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她叫王秀玲,她是一位曾與毛主席有過9次見面記錄的女性;她曾因紅樓夢紅極一時;她曾師從梅蘭芳、程硯秋等,她還被譽為“活林黛玉”、“莎士比亞小美人”;她就是曲劇第一代登臺的女演員……
第一次接該選題是在5月份。7月初,我和同事們背著一大箱素材回京了。原計劃本期節目的粗編由另一位同事來做,不過計劃趕不上變化,種種原因,最終還還記得自己曾經説過,我挺喜歡這期節目,因為她溫和,而且,有味道。説起味道,這倒讓我想起前期策劃的時候。
策劃之前有個採訪,請允許我加一段前採的故事。
第一次接手該選題大致在5月中旬,當時一位同事已經做了部分採訪,而時值中國首屆曲劇藝術節開幕,我們應邀前去參加,順便前採,再拍攝一些珍貴的資料畫面。
頭一次見到王秀玲老師,她比我想象中要顯得虛弱一些,因為她走路都需要人攙扶,(後來得知是因為那時候腰受傷了,加上當時已75歲高齡。
在與她接觸之前,一直都是聽同事編導在講,從她的嘴裏我得知了,王老師是一個很隨和很好的人,雖然她曾與毛主席等多位國家領導人相見過,也紅火過,但她一點架子都沒有,人很隨和,只要是談到跟曲劇有關的,即使再累,她都會欣然接受採訪,令人肅然起敬。一代曲劇名旦,曲劇大家的風範形象盡顯眼前。
| |
還記得前採時,藝術節開幕式定在下午兩點準時開始,王秀玲老師在藝術節開幕式上有個演出,不過該演出是一個曲劇聯唱。演唱的人分為曲劇老中青三代,都是對於曲劇有著特殊意義的人物,而有些許遺憾的是,由於是聯唱,人多,節目時間又有限,所以每位演員上臺演唱的時間被定到一分鐘。記得很清楚,在當時表演的現場,王老師的節目被安排在第七個,節目正式開始前還有很長一段領導講話,也就是説,要等到王老師登臺,大概至少得等近一個小時。當時天很熱,氣溫在三十度以上,而王老師的腰正受著傷(後來經醫院檢查是骨折),我們包括她徒弟都勸她,可以先到車上或休息室休息一會再來,不過王老師執意不肯,她説沒事,一會馬上就能輪到了。心底裏有股莫名的感覺,在此之前,王老師已至少7年沒有登過大舞臺演出過了,感覺得到,她很在意這場演出。
終於到了王老師上場的時間了,那一刻,我想那一塊早被王老師臉頰上的汗水浸濕的毛巾,最能感受到王老師登臺的喜悅。她在登上舞臺,面對台下上萬名觀眾以及多臺攝像機鏡頭的那一刻,一下子跟剛才安安靜靜王老師一下子似乎變了一個人,渾身上下都是跳動的活躍因子,當時坐在轉播車裏的我看著鏡頭裏的王老師,心底裏真有些五味雜糧般。
75歲的王秀玲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據記載,在新中國成立前,只有近百個時聚時散的曲劇小戲班在活動,1953年,全省僅業餘曲劇團達到了600多個,專業劇團的遞增情況呈逐年上升趨勢。在河南省,1952年有22個團;1956年有25個團;1978年有28個團;1979年有37個團;1981年有41個團;1984年有45個團,加上外省18個團,共63個團,成為河南曲劇發展史上的頂峰。此後逐年下降,至新世紀初,仍能進行正常演出的國有和集體性質的專業劇團僅剩下28個。其專業劇團數量在全國396個劇種中位列第九,遍及新疆、內蒙、甘肅、台灣等13個省市。直到目前國有、集體、民辦三種類型的曲劇團還有200多個。
| |
她6歲學藝,7歲登臺,9歲成名,從藝60多年來主演過《紅樓夢》、《風雪配》、《遊鄉》等100余部傳統戲和現代戲,塑造了許多鮮活的舞臺藝術形象,有“活林黛玉”、“曲劇天使”的美譽。
1935年出生於湖北漢口的王秀玲,幼年便隨父學唱曲劇,7歲已能主演《藍橋會》、《花庭會》等戲,9歲時以主演《七仙女》一舉成名。王秀玲扮相秀麗,音質甜美,她的唱腔清麗柔婉,吐字清晰,聲情並茂,表演內蘊飽滿,是曲劇閨門旦的優秀代表人物。她從藝60餘年來曾主演過100余部傳統戲和現代戲,如《風雪配》、《拾玉鐲》、《聽琴》、《柳毅傳書》等,成功地塑造了不同類型鮮活的少女、少婦形象,真不知有多少觀眾曾被她的舞臺形象所征服。
有“活林黛玉”美譽的王秀玲,在人物的塑造及表演和唱腔的把握方面均十分到位:憂傷、哀憐的眼神,細膩、委婉的唱腔,使活脫脫一個林妹妹的形象出現在觀眾面前。一個心地高潔的大家閨秀,卻只能寄人籬下;極富反抗精神,但又孤立無援;嚮往自由的愛情,但又不得不面對殘酷的現實;內心善良,但身處壓抑的環境,因而異常敏感,只能終日以淚洗面。王秀玲演活了林黛玉,而演林黛玉的同時也讓王秀玲對表演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表演不能只求形似,而要讓人物活在舞臺上。認識的昇華使她的表演有了質的飛躍,等到1956年她在文化部戲曲演員講習班受到梅蘭芳、程硯秋、馬連良等大師的指點後,她的表演更是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
繼林黛玉之後,王秀玲沒讓觀眾失望,她又拿出了新作《風雪配》,成功地塑造了一個歡快、喜悅、甜美的高秋芳,完成了自己的又一個代表作。劇中“洞房”的表演和唱段至今仍膾炙人口,廣為流傳。1981年該劇還被河南電影製片廠搬上了銀幕。
而嘉賓的表演是對生活的提煉、美化和昇華,她不誇張也不煽情,不裝腔作勢,她一心一意地追求表演的準確、精到、優美和分寸感,從而形成了清新自然的風格,因此她的表演悅目娛人、真實可信、感人至深卻又恰到好處。
| |
今天,年過花甲的王秀玲神采依然:高挑的身材,白凈的皮膚,在臺上演起少女來仍是那樣風姿綽約。生活中的她溫婉雅致,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她演的角色。值得高興的是,喜愛王秀玲的戲迷們現在仍能看到她在臺上的表演。對於舞臺上曾擁有的光彩和取得的成績,王秀玲卻看得很淡,似乎那些過去的事都已不用再提。老藝術家的超然讓人不禁感嘆。
退休後的王秀玲參加了“老年樂”藝術團,經常到戲迷活動中心為喜愛她們的觀眾演出。平日裏和老伴宋喜元到公園晨練時,興之所至也會唱上幾段,往往引來戲迷圍觀。王秀玲説自己從小就學戲,幾十年風風雨雨都是為了藝術,對於名和利從沒有想過太多。現在退休了,更是別無所求。只是想著如果還能為曲劇發揮點餘熱,能教出幾個有成績的徒弟也就知足了。
任何事,簡單的一句話,或許,只是簡單地調換次序,或是簡單加減幾個字詞,感覺卻大大改變。這,就是在《曲劇名旦》終稿出爐前,從稿件修改中得到的點點啟示。
先説前期吧。説起本期節目拍攝,還真是曲折坎坷,戰線也拉得相當長了。
前採結束後,加緊步子寫稿子。這篇稿子,大概是我出得最快的一次了吧。只記得在這篇稿子的策劃會上,誕生了好幾個極具有意義的事件,比如“孫磊味道”的誕生。什麼是“孫磊味道”?就是使用靜物特寫,配合著淡淡的,能恰到好處地抒發感情的音樂,全是一組意像鏡頭的特寫,讓整段都出來那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味道來。當即便將這種編寫方法起名為孫磊味道,順便提一句,這裡的孫磊是我們的一位編導,除她之外,我們每個編導都有一個以自己命名的寫稿方法。在我的這篇稿子裏,在表達曾經輝煌的劇團因為種種原因而不得不關閉,演員不得不“下崗”的時候,就使用落滿灰塵的梳妝檯,鏡子,化粧盒,粉刷等等,全是一組大特寫,配合著淡淡的曲胡音樂,以渲染那個特定時間段特殊的情緒,再適時地出現關鍵詞字幕,一個民族寶貴文化的意義靠這種情緒的渲染而彰顯。
類似于這樣,策劃會讓我學到了太多,這不僅僅是對某一篇稿子的詮釋,更是對類似文稿,從整體,從自己策劃的理念上給了我一次巨大的提升。 説到這裡插一句,每期節目確定稿件,確定是否出發拍攝前我們都要舉行一次策劃會,這個策劃會往往會比計劃中的時間開得戰線長,但的確對於我們策劃節目來説,很受用。
| |
説點有關拍攝的事吧。因為意外,本期節目拍攝差點就此擱淺。怎麼回事?就在策劃會結束後,文稿按照大家意見修改完畢,也被按常規提上了拍攝日程,可就在臨出發的一天前,突然得知嘉賓王老師住院了。細問才知,原來上次曲劇節,王老師就覺得腰疼,不過為了參加演出沒來得及去醫院檢查,後來等開幕式結束之後,王老師被家人及徒弟勒令去了醫院檢查,結果是骨折,好像還挺嚴重,需馬上住院。關鍵在後面這裡,對於王老何時住院我還真一無所知,當定好行程跟王老師確認時才得知她住院的消息,當時不知具體情況的我因為一心放在片子拍攝上,於是問王老師是否可以參加原定日期的現場錄製,我想如果王老師不嚴重,我儘量減少她顛簸的時間,只要抽出兩個多小時現場訪談的時間也行,王老師聽後欣然接受,我也因此松了一口氣,於是欣欣然定上了出發的機票。就在剛定完票不到十分鐘,王老師的一位徒弟,之前和我有過接觸的李衛紅老師電話打給我,電話那頭的話讓我心裏著實七上八下。原來,據王老師徒弟説,實際上王老師的病情很嚴重,主任醫師特意叮囑他們家屬,這一個禮拜之內是堅決不能讓王老師亂動的,甚至説出“如果不要命了就讓她亂走”的話,我這才意識到自己讓王老師出席現場錄製的要求有多苛刻。而更讓我肅然起敬的是,王老師明知自己身體不能承受,可她依然答應了我,就因為節目可能會對曲劇發展有利……
最終,因為種種原因,拍攝日期推遲到了七月初。拍攝一切順利,倒是從中吸收到幾點覺得很受用的東西,在此一一列出以分享。
其一,敏感。由抓拍花絮而引申出的需要改進加強的項目。現場訪談錄製正在進行時,有了突發意外,而有編導或者我們的工作人員參與的工作畫面,往往需要我們抓拍到。比如現場由於天氣太熱,為了避免大家中暑以及影響嘉賓和觀眾的精神狀態,現場訪談被破例暫停十分鐘,讓大家到陰涼的地方休息。訪談中途暫停,這在鄉約歷來現場錄製中極為少見,而此時大家扇扇子子,喝水的,搶陰涼地兒的,還有我們的攝像,乘機與我們編導接著對分鏡稿的,一個個真實的狀態都會是很好的花絮。在肖老師的提醒下我們才拍攝了個把珍貴的照片。心底裏確很慚愧,這樣提醒人拍攝花絮的工作應該是我們編導的事兒,卻還要肖老師來提醒……吃一塹長一智,雖然這也算不上什麼“塹”,但一定給我長了“智”。敏感,不僅體現在這一個小例子上。
| |
其二,音樂。一期節目的好壞與節目策劃文稿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而一期節目的靈魂是否勾人,是否會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音樂是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因素,而在這個音樂的選取中,主旋律音樂成為關鍵中的關鍵。我清楚地記得,為了找到合適的主旋律音樂,老大幾乎是挨個把音樂庫裏的音樂聽了一遍。而在最終選定某首曲子作為主旋律音樂的過程中,肖老師所用的辦法也確讓我獲益匪淺。那是在肖老師最終選出四首曲子之後,他一直在反復地對著文稿,輪換著聽這幾首曲子。後來一一排除,剩下最後兩首曲子了,他都很喜歡,而且都很符合文稿的情緒與感覺。他開始反復聽這兩首曲子,一邊聽一邊説,這兩首曲子都很好,實在很難捨棄任何一個,怎麼辦。他在自言自語。説實話,當時的我目睹了整個過程,而我也認為這兩首曲子確實很難選出一首來,突然我靈機一動,自認為有了一個絕妙的辦法。得到允許後,我試探性地,半得意地向肖老師提出我的意見:“我覺得如果真的覺得兩首曲子很難挑選出一個來當主旋律,那就兩首都用唄?反正我們的主旋律音樂也不是每段現場都用,也就是説整期節目裏,除了主旋律音樂,還是有其他音樂的啊?”我等待著肖老師讚許的肯定聲,可半天不見動靜。過了半晌,老大發言了。他説,你説的是有道理,但是我們既然要主旋律,那麼,至少在情緒與感覺普遍適用的地方能用主旋律音樂就要用上,我希望等到觀眾看完了我的節目,除了他們對嘉賓人物的印象之外,我希望他們能在特定的某個旋律中去回味這期節目,關上電視,他的腦海裏應該全是這首特殊的,特別符合節目味道,符合嘉賓人物故事的旋律……隨後他説了一堆想要説服我的理由,我既不清楚具體的話怎麼説,結果是,我説,我明白您的意思了。其實,看似簡單的一個舉動,或是一個細微的改變,都可能會影響深遠,突然想起老大以前常説的一句話,細節決定一切,不無道理。
第三,思維。這大概也算是小總結性的陳述吧。從改稿子寫提要,就被深深地上了一課。短短的幾十字的提要,看起來我的新聞性,我想要的內容已都包含,但就是簡單的字詞順序調換,轉眼間便成了另一種份量十足的吸引人的提要。這用總結性的道理話來概括,大概就是對我們邏輯思維的一種鍛鍊與考驗吧。一切語言內容要符合邏輯,但僅僅符合是遠遠不夠的,真正高效高質的邏輯才是我們的目標,太經典了。而我們的邏輯思維,不正是在這一遍遍改稿、學習、吸收、學習、改稿中積累成長起來的嗎?感謝提要,感謝老大,感謝鄉約,也感謝自己。
好睏了,希望自己能快速高效地吸收每次出發回來後的那些體驗與感受,吸收,進步,成長,下一次,我將更加成熟。
《曲劇名旦》嘉賓聯絡方式:
嘉賓:王秀玲
電話:0371-65953392
李亞軍 聯絡電話:0375-6862834
郵編:467500
地址:汝州市望嵩中路29號汝州市文化局
責編:鄉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