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網 > 農業頻道 > 鄉約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佔地不足15平方公里的海島傳奇

CCTV.com  2009年05月25日 10:42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CCTV.com  

  五十年代,黃海深處的一面紅旗,六十年代,毛澤東思想武裝了的獐子島人;七十年代,海上大寨;八十年代,黃海明珠;九十年代,海底銀行;二十一世紀,海上藍籌;佔全國底播蝦夷扇貝産量40%;佔全國海膽出口總額70%以上。這裡佔地不足15平方公里,數十年,演繹了怎樣的海島傳奇?

  要是在三年前,沒有多少人會知道獐子島。現如今提起獐子島,在不同的人群中會有不同的印象,對大連周邊海域的漁民們來説,獐子島是黃海深處的一個不足15平方公里的小島,距離大連65海裏,小島上的漁民一直都比別的地方富裕;對於眾多消費者來説,獐子島是一個品牌,食用獐子島牌海參、鮑魚、蝦夷扇貝絕對是一種高品位的享受,既飽口福,又益健康;對於資本市場的投資者來説,獐子島是中小企業板第一支來自東北的股票,因為公司業績優良,特點鮮明,股價一路攀升,創造了中國股市的“神話”。

  很難想象,一個彈丸小島在很短時間裏否定了自己藉以成名的獵捕方式,進而以“耕海加養海”這種最具生態性的全新栽培漁業模式,獲得了資本市場的認可。當吳厚剛這位來自海島的大海之子昂首步入資本的殿堂時,被海域污染、資源衰竭、養殖經營模式落後等問題困擾着的中國海洋漁業終於有了可供借鑒的解決方案。我們有理由期待,獐子島模式能夠迅速産生裂變效應,帶動中國這個水産大國向水産強國轉型。

  從大連港登上“獐子島5號”快速客輪,向東北方向行駛3個多小時就可靠上獐子島的碼頭。每次回島,吳厚剛總喜歡站在甲板上,看船頭劈波斬浪。“別人上岸了,心裏才踏實;我回到海面上,卻有種回家的感覺!”生在海島,長在海島,吳厚剛對大海一往情深。

  “大海無界,心中有帆!”這是吳厚剛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這個獐子島上土生土長的漁民後裔,無疑繼承了海島人特有的那種秉性:豁達、倔強。通俗點説就是想得開、不服輸。這也是“獐子島精神”。

  歷史上的獐子島,是一個有着強烈英雄主義色彩和社會責任感的小島。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獐子島就享有“海上大寨”的稱號。當時,獐子島人從事海上捕撈,憑着苦幹實幹的精神,創造出了單船捕撈和總捕撈量的全國記錄。1985年3月,中國第一支遠洋船隊開赴西非進行捕魚作業,獐子島人看到了遠洋捕撈業的巨大商機,1987年他們建造了一艘超低溫金槍魚釣船,成為中國集體企業開拓遠洋漁業的領頭羊。因為當時國家只批給國有企業遠洋捕撈資格,獐子島人只能借助別的公司進行代理,一直到1992年,搞遠洋漁業讓獐子島人虧損了幾千萬。不服輸的性格沒有讓他們卻步,當他們獲取了遠洋漁業資格之後,獐子島的遠洋漁業也走上了健康、高效的路子。

  出生於60年代的吳厚剛,其成長時期正經歷了獐子島人建設“海上大寨”、轉戰海外從事遠洋捕撈的艱苦創業階段。積澱着前輩海島人的性格傳承,他作為新生力量加入了海島集體事業的創業群體,當鉚工造船;後歷任獐子島漁業總公司會計、財務部經理、總公司副總經理、總經理、獐子島鎮鎮長、黨委書記。

  2001年,吳厚剛任獐子島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成為中國漁業領跑企業的掌門人。就是從那時開始,吳厚剛萌發了上市的衝動,他要把“獐子島精神”賦予了新的膽識、魄力和內涵:獐子島漁業要代表中國漁業成為世界貝類供應商;要為中國漁民創造更多的富裕機會,通過打造全新的“獐子島模式”讓海島人過上城市生活,改變海島交通落後、醫療水平低、教育條件差、信息閉塞、經濟落後的局面;成功上市後,要讓投資者、客戶、員工獲得更高的收益,樹立起獐子島在全球的品牌形象。

  那一年,吳厚剛還擔任着獐子島鎮黨委書記職務,官商一身的他不得不面臨當官還是經商的抉擇。他沒有考慮前者,毅然選擇了下海。2002年9月,獐子島漁業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向吳厚剛定向增資848萬股,以2001年末每股凈資産1.268元作價共計1075.26萬元,吳厚剛擁有獐子島漁業10%的股份。早2000年初,為解決吳厚剛的官商身份,大連長海縣決定給吳厚剛一定的政策:獎勵他獐子島漁業5%的股份,吳厚剛自己必須投入5%。於是,吳厚剛就借了530萬元。

  目前,養殖蝦夷扇貝的收入約佔獐子島漁業年收入的70%,餘下的30%分別是海參和鮑魚。可以説,獐子島漁業已經全盤否定了先前藉以成名的捕撈作業,完全轉向海珍品的養殖與加工。“這是一次艱難的轉型。”吳厚剛説,“獐子島精神”就是不服輸,要説服這個不服輸的群體放棄曾經引以自豪的謀生方式,該有多麼難!

  2004年,獐子島漁業被國家八部委認定為農業産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國家政策的陽光再一次照耀在獐子島漁業身上。按照國家産業化政策,獐子島漁業獲得了4000多萬元的免稅優惠,使這個遼寧省納稅最多的農業企業肩負的責任一下子減輕了許多。吳厚剛開始思索如何帶動漁業發展、漁村建設、漁民致富,“五合一模式”應運而生。吳厚剛認為,“通常的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僅僅是公司與農戶的簡單合作,公司的很多優勢難以與農戶完全對接,政府、金融部門、科研院所的作用也難以充分發揮。”

  “五合一”模式核心內容是由政府搭建平臺,科研院所提供科技支持,獐子島漁業和農業銀行分別向養殖戶提供發展資金,並由獐子島漁業通過市場、管理、人才等優勢帶動養殖戶擴大規模,增産增收。經過與農業銀行大連分行、大連水産學院、長海縣政府的研究探討,多方一致認為“五合一”模式是一個很好的形式。

  “五合一模式”的具體做法是:獐子島漁業集團每年春秋兩季根據公司發展和市場情況,考察長海縣有養殖業戶的生産能力、規模、信譽、管理、養殖質量,符合條件的由當地水産或商業協會推薦、政府批准,與獐子島漁業簽訂合作協議,作為獐子島漁業的養殖基地和加工原料基地,獐子島集團向養殖業戶提供發展資金,農業銀行大連分行按照1:1的比例發放專項貸款,用於擴大生産和苗種購進,大連水産學院提供科技支持,並由獐子島漁業通過市場、管理、人才等優勢帶動養殖業戶擴大規模、增産增收。通過這種合作模式,達到龍頭企業做大做強、銀行做活、科技做廣、漁民做富,最終實現多方共贏的目的。這種模式,無論是在形式上還是內容是,都是對農業産業化發展模式的創新。現在看來也是實施社會主義新漁區建設的重大舉措。

  “五合一”模式從2004年12月正式啟動,2005年獐子島漁業收購縣內外蝦夷扇貝、海灣扇貝等原料6700多噸,比2004年增加76%,價格比去年增長30%。在大連周邊地區和河北等建立了多個穩定的原料基地。不僅帶動大連、山東、福建等地區的1.6萬農戶致富,長海縣蝦夷扇貝養殖戶價格上漲一項就增收1.5億多元,戶均增收3萬多元。

  2005年10月,在韓國國際漁業會議上,吳厚剛代表中國做了《中國漁業報告》的主題發言。這是獐子島人第一次用自己的成就,代表中國漁業的高度向世界漁業市場發表宣言:“打造中國漁業第一品牌,創建世界漁業百強企業。”這一年,獐子島漁業底播蝦夷扇貝佔國內市場份額的42.28%,海參佔全國底播海參市場份額的18.3%,鮑魚佔全國底播鮑魚市場份額的16.4%;這一年,公司實現産值5.18億元,凈利潤1.5億元,出口創匯1.69億元。

  2006年1月,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公佈了最新認定的98件中國馳名商標,獐子島漁業持有的“獐子島”牌商標作為第一個水産品中國馳名商標榜上有名,雖然這只是獐子島的榮譽,卻標誌着中國漁業已經進入了品牌時代。從這個角度看,是獐子島打響了中國漁業品牌建設的第一槍。

  2006年9月,獐子島漁業正式上市,結束了東北企業四年沒有新股上市的尷尬歷史後,該股在股市上一騎絕塵,成為去年下半年以來中國資本市場的一個傳奇,曾一度攀升到99.9元每股。

  應該説,獐子島漁業用了五年時間,實現並完成了對企業自身發展的自我跨越。這是中國海洋經濟和海洋漁業發展藍圖上一個華美樂章,也是吳厚剛把“獐子島精神”賦予了時代的華彩後得到了一次全新的昇華!

  走在這個不足15平方公里的海島上,已經看不到傳統漁民的身影了。目前,獐子島上的漁民都轉變為新型産業工人,人均年收入達到3萬元。老人們每月還能領到養老金。

  “在我的心中,從沒把獐子島的一草一木當成我個人財産,沒有把獐子島當成我自己家以外的東西。我曾經有過機會能夠離開獐子島,但最終我沒有走。讓所有的獐子島人都過上城市人的生活已經成為我的追求。企業上市可以幫助我儘早實現這個理想,所以昨天的我所做的與明天的我將要做的都是同樣的事。海島的兒子不會改變,我會永遠忠誠於海島。”

  獐子島成名很早,自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半個世紀中,艱苦奮鬥讓獐子島獲得了五十年代,黃海深處的一面紅旗,六十年代,毛澤東思想武裝了的獐子島人、七十年代“海上大寨”的美譽;而改革開放三十年,不僅讓獐子島贏得八十年代“黃海明珠”、九十年代“海底銀行”、二十一世紀“海上藍籌”等稱號,更為島上百姓帶來了看得見摸得着的實惠。吳厚剛,一位果敢務實、銳意進取的漁家漢子,見證了這裡的發展。而今天,他正帶領大夥朝着明天揚起風帆。

責編:鄉約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