家在內的北京市文物局鑒定組和國家文物局鑒定組多次鑒定,這只大碗是創燒于明代宣德年間景德鎮的“灑藍釉缽”。它的釉面猶如灑落的藍水滴,故稱“灑藍”;又因透出的白釉地斑像雪花飄灑在藍色的水面,故而又稱“雪花藍”。這是國家一級文物!
王春城:我個人認為只有宣德年間才能燒造這樣的東西。
老太太拿了80元錢之後就再也沒有出現過,北京文物商店的工作人員事後經過多方打聽,希望找到老太太的下落,給予補償,但都沒有成功。經歷了幾個世紀的磨難,瓷中珍品灑藍釉缽重又出現在我們面前,穿越歷史的時空,遙看著六百年前的中國,他又見證過那些歷史事件呢?
灑藍釉創燒于明代宣德年間的景德鎮。製作時,用竹管沾藍釉水,吹于白釉瓷器表面上,再經第二次燒成。製成之後,貢于後宮娛樂賭博擲骰時用的骰盔子。由於燒成極其困難,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宣德死後灑藍釉就停燒了。明宣德皇帝當政10年,有人説他與其父仁宗創造了仁宣之治和漢的文景之治齊名,但是他卻又被百姓戲稱為促織天子。宣德皇帝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君主呢?
李國榮:宣德他呀在幾歲的時候就敏而好學,他的治學,他的情趣與其他皇孫們相比都是很出眾的。由此呢,這個永樂皇帝朱棣,就特別地看中他。在好多歷史書上,常常這樣談到,説永樂皇帝是因為看上了他的孫子,後來宣德皇帝,才讓宣德的父親,明仁宗繼承皇位的。這一點啊,也很像清朝康熙皇帝,康熙是看上了它孫子弘歷,也就是後來的乾隆皇帝而安排雍正皇帝繼位。這一點,恰恰都是當爺爺的皇帝從社稷江山的長遠來考慮
做這個繼承人的安排。正可以説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當仁宗病逝宣宗少主登基,一直覬覦皇位的漢王朱高煦覺得機會來臨,很想再把他爸爸朱棣篡奪其侄建文帝的靖難大戲再演一次。于宣德元年舉兵反叛,宣宗親徵,平息了反叛,大臣請求將其立地正法,宣宗顧及親情,沒有同意,而是將朱高煦押送回京,廢為庶人,禁錮京師。這是很難得的政治家氣度。漢王的威脅被解除,保證了政治穩定和社會安定,社會財富迅速積累起來。也為灑藍釉缽的創燒奠定了物質基礎。作為後宮娛樂賭博擲骰時用的骰盔子──灑藍釉缽,又會為我們揭開一段怎樣的後宮隱秘呢?
宣德的原配胡皇后,體弱多病,不得他寵愛,而且膝下無子無女,他十分寵愛的是孫貴妃,而且幾次想廢掉胡皇后,立孫貴妃為後,但是因為胡皇后頗為賢惠,沒有犯什麼錯誤,所以也沒有理由,就一直沒有實行。
李國榮:明史載啊在宣德皇帝登基的第二年,一個不知名的宮女為宣德皇帝生下了一個龍子。這也是宣德的第一個皇子。沒想到的是,這個宮女剛剛生下了這個皇子就被宣德皇帝
十分寵幸的孫貴妃抱走了,那個宮女從此銷聲匿跡,沒了音訊,再也不知道下落。在她搶奪了宮女的兒子之後呢,孫貴妃名義上有了皇子,一方面,母以子貴,同時她更得宣德的寵愛,那麼宣德皇帝,終於找到了一個合適的廢掉胡皇后的理由。
最後,重臣為宣德帝提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主意──讓胡皇后自己主動上表讓位,再立孫氏。宣德帝於是就迫不及待地向胡皇后轉達了這個意思。就這樣,在自己的兒子被立為太子僅僅23天之後,宣德三年三月初一,宣德皇帝就把皇后的桂冠移帶到了他一直垂愛的孫氏頭上,將為孫氏由貴妃立為正宮皇后。
雖然宣德皇帝在處理後宮事情上應用了不夠磊落的手段,廢後立妃,但在國家治理上對外實行安撫的政策,力主和議,保持了和平穩定的局面。對內重視農業,力勸農桑,鼓勵墾荒,農民得以安居樂業,社會財富迅速積累起來。宣得朝社會、經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進入了歷史上有名的“仁宣之治。
採訪萬明:而他還是個就是説對於這個文化,有文化素養,有些藝術造詣的一個皇帝。他實際上是明朝皇帝裏,皇帝裏面唯一的一個最有這些的素養的一個皇帝,比較突出的,這樣的皇帝。他這個皇帝,到今天有很多的詩文,他有書畫留下來。
故宮博物院收藏著宣德皇帝的親筆繪畫和反映他射獵、戲遊活動的繪畫,如《武侯高臥圖》、《三陽開泰圖》、《瓜鼠圖》、《射獵圖》。
採訪萬明:他這個時期啊就許多藝術品都達到了一個高峰,所以與宣德皇帝自己個人的文化素養有關係。他的藝術追求有關係。但另外一方面,也與當時社會發展社會經濟的發展,比如手工業發展都與這些都是很有密切聯絡的,我覺得。
宣德皇帝既是一個有較高文化素質的皇帝,又是一個喜歡射獵、鬥促織和戲遊無度的皇帝。他從小就酷愛鬥蛐蛐,即促織,因為他選取好的蟋蟀,造成了地方官給百姓攤派,造成了百姓的苦難。蒲松齡根據這個歷史情節,寫成了《聊齋志異》中著名的《促織》一文因此,宣德也被百姓戲稱為“促織天子”。平定漢王、燒造灑藍釉缽、廢後立妃、仁宣之治、促織天子,宣德已經不是枯燥呆板地平面人物,揮退塵封久遠的歷史沉積,我們恍然發現那些已經格式化的並漸漸消隱于歷史隧道中的面孔,卻是那麼新奇和陌生。
採訪萬明: 宣德皇帝要説起來他是明代皇帝裏面比較特殊的一個。一般的後人所評價,就是仁宣之治。仁宣之治是明朝的治理比較好的一個時期。宣德年間,他宣德也具備了就是一個文化的一個發展的一個條件,施政方面是一個好皇帝。但是,他也聽不得不同的意見。有這個大臣上諫,他不喜歡,諫他不要説遊玩、遊樂啊這個還有遊獵這方面,結果他就是,馬上就下獄。
在宣德統治的10年間,明朝平穩向前發展,宣德將明朝推向了天下大治的興旺局面。國力的強盛,創造出了舉世的藝術珍品。盛極必衰,物極必反,灑藍釉的消失,像是一種無可奈何的暗喻,明朝“仁宣之治”的黃金時代即將成為過去。
責編:藝術品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