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環江,寶地一塊!涼蓆、竹帽、毛南窖酒,享譽四方。還有一樣是這裡農民發家致富的寶貝,毛南菜牛!菜牛肥、肉質美,連牛糞、牛骨都可利用,可一直以來只有一樣用不上,啥?牛蹄子!這牛蹄那叫一個黑!(畫外音:賽過了猛張飛),牛蹄子那叫一個硬!(畫外音:敢跟石頭碰),牛蹄子還有點臟!(畫外音:糞便泥土外包裝)。嘿,2003年3月的一天,一個人還真來到一堆廢棄的牛蹄子旁呆了半晌,足足掏出了兩塊錢呢,硬生生買下了四隻牛蹄子。誰,恐怕都無法想像,他的這個舉動,成就了一個價值百萬的生意。
三十齣頭的劉宜可,雖然是土生土長的廣西人,但有東北大漢的塊頭。只有在與他交談時,他那一口有地方特色的“普通話”,才能證實他是地地道道的廣西人。其實,他練就的那口“普通話”,還是在半年前,為了方便與外省生意人打交道,每天拿着書本“念”出來的。
劉宜可出生於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三樂村劉家屯,兄妹6個,他排行老五,加上母親從隔壁村撿來的瞎眼睛奶奶,9口人的吃飯問題成了家裏的最大難題。
在劉宜可的記憶裏,“窮”是一道抹不去的陰影。1987年,得病的父親由於沒錢醫治撒手人寰,只上了一個學期初中的劉宜可輟學成了家裏的主要勞動力。在哥哥、姐姐各自成家以後,原來貧寒的家庭變得更加窮苦。家庭的重擔就壓在了當時只有15歲的劉宜可身上。一天劉宜可到叔叔家串門,無意中發現了叔叔家枕頭下壓了80多塊錢。80多塊呀,對當時窮瘋了的人來説絕對是一個天文數字。從來沒見過這麼多錢的劉宜可很想知道這些錢揣在身上是一種什麼感覺,想著想著,不由自主的,劉宜可將手伸向了那沓錢……就是那次無意的偷錢,給劉宜可帶來了牢獄之災。從此,劉宜可便破罐子子破摔。開始打架,鬥毆,四處鬼混。一天晚上,劉宜可在家睡覺,突然警車齊鳴,因來他因多次打架,讓公安局注意很久了。這次的事情,比劉宜可的母親傷害很大,劉宜可拘留回來之後,母親流着淚跪在了他的面前。這一跪讓劉宜可驚呆了,他做夢也想不到母親會給自己的兒子下跪。這一跪,也跪醒了劉宜可。他發誓,要不就不活了,要活就活出個人樣來。於是他開始扛包、當“腳夫”、下河挖沙……只要能掙錢的苦活兒他一一試過。
1989年,環江糖廠在劉家屯修建水壩,徵用劉宜可家的竹林地,補償給他300元。劉宜可揣上這300元,帶上鍋碗瓢盆,投奔到環江縣洛陽鎮的一個親戚家。在那裏他開了個大排檔,做起了牛排、燒鴨生意,從此,劉宜可家才過上了吃飯不愁的日子。2002年,劉宜可拿出10多年來積攢的十幾萬元,承包下了排檔旁邊的一家酒店,起名“劉家仔大酒店”,做起了當“富翁”的夢。
顧客雖然依舊盈門,但第一個月試營業下來,卻賠了1萬多元。就在劉宜可進退兩難之際,一位鄉鎮幹部到飯店就餐時偶然提到:“全縣城鄉屠夫一年宰殺數千頭菜牛,都把牛蹄當廢品扔掉了,真可惜。”言者無心,聽者有意。一個時髦菜肴在劉宜可腦中形成:收購牛蹄,在烹調工藝上下功夫,製作出美味可口的菜肴。
在養牛出了名的環江縣,人們吃牛頭,吃牛身,吃羊蹄,吃豬蹄,可偏偏就是沒人吃這牛蹄。嘗試用各種方法製作牛蹄子熏跑了一群又一群人,在環江市那是白鶴站在雞群裏——突出。劉宜可卻是螞蟻搬泰山——下了狠心,螞蝗見血——叮(盯)住牛蹄子不放。還真叫起勁來了。劉宜可跟這牛蹄子叫開了勁,真可以説是為你苦來為你累,為你嘩嘩掉眼淚;為你癡來為你狂,為你哐哐撞大墻啊!摳開外殼去除腥味後他針對環江人的口味研製出了酸辣、麻辣、原汁、酸湯等6種牛蹄菜。2003年劉宜可的牛蹄菜風靡到整個環江縣城。2005年,他在河池市區開設了自己的第一家分店。2006年2月19日,他又將分店開到了南寧。環江人或許做夢也想不到,原來扔在地上沒人撿沒人要的牛蹄子,竟搖身一變,變成可口的佳肴、賺錢的寶貝。如今環江縣城竟出現了幾十家牛蹄菜餐館,2004年甚至出現了專門收購牛蹄的經紀人。
“是牛蹄改變了劉宜可的命運”。在外人眼裏,這句話帶有調侃的意味。但是,他的這套牛蹄菜繫帶動了一個産業。
2004年,東盟博覽會在廣西舉行,其間舉辦了美食節。劉宜可以每天1000元租了一個展位,讓人免費品嘗牛蹄菜。此舉吸引了大量顧客,也吸引了眾多媒體的關注。當地政府由此把牛蹄菜係當成一個特色品牌向外推廣。
就憑這牛蹄,3年間,劉宜可賺了近300萬元,成了縣城餐飲業響噹噹的“大老闆”。在餐飲界,劉宜可也成了“開發出牛身上最後一塊肉”的人。
自己富了,劉宜可也希望能帶動別人特別是那些下崗工人富起來。他認為,“只要有牛的地方,‘劉家仔’就能做下去”。特別是在內蒙古、黑龍江等養牛業比較發達的省份,牛蹄菜係一定很容易做成功。
責編:鄉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